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4-07-18沈莲玉
沈莲玉
摘 要: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证明,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满足未来高科技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创新思维;学习兴趣;教学情境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
1.创设引入新课型情境
创设能够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上课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课题素材,设置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的形式来增强上课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效果立竿见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创造性地解决课堂问题。
2.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
二、巧设悬念,培养学习兴趣
1.激起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就是使心理上感到困惑,在认知上产生冲突,进而挑拨其思维之弦。因此,适时激疑,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疑问:“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增加了”,这个疑问一出现,课堂的气氛会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被激活。正当学生为这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可以看准时机,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相互比较,看谁能够基于原有的知识正确解释这个现象。通过这个激发疑问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随时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2.巧妙设问
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最好是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起来,精心地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联想到生活中许多跟圆有关的东西,进一步可以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会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行或其他的形状行不行呢?”学生想了想后,就会知道不行。我又问:“那椭圆形状的行不行呢?”(这时候,最好是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一时可能难以得出一致结论,教师就可以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可以呢?”学生一听,马上就会活跃起来,大家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类似的这样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痴迷于找结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寻找结论的过程中,他们会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的习惯维持下去,必定会使学生学会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三、鼓励大胆求异,引导发散性思维
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求异,引导学生多方面地解决问题,多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看法的平台,多多表扬那些主动寻求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使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多方面思维的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
通常我们碰到一个问题,解决办法都不只是一种,在数学问题上,教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思路。例如,计划修1200米的水泥路,前五天修了400米,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天?这道题可以先求工作效率,拿“工作量/工作时间”来解决。
解法一:1200÷(400÷5)-5
解法二:(1200-400)÷(400÷5)
解法三:5÷400×1200-5
还可以用倍比的思路解答。
解法四:5×(1200÷400)-5
学生将这几种思路列出来后,会发现解法四是最佳的。学生经常这样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2.一题多变的训练
所谓一题多变的训练就是保存题目的基本条件,然后要求学生变换它的条件、问题、结构或改变它的叙述形式,使它成为新的题目,在引导学生去比较这些不同的题目,从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关联。如,基本题:梨20千克,桃60千克,共有多少千克?
可以这样改问题:(1)梨20千克,桃60千克,桃比梨多多少千克?(2)梨20千克,桃60千克,桃是梨的多少倍?(3)梨比桃少40千克,桃60千克,共有多少克?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更易于理解题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總之,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也可以从其他很多方面培养,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作者单位 吉林省永吉县朝鲜族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