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评价李秀成

2014-07-18凌其旺

考试周刊 2014年30期
关键词:洪秀全太平军太平天国

凌其旺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上,李秀成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毁之,说他晚节不保,在囚禁中奉承敌人、摇尾乞生,把李秀成定性为一个无耻的叛徒;也有人誉之,为李秀成鸣冤,说李秀成是一个值得后世纪念的农民起义英雄,应该为李秀成彻底平反,去掉“叛徒”的帽子,还其“忠王”称号;还有人说“忠王”李秀成是为了挽救太平天国事业而“伪降”,其自首是一种策略,旨在哄骗曾国藩相信并无杀害幼天王及并无剿灭太平军余部的迫切需要。

史学界对李秀成的评价,真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那么究竟如何评价李秀成呢?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对于李秀成,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与评判。现付诸文字,希冀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在评价李秀成之前,首先需要对李秀成一生的事迹进行简要梳理,唯有如此,才能使评价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客观公允;方可使评价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李秀成(1823—1864)汉族,贫农出身。原名以文,后称李寿成。1823年(道光三年)出生在广西梧州府藤县长恭里新旺村。1848—1849年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9月,他参加了太平军。加入太平军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作为贫农出身的旧式的小知识分子,李秀成有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恰恰给了他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就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1853年定都天京后,杨秀清保举他为右军帅,不久又被升任为后四监军。同年秋,李秀成跟随石达开去安徽“查寻民务”,得到石达开的“见爱”。1856年2月,随秦日纲赴江苏镇江解围,摧毁江北、江南大营。由于他屡立战功,是年被封为地官副丞相。天京变乱后,移军镇守安徽桐城,升地官正丞相。1857年被封为合天侯。石达开离京出走后封副掌率、合天义,与陈玉成同主军政。以奏请严法令、肃朝纲、明赏罚、轻赋恤民、择才而用,罢黜洪秀全长兄、次兄,仍重用石达开,遭到严斥革爵,后经朝臣力荐复职。1858年春出京至皖调兵,旋升后军主将,和陈玉成一起主持军事工作。1853年冬被封为忠王。1860年3月,率部袭击杭州,清军中计往救,他立即回师天京城外。5月再破江南大营,乘胜攻克江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太仓、松江、直逼上海,对列强心存幻想终为所阻。10月奉命西征,执行不力,延至次年6月才到达湖北武宣县,致使会师武汉失期,影响严重。1862年春,率众连克江苏奉贤、南汇、川沙等地,逼近上海,同中外敌人激战。1863年3月进军安徽巢县,旋攻六安不克,折往寿县退兵。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死。6日,16岁幼主洪天贵福继位。7月天京失陷后,护送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失散被俘,亲写供词数万言,有求降之意,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时年41岁。

纵观李秀成的一生,对其应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的。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把他置于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否则,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是苛求古人,就是将古人现代化。对于李秀成有几分功,就肯定几分功;有多大过,就指出多大过;不夸大、不缩小、不虚美、不隐恶、不苛求;对于李秀成既不能只讲功劳贡献,一味颂扬,更不能只讲过错,有意贬低,要全面考察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严防以偏概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片面美化或丑化历史人物。古往今来,一切被肯定的正面人物也含有某些消极因素;而一切被否定的反面人物也具有某些积极因素。伟大与渺小、进步与倒退、功与过、是与非、英雄与无赖、才子与流氓,等等,常常汇于一体、集于一身。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讲的正是这个意思。不要要好一切皆好,要坏一切都坏。否则,就违反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因此,对于李秀成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既不能全盘肯定,更不能全盘否定;既要避免用今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又避免不加分析地过分抬高历史人物。李秀成仍不失为一个有历史污点的杰出的农民领袖,是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政治军事核心人物,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三英杰(另外两个是陈玉成和洪仁玕)之一。作为军事领导人,李秀成久经沙场、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为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和洪仁玕、陈玉成维持天国的残局达七八年之久。尤其是在1862年后,他苦撑危局,若不是李秀成顽强抗击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可能早就灭亡了。他的军事贡献无论如何都不容抹杀。作为一个政治家,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上奏洪秀全,建议选拔人才、宽大刑律、任人以贤、体恤百姓等。当苏州失陷、天京告急时,他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即放弃天京,取道江西和湖北,汇合陈得才、赖文光所部太平军,争取中原。这是保存实力、不死守一城一池的灵活战略战术。且当时,皖北、山东、苏北、河南等地的捻军与太平军密切联系,陈得才从西北扩军回到湖北,客观形势是有利于太平天国作战略转移的。这道正确的战略战术,充分体现了李秀成的睿智。可遗憾的是洪秀全拒绝了他的建议,坚持固守。不久,天京失陷。李秀成顽强抵抗清军护送幼主洪天贵福突围,但因寡不敌众,最后被俘。在敌人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供词(即《李秀成自述》)。《李秀成自述》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详细记述了天国始末及他本人的经历;2.总结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指出天国十误;3.提出用十种办法召集太平军余部归降曾国藩,叫做“招降十要”或“收齐章程”。当毛主席读了《李秀成自述》后,给出评价,批了几行字“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忠、不足为训”。在囚禁中,李秀成向敌人变节投降。《自述》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乞降书”,其中写下了大量谀敌自污的话,“招降十要”如果实行,则势必会瓦解太平军余部。《李秀成自述》保存了太平天国的大量史实,但也使这位农民英雄大为失色。李秀成出于民族大义而强烈要求抗击外国侵略当然是正义的,可惜的是他把完成正义事业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身上,说明他对曾国藩的本质还缺乏认识。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动摇了革命信念,真心投敌,使这位农民领袖光辉形象大打折扣。李秀成向敌人乞降,无论其动机是出于求活,或出于保全部众,或出于免生民免遭战乱,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写完供词的当晚,李秀成就被曾国藩杀害了。李秀成有功于前,又被杀于后;他是在囚笼中乞降,而不是带领队伍降敌,因此他没给太平天国事业造成多大危害,而且在赴刑场时,还写下绝命词叙其尽忠之志。

总之,道德评价不应该凌驾于历史评价之上,李秀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着历史污点的顶天立地的农民革命领袖。

猜你喜欢

洪秀全太平军太平天国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洪秀全何时得到《劝世良言》?
天国影帝杨秀清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洪秀全荒诞悲凉的最后时刻
洪秀全为何镇不住杨秀清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