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流动儿童心理,转化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方式

2014-07-18王晓洁

新课程·小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流动儿童

王晓洁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流动人口产生,在这一群体中,流动儿童占有很大比重。随着流动儿童群体的扩大,学困生问题越来越需要关注,从心理角度解决流动儿童学困问题无疑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角度;学困生转化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产生了一些有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在这一类问题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学困生的转化,尤其是数学学困生。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深刻认识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问题在流动儿童中表现得更为急迫。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国家的未来,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是我的教学经验及生活思考,从儿童心理角度出发总结出关于此问题的看法。

那么,如何从流动儿童心理角度解决数学学困转化问题呢?

一、丰富课堂内容,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以学生为主,丰富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加强语言交流。如,课堂回答问题可以采取有奖竞答的方式。以五年级数学中解方程为例,教师讲授基本的解题方法后给出较为简单的题目,进行快速解题比赛,对于优胜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笔记本、文具等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自我,参与集体活动,活跃个性,同时不忘鼓励学生,形成不怕犯错、自信强大的心理素质。

二、分组教学,形成学习互帮小组

全班进行学习小组划分,分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确保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全班共有40人,将全班学生根据数学学习状况分配成5组,每组8人。在这8人中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双人组合共同探讨学习数学的经验方法及平时数学难题的解答帮助。这五组要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

三、循环大课堂方式

过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模式会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钝化,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以小组为基础,将课堂的部分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讲授课题,以老师的补充纠正为辅。如,在五年级数学中有这样的问题: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在这一问题解决前,可采取讓学生讲授的方法,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课本知识,从中找出解题方法,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个主讲人进行讲解。小组要实行积分政策,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时间段分配上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中,无论是讲解数学新课还是习题课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展示,证明自我。当然,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毕竟,这一时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但是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好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会有所提高,然后好学生带动学困生一起学习,“兵教兵”,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流动儿童在现代社会是一个较大的群体,而其形成的学困问题不容忽视,数学学困生转化更要及时解决。从流动儿童心理出发,能更好更彻底地解决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英和,赵笑梅.学习不良儿童的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05).

[2]焦彩珍.中小学生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与改进对策[J].数学教学研究,2003(12).

[3]白学军,刘海娟,沈德立.优生和差生FOK判断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1).

[4]李晓东,林崇德.小学3~6年级学生解决比较问题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西仓桥小学)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学困生转化流动儿童
探索如何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不抛弃,不放弃
关于流动儿童融入体育课堂的研究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关于小学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的关怀德育梦
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