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2014-07-18曹福平
曹福平
摘 要: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但不少教师对其精神实质并不了然于心,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改变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谈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融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注重于“苦读+考试”“计算+逻辑”的教学思路,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以这种方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确体现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认识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内涵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把传道、授业、解惑看做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及个人环境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2.“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以优化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主张课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的教学环节,立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本质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二、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几点体会
1.教师要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下降反而更重要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2.在课堂实践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讲究教师要服从学生,教案要服从课堂,进度要服从效果。
(2)过程性原则。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能达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概念、公理、公式、定理、法则),解题思路(方法、规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
(3)创造性原则。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教师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意识,要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索、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充分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首先,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其次,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其提供开放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学生精彩的言论,会心的笑声,鼓励的掌声,使知识能力情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的融合
在新课程实验中,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人把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仅仅理解为自主、合作、探究,认为没有它们的课堂就不是新课程课堂。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不能忽略接受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学习方式,相对于其他学习方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接受式学习是人类传承文明、保持文化传统的基本方式。其次,接受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发展。在有计划地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通过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跟踪教师语言传授的倾听能力,发展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技能的主动接受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受纳知识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不能摒弃有着悠久历史的接受式学习,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融合。我们应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每门课程都可选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有的用传统的接受式比较适合,有的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比较适合,有的运用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较适合,有的运用合作式的方式较适合,有的适宜几种方式的合用。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有机融合,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总结、修正,并创造性地发挥,正确把握多种学习方式的本质,这既是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学习方式多样性的需要。
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學行为,因而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