APP下载

数学阅读教学,我们期待什么

2014-07-18苏岱昌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题目阅读教学数学

苏岱昌

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执教教师精心准备了课件,设计了精彩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或是小组讨论,或是动手操作,忙得不亦乐乎。但在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中,我们不难注意到教科书成为缺失的角色。虽说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新课标也提倡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科书在课堂上淡出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会数学的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比学会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需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可以理解为良好的阅读能力亦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前提。面对数学阅读教学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数学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提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一、数学阅读教学不阅读现象透视

1.课程标准局限于“重结果、轻过程”,可操作性欠缺

仔细研究《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对“数学阅读”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诸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都是对数学阅读教学提出的宏观要求,但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关注不多,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更是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性建议。这种“结果上重视,过程上轻视”的操作现状,使得用“只打雷不下雨”来比喻新课标对数学阅读教学的要求在现实教学中的遭遇一点也不过分。

2.教师钟情于“重做题、轻研究”,功利性明显

除教科书在课堂上淡出已是不争的事实外,在课外学习中,我们还常常看到每个学期开学前书店中人群挨挨挤挤,尤其是教辅用书的柜台前人头攒动,一些数学解题集、练习册、奥数教材种类繁多,而数学课外读物却是“门可罗雀”。热销的习题册传递了不少一线教师这样可怕的数学教学理念:“数学=解题”。这种重视势必造成大量的“题海战役”,钟情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缺少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阅读方法的指导。长期如此,不仅使得数学丧失了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也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对孩子的数学成长极为不利。

3.学生习惯于“多被动、少主动”,潜意识性模糊

有调查显示,一方面,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态度和动机比较模糊,不能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数学给人的感觉不如语文等其他学科的教材那般文字优美,插图艳丽。数学是抽象、理性的思维,数学语言比较简单枯燥,缺乏感性,似乎总与无休止的解题联系在一起。至少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喜欢数学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容乐观。除了少数特别有天赋的学生,更多的孩子是由于自身的责任与家长的要求而努力学习数学的。只有知识传授,没有文化传承的数学丧失了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以体验学习的快乐、数学的魅力,无法获得成功的愉悦,使得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湮没,进而惧怕数学。

二、数学阅读教学,我们期待什么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理解、获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它是在原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凸显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新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凸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悟和应用等,与数学阅读教学的目的也是不谋而合的。正因为如此,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提高数学阅读教学的专业影响,构筑数学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就成为我们共同期待的话题。

1.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现代课程之所以强调数学阅读,一是因为“数学”:社会生活越来越数学化,越来越需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生活;二是因为“阅读”: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阅读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终身伴随者”,在数学学习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纵观全国各地的小学数学教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不少地区对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视有所提高,不少版本的教材还增加了一些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与数学有关的数学史知识以及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和应用。材料短小精悍,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与教材内容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这为我们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加大阅读教学的力度给予有力的暗示。

2.提高数学阅读教学专业影响

鉴于数学阅读重要教育意义及其有别于其他阅读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的同时,应尽快加强对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为此:(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2)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课堂阅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注意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鼓励学生去阅读数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给予学生适切的阅读材料。如在教室里以吸引人的方式陈列或粘贴有趣的数学材料,在数学教学时适时补充数学故事等。

3.探索数学阅读教学实施方式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可采用如下策略:

(1)情境式阅读。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创设情景,教师通过动作、图画、实物或口头语言的描述,再现问题表达的情境,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体会事件的发生,理解问题表达的意思,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

【实例呈现一】教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时,把题目变成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题目的意思。如:“笔筒里有一些铅笔,拿走6支后还剩4支,笔筒里原来有多少支铅笔?”教师准备好笔筒,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表演。学生先从笔筒里拿走6支,数一数还剩4支,学生很快意识到笔筒里原来的铅笔应该包含“拿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endprint

(2)语言描述式阅读。语言描述是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形式,因为它能促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描述式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在正式做题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即用自己的语言将题目的情景、已知、未知在大脑中进行再现。描述时能做到把题目信息表达清楚、完整。这种阅读方式对于一些图表表述题,特别是将部分条件隐含在图中的问题比较适合。

【实例呈现二】如图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画表达的意思。学生在描述时不仅要表达出“同学们此时距森林动物园26千米”、求“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键还要说出“他们到动物园的时间是从7:30到

9:30”。通过描述,学生对问题的信息有了完整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题中去动物园的时间是要根据两个钟面上显示的时刻去算的,为解题提供了思考方向。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图1]

(3)分层整理式阅读。解决问题中的分层阅读法是在阅读时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表达的信息,分类、分层进行整理,这样不仅能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帮助学生把一个总目标分成几个子目标逐个解决。特别适用于有些情景复杂、信息多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

【实例呈现三】如图2。这类问题语言描述复杂、涉及数量较多。阅读时引导学生根据三类球不同的信息,一层一层地整理。

[一个排球多少元?][每个56元][每个48元] [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都买篮球能买几个?][图2]

足球:每个56元 买了6个

篮球:每个48元 买了?个

排球:每个?元 买了8个

第一层,了解到足球每个56元,买了6个;第二层,了解到篮球每个48元,而买的个数未知,用“买了?个”表示;第三层,了解到排球买了8个,而其单价未知,用“每个?元”表示。通过整理,使杂乱的信息变得清晰,其数量关系也渐趋明朗,学生根据第一层的信息自然知道应该以求“一共带了多少钱”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建立模型式阅读。建立模型式阅读就是通过阅读将问题描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用一般的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也就是将问题简单化,把这些数量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题目也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并进一步找出符合题意的数学模型。

【实例呈现四】三年级下册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如图3):教师指导学生边读题边把题目用简单的符号和图画表示出来。

[图3]

通过图示,学生能清楚地看到144人先平均分成2小队,再将每一小队平均分成3小组。

(5)对比系统化阅读。对比系统化阅读指的是把一系列问题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着眼,进行各种基本训练,在对比中感受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实例呈现五】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之前,先设置了以下准备题:(1)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还剩下多少套没有做?(2)服装厂做5天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一天做了多少套?(3)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还剩下多少套没有做?(4)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以上这组题目,按纵向系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练习整组题目,要求学生按顺序解题,同时逐题对比,引导学生对比题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清楚地看出组成例题结构的来龙去脉,学生就能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的彼岸。

(6)转化提炼式阅读。在解决问题的阅读中,情节的变化和词句结构的变式常常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障碍,不利于他们解题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的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提炼的过程,是新知的顺应和同化过程。所以,转化提炼式阅读就是通过对语句的转化,学生能将生活情景中的数量关系提炼出数学算式,探索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

【实例呈现六】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0厘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在这块玻璃四周镶上不锈钢边框,需要多长的不锈钢条?通过阅读“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发现,玻璃的大小就是方桌面的大小,从而把问题转化成“求方桌面的面积”。同样,对于“在这块玻璃四周镶上不锈钢边框,需要多长的不锈钢条”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就会转化成“方桌的周长”来计算。同时通过对比,提炼出“玻璃的大小”和“钢条的长度”的本质区别。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题目阅读教学数学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