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屏时代下歌唱选秀类节目的突破与创新

2014-07-18罗幸黄鑫磊

艺术百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全媒体受众

罗幸 黄鑫磊

摘要:湖南卫视2013《快乐男声》尝试多渠道、多平台上实现集打造偶像、制造话题、全民娱乐于一体的双赢,值得探讨。文章分析多屏时代下的受众需求及表现,还原解构《快乐男声》在多屏时代下的突破与创新,寻找多屏时代下歌唱选秀类节目的生存之路。

关键词:影视艺术;音乐传媒;多屏时代;全媒体;受众;选秀;《快乐男声》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一、模块创新:视听元素丰富多样,打造视听盛宴

各色选秀节目抢占荧屏资源,移动终端、互联网的普及分流受众人群,受众在内容和渠道上同时拥有自主选择权。如何在众多选秀节目中标新立异,呈现自我风格,独特且微观的视听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充分展现。《快乐男声》在视听传播方面的建构令人叹为观止,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听盛宴。《快乐男声》在视觉方面呈现出来十足的文艺范儿、青春范儿,体现在节目中对有声语言进行强调或对画面语言进行补充的文字上,文字符号在能指和所指上的意境直接触动受众内心,比如“勇敢的少年快去创造奇迹吧”、“离家的孩子,妈妈喊你回家看快男”等。其次体现在视频内容的创作与剪辑上,海选阶段的6场比赛都是录播节目,但与以往录播节目不同的是,没有主持人、没有预设的台本,大片化的视觉效果给受众前所未有的自然流畅感,节目中的剪辑融合趣味性、专业性于一体,不同于以往一味靠突出低俗、恶俗内容来博眼球、制造话题。青春、追梦、励志成为节目的主旋律,节目故事性、纪实性反映着这些勇敢追梦的年轻人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再次体现在节目的3D动画效果和舞美灯光造型的运用等在空间上积极营造出热血、叛逆等青春期特质,张力感和空间感十足,为节目时而营造紧张感、时而营造温馨感、时而营造时代感。还应该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于节目内外的主色调——红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红色给人带来一种警示感、正义感,同时也是自信、积极、主动的象征,节目中运用红色这一色彩符号,既告诫选手这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比赛,也是一次超越自己、征服别人的机会,同时强化热血、追梦、励志等相关元素。在听觉方面,《快乐男声》运用了目前最先进的Dolby AC3 51环绕声技术,几乎完美的还原现场,为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尽情投入在节目的情境当中,随选手摇摆而摇摆、随选手狂热而狂热、随选手感伤而感伤。节目中的配乐音效十分的应景,在“V神指数”公布时、大众评审投票时、选手淘汰时的配乐和音效毫无疑问渲染了现场气氛。同时,节目组十分强调音乐性,比赛中不仅有国内顶尖的乐队组合现场伴奏,还请来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打造舞台的专属音乐。《快乐男声》依靠独特的视听体验在众多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既符合多屏时代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征,迎合受众对身边美的追求,又在精神领域赋予了美更多的内涵,引领受众的审美趣味,在传递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真正将“选”与“秀”做到了极致。

二、价值创新:偶像形象映照现实群体,积极传递正能量

东方卫视节目主持人骆新2013年7月20日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就《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传播》中提到“娱乐节目成功的一大原因,在于重视其传播背后隐藏的社会心理”。《快乐男声》讲述的是怀揣着音乐梦想的草根平民通过真人秀节目展现个人魅力,最终实现梦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故事。节目通过打造偶像,用偶像形象来引导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用偶像的成长经历来与社会中千千万万个有着共同特质的受众产生内心的映照。使得受众看到的是公民意识、主流价值在特定场景下的无限放大,从而引起受众内心的共鸣。在众多选秀节目的夹击下,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逐步走入受众的内心,发挥正能量的影子。对受众进行细分,从而依据受众需求进行精准定位,顺应多屏时代下的趋势十分关键,只有了解受众,才能吸引受众。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定位主要锁定在年轻群体,根据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打造专属年轻人的交流场。为有针对性的聚集暑期年轻群体,进而顺利推出《快乐男声》这一符合年轻人特质的励志真人秀节目,打出了“快乐中国,听我青春”的主题口号,而《快乐男声》的开播口号则直接叫嚣要“干掉无趣”。《快乐男声》尝试在全方位深度挖掘选手的个人魅力,放大年轻人的青春特质,手段之一就是通过每期节目变换的主题以及多样的赛制来打磨选手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力和忍耐力,从而将选手不同侧面展现在受众面前,这些侧面中难免会有一幕与受众内心产生照应,泛起涟漪。10进9“兄弟向前冲”、9进8“不能说的秘密”、8进7“离家的孩子”、 7进6“摇滚吧!少年!”等主题以及热血复活战、PK战、车轮战等一系列规定情境下,选手自然的被贴上了诸如这样的标签火“星弟弟”音乐怪才“华晨宇、”学院派贵族“宁桓宇”、国民女婿“白举纲”、地才“欧豪”。“这孩子不是有病就是有才”这是评委陶晶莹观看选手表现后的评价,从而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为选手的后续打造订上了主线。手段之二就是节目文案的表现力以及直击人心的主题曲。伊瑟尔提出的“隐含的读者”理论中,他认为:“任何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这些对象更多的时候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加以召唤。换言之,作者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在召唤作品的潜在读者或可能的读者。”不论是节目文案中“我知道如何给你一个栩栩如生的梦,如何跌的优雅又爬起来漂亮,知道如何让你爱上我、离开我、想念我,又悔青胸膛”等一系列青春感言,还是主题曲中那激荡人心的旋律配上催人奋进的歌词“不求任何人满意只要对得起自己,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也许我没有天分,但我有梦的天真,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也许我手比脚笨,但我愿不停探寻,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遗憾”。这些文案描述的不仅仅是舞台上选手的追梦历程、青春感言,它更加是电视背后无数少男少女们叛逆、追梦、热血的真实写照。用小人物视角展现底层关怀意识,体现了节目的社会责任,坚守了节目的文化品格,突出了节目的人文关怀,从节目内涵上就区别于那些过度娱乐、毫无深度、为选而秀的选秀节目。

三、传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多渠道实现节目影响力

湖南卫视主动向视听新媒体探索,主动尝试“以人为中心”的媒体发展轨迹,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在不同的网络平台实现节目价值的最大化,在多屏分流状态下实现受众群忠实度的最大化。“V神驾到”和偶像派明星评委的注入,无疑是今年快男中的一道神来之笔。面对众多选秀节目集结荧屏,湖南卫视利用自身资源,结合对受众群体和《快乐男声》节目属性的分析定位,运用偶像派明星评委和广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明星大咖到场为节目增添额外的观看价值,既借用明星大咖的人气吸引一部分潜在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又从偶像的视角来解读偶像该如何形象塑造。其中“V神驾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最大的亮点,既在网络上赚足了点击率,又从侧面对节目的营销起到了推广作用,“V神”范冰冰与评委李宇春的“方脸说”曾经就在互联网和微博上引发热议。“V神驾到”是将受众参与互动讨论的话题量数据统计在节目现场,体现出选手在场外的人气指数,而“V神”则可以将现场意见相左的评委直接拉黑,代替发声。这最重要的功能在于“V神”作为民意的“传声筒”,替广大受众表达心中意愿,使受众的“公民意识”得到放大,为受众找到了最直接最高效的释放出口。其互动形式的即时性,在节目直播过程中随时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设备在微博、微信、互联网平台参与到话题讨论,既体现了节目的交互性,又开辟了受众观看节目的新方式。其次,社交媒体也为节目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除了已被大多数受众所熟知的微信、微博平台之外,湖南卫视今年还尝试自主研发节目专属的互动平台呼啦和号外,打造节目专属的受众互动平台,将忠实粉丝聚集在一起,既增强粉丝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凝聚力,又使得粉丝对偶像台前幕后新闻的饥渴得到了满足,增强粉丝对偶像的忠实度和对节目的粘稠度。选手左立和女友熊玥的爱情故事就是通过社交媒体得到放大的,使得微博、号外等社交软件上关于两人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在公众视线下不断被塑造,不仅火热了社交媒体,还为选手赚得了人气。同时,由左立演唱的《董小姐》不仅引起社会对民谣歌手的关注,还使得歌曲在短时间内成为热议话题,其歌词“爱上一匹野马,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在网络上以造句的形式引发网友接替式的转发。除此之外,节目主持人何炅还在节目直播中利用微博与粉丝互动,有时还时不时透露些内幕,并标注节目关键词,吸引上万粉丝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参与节目线下互动。除此之外,主持人口播中对于社交媒体平台之类的新媒体产品的推介也大大增多,更加使得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在节目观看之时的使用率。还有一大亮点不得不提的是,与欢聚时代旗下网络互动平台YY合作, 24小时对选手舞台下的生活进行全程直播,上演真实版《楚门的世界》。《快乐男声》引领了中国选秀节目,改变了现有的传播方式,开创了新的文化特征,为中国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责任编辑:陈娟娟)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全媒体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的影视艺术教学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
影视艺术传播视野中的内容与形式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