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11-22张清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张清艳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上要体现民主、平等、开放;要力求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近年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研究,有一些感悟,现略作总结,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传统学习方式 新型学习方式

一、树立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 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好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任何一种教法、学法,只有师生形成共识,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组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学生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其次,要以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作用。

再次,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应让学生意识到,必须合作才能成功,每个同学不只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它同学的学习负责。

二、巧妙设计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起点,但不能停留,自主探究的兴趣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既要教师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三、课堂上认真践行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成立学习小组。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六人。每个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程序为:首先是任务定向,教师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学生加以选择、接纳;其次是组内交流,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展示科学家习结果,学生点评,教师小结评价。

其次,要认真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课文,去获取新知。一节课要给学生一半左右的时间去读、去思、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还要设计一些弹性化的、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去拓展。可以将学习方式的选择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或合作之间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还要教育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要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

再次,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单一的个体学习形式,变为小组或全体交流学习形式,也可将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工,让学生合作解决。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利用手中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结合提示、注释、练习展开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如有疑难问题,还可以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时也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又如学习《春》时,我引导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每组合作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板报完成后,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成功意义。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经常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观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活动等等,创设一个个需要学生分析、探究的问题,让学生亲自去调查研究,亲自去操作体验,从而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体验中感悟,得到启迪。四、尊重个性思考,促进自主探究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可设计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诗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文中对“——的描写”,你能分别联想到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或这首诗)应该怎么读?请为文中介绍的风光编写一篇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当我们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语文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定会呈现出新鲜生动、扎实高效的喜人局面。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放”和“收”
新课程理念下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认识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高中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