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2014-07-18周柏静
周柏静
摘 要: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一、民主教学,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实施语文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民主是一切创造力得以发挥的条件”。创新教育,顾名思义即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学生是“服从权威”,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师生关系不平等、不和谐。教师教授什么知识,学生接受什么知识,在这种“一输一入”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固然能掌握好基础知识。但是,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不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不到延伸。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只是“书呆子”。因此,必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实施民主教学。“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和老师关系融洽,学生才会潜意识地吸收知识,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善于运用文本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小学语文教材,是择取了大量的故事性强、教育意义高、文笔优美,具有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优秀教材。就教学创新而言,教师应当在教材上下功夫,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创新素养。例如,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等文本教材中,课文中的主人公都有创造性思维,在遇事、做事时候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授课时,要善于从正面、侧面、反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扩展、延伸。教材中还描述了许多创造性的事物。例如,课文《古老的赵州桥》,讲述了古人在造桥时的杰出智慧,一个具有启发性思维的故事。这些文本课文,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求异的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求异精神难能可贵。教育的成功即是教育出学生敢于質疑、敢于求异的品质。敢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树立小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沉厚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教育体制中,体现出重基础、轻创新的教学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方法,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求异、求新的品质。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小学生具有求异、求新的好品质,不仅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益,还对祖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有着重要的联系。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 高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