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案例,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014-07-18麻生苍
麻生苍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种类的增加,使我们认识到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已经不是教学中的唯一资源,要想把课堂教学融入生活,我们熟悉课本教材外,还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有效地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而且将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何能行之有效地将生活地理融入地理教学,并将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学生智力、能力双丰收呢?下面以具体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例如,在农业生产活动教学中,由于我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对农业有着亲身的体验,他们对农业可以说非常熟悉。教师要是只讲农业区位因素,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并降低学习地理的兴趣。于是我就向学生布置调查“大通县城关镇的农业生产情况”的作业,十人一组,共分五组,选出小组长进行督促。先确定调查内容:
1.城关镇的地形特征及耕地的分布
2.农业生产结构及农作物的分布特征
3.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4.家庭收入
5.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周后,由小组长收集整理调查资料,然后由教师汇总。学生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通县城关镇地形由西向东倾斜,山地、平地大体各占一半,总耕地面积为3732.9亩,其中川水地为1887.7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0.6%,人均耕地面积为1.78亩。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中95%是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蚕豆、洋芋、油菜等,是大通县粮油主产区。一些较陡的山地开垦为梯田,有大面积的农作物分布。近几年来,农业上科技投入增大,如蔬菜种植中塑料大棚增多,地膜使用较为普遍,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但由于近几年有些干旱,油菜产量有所下降。农业投入大,收入低,经济效益不高。城关镇属于是一个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许多农民对发展农业生产信心不足,很多人出外打工或做些小生意来提高家庭收入。
通过调查,学生亲自参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说出他们的感受,并通过思考就会对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时,重点向学生讲解了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我以大通县县城的搬迁这一案例,让学生理解了地形、气候、水和矿产资源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大通县县府1957年由城关镇迁至桥头镇,从影响城市的各个因素考虑,桥头镇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桥头镇位于东峡河和北川河的交汇处,是大通县人口分布较多的中心地区,离其他乡镇及省会西宁市较近。县城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桥头发电厂、青海铝厂、青海水泥厂等工厂,从而成为大通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通过此案例,学生已经掌握了影响城市具体位置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区位因素,而且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个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的区位因素有所不同。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应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典型的生活地理案例,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恰当地将生活地理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