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新探索
2014-07-18于娜
于娜
摘 要:自2011年国家开启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国培计划”以来,针对创新培训模式、激发参培教师学习热情、完善其知识体系、提升其教学能力,各培训院校均做了广泛的尝试与探索。以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为例,从分析传统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不足入手,探讨了实践教学理论指导下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新方向与新尝试。
关键词: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培训模式;国培计划
一、传统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不足
郧阳师专自2011年起,承担着整个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至2014年3月,已举办培训项目9次,培训在职幼儿教师近2000人。但在培训初期,我校在培训形式、培训模式上曾遇到过诸多困惑,在对初期培训经验的总结中,对传统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不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传统培训模式重艺术技巧培训,轻系统理论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國对幼儿教师能力的定位始终是重艺术技能,轻系统理论。这种观念对今天的教师培训领域仍存在广泛影响,加之广大农村地区幼教观念及方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以艺术技巧的传授为主既降低了培训难度,减轻了培训院校的压力,又受到参培学员的极大欢迎。但“国培计划”的精神主旨是在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及基本能力,从而提升我国整体幼教水平。简单的艺术技巧从表面来看,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幼儿教师的艺术表现力、组织各类文艺活动的能力,但从长远角度看,既不符合“国培计划”项目主旨,也不能满足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培训手段及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参培学员主动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课堂教学、专家讲授,轻实践探索、经验交流。专家多从系统理论层面,介绍幼教领域发展新思路、新方向,而参培学员多为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工作实践都与专家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参培学员不免会有“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的抱怨。因此,专家的专题讲座如若不能贴合教育实践,往往无法激发参培学员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得培训流于形式,实际收效甚微。
二、“郧师模式”——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实践体系
经过三年的培训实践,郧阳师专对于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由最初的摸索、尝试,逐渐走向调整、完善,形成了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郧师模式”。郧师模式是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建立“问题驱动—参与学习—跟岗实践—分享交流—远程反馈”的实践教学体系。
1.分解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内容,精选培训课程
针对专家讲座理论难度大、在农村教学实践中较难开展的实际情况,我校首先从遴选培训课程、构建实效性课程体系出发,在培训筹备阶段,组织课程专家、培训教师、一线园长及骨干教师认真分析幼儿教师工作流程,以任务驱动为导向,针对各岗位工作内容组织教学专题。将教学内容分解三维度共计12模块专题,既包括幼儿教师岗位工作的全部流程,又注重师德规范的培养。培训教师的选择采用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即三分之一来自于课程专家;三分之一来自于本校骨干教师;三分之一来自于一线优秀园长及教师。
2.探索多元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倡导参与式学习
教学组织形式一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专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观摩研讨、案例分析、教学成果展示等多种参与式学习方式,旨在激发参培学员主动学习的兴趣,将课堂交给学员,使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学员通过多种方法探究,最终形成对教学专题的个性化认知。
3.创造多种课外实践形式,鼓励跟岗实践
“国培计划”的终极目标旨在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扶持一批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课程的培训应积极创设机会,鼓励参培学员通过观摩、实践,将学习的新理论、新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内化与升华。开展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五大领域教学法类的培训课程,除安排专题讲座系统讲授理论知识之外,应在讲座结束后安排一堂示范观摩课,邀请示范幼儿园优秀教师现场组织教学活动,并在活动后,与课程专家、参培学员一同开展活动研讨;针对环境创设类培训课程,在专家讲座之后,学员前往示范幼儿园参观,返校后开展主题研讨会,将观摩中的感受与创意进行交流分享,并开展“幼儿教师手工工坊”,由学员现场制作玩教具及环创成品,通过展示作品彼此分享交流。此外,针对不同的培训项目,还可开展更具特色的实践形式。郧阳师专面向“顶岗置换”项目,考虑其培训时间长达三个月,且多为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将培训形式设置为“1+1+1”模式,即第一个月在校集中培训、第二个月在示范幼儿园的“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第三个月返回学校集中交流、研讨,深化认识。并在培训接近尾声时,由参培学员组织一场汇报演出,全面展示三个月的培训成果。针对为期20天的“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项目,采取“10+10”的培训模式,即10天在校的集中学习,10天在示范幼儿园的跟岗实践。通过卓有成效的多种实践活动,力求使参培学员达到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升。
4.提供交流环节,实现经验分享
参培学员从鄂西北各个地区汇集在培训院校,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本身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认识的洗礼。因此,在承接培训项目之初,校方便设计了多个交流专题及交流环节,力图实现整个鄂西北地区幼教理念、经验的共享。在课程设计中,设计“师德故事”“我的教育人生”这样的专题研讨,邀请学员中的代表讲述自己的真人真事,分享教育点滴。在授课过程中,设计小组讨论环节,经过学员卓有成效的交流研讨,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经验。在专家讲座过程中,预留20分钟,供专家答疑解惑,通过专家与学员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学员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升。
5.建立远程教育平台,提供后续反馈互动
针对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在工作岗位中对于培训中所学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困惑,还应为其建立专门的教育平台,以供学员们沟通交流,并组织教育专家,定期为学员答疑解惑。在培训后建立长期的互动机制,既利于学员的专业发展,也利于培训院校收集信息,优化培训。
优化的课程结构、合适的培训模式、精心的组织管理是确保幼儿教师培训取得成效的“三驾马车”。其中,培训模式的选择是提升培训实效性的核心因素。对于培训模式的探讨是一个长期话题,培训模式的选择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培训模式的优化不仅对教师在职培训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高等院校的教师教育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继飞,古立新.“四主四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建立[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2]林雅军,刘家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主客体价值观实现度匹配对培训绩效作用的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1(11).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