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发性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MRI诊断体会

2014-07-18陶敏敏汪黎明张海燕

武警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脊膜膜炎硬膜

陶敏敏,卞 巍,汪黎明,张海燕

特发性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MRI诊断体会

陶敏敏,卞 巍,汪黎明,张海燕

肥厚性硬脊膜炎;颈椎;影像学表现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3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项部酸痛2个月,行走不稳1个月,于2011-10-26收入我院治疗。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异常。查体:颈椎生理弧度略变直,无侧弯,颈3~7棘间压痛及叩击痛。颈部活动稍受限,前屈40°,后伸10°,侧弯15°,旋转20°。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臂从牵拉试验阴性,头项叩击试险阴性,双膝反射稍亢进,巴彬斯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查颈椎X线侧位片提示:颈椎退变。查颈椎多层螺旋CT提示:下颈段椎管前后缘见弧形、条状软组织密度影。查颈椎MRI(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提示:平扫见下颈段及上胸段脊髓前后方条带状长T1及短T2信号,以T2WI像显示较明显,病变边界清晰(图1A,B)。GD-DTPA增强见增厚的硬脊膜呈明显且均匀性强化,呈环形增厚,以椎管前后缘较明显,相应椎管明显狭窄,颈髓受压变扁(图1C、D)。影像学诊断:下颈段及上胸段肥厚性硬脊膜炎(hypertrophic spinal pachmeningitis,HSP)。于2011-11-02,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后路第5~7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取少量硬膜行病理检查提示:硬脊膜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侵润。术后1个月余来我院复诊,一般情况良好,症状改善,颈项部手术切口无红肿及渗出,颈托仍继续固定。

图1 特发性HSP术前MRI平扫、增强

A. 颈椎T2WI矢状面:脊髓前后缘见粗细不等、条带状低信号; B. 颈椎T1WI矢状面:脊髓前后缘见粗细不等、条带状低信号;C.GD-DTPA增强颈T1WI矢状面:脊髓前后缘可见条带状明显强化灶;D.GD-DTPA 增强颈椎T1WI横断面:增厚的硬脊膜呈环形明显强化

2 讨 论

HSP是一种以硬脊膜增厚和炎性反应性纤维化为特征的少见疾病。硬脑膜、硬脊膜可单独发生,亦可同时受累,发生于硬脊膜的HSP相对罕见,临床多无明显病因,故又称为特发性肥厚性硬脊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spinal pachmeningitis,IHSP)[1]。HSP由Chracot和Joffoy于1869年首次报告[2]。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少数HSP可由外伤、代谢性疾病、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梅毒、结核、真菌感染、硬膜内糖皮质激素和造影剂注射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引起[3,4]。

IHSP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人,无明显性别差异,以颈胸段硬脊膜容易累及(本例病变累及此处),病灶范围较广泛,甚至累及整个椎管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包括神经根性疼痛。活检病理诊断是IHSP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手术取标本,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X线平片对此病诊断意义不大。随着CT和MRI技术的发展,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越来越广泛[3,5]。

MRI检查对于评价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及特征方面明显优于CT。在正常情况下,在脊柱的MRI图像上,韧带、硬脊膜和骨皮质在T1WI和T2WI像上均呈低信号,不能区别。在硬脊膜增厚时,硬脊膜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其中T2WI呈低信号为特征性表现[2]。硬脊膜影呈不规则增厚,常见以脊髓背侧明显,相应蛛网膜下腔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增强MRI扫描见增厚的硬脊膜明显强化,在矢状位图像上表现为脊髓前方和后方长条状不规则明显强化影,可见“硬膜尾征”。横切位上强化的硬脊膜包绕脊髓大部,呈C形、O形或新月形,是IHSP的影像学表现特征[6,7]。

HSP鉴别诊断:(1) 黄韧带肥厚。主要累及脊髓背侧的硬脊膜者在CT扫描时,可能误诊为黄韧带增厚,MRI矢状位扫描者显示病变累及范围很长,可见与黄韧带肥厚鉴别。(2) 后纵韧带肥厚、钙化。IHSP主要累及脊膜腹侧者,在MRI扫描时,容易误诊为后纵韧带肥厚或钙化。增强MRI扫描对此可鉴别。后纵韧带肥厚、钙化在增强MRI扫描时不强化,而IHSP则明显强化。(3) 脊膜瘤。脊膜瘤病变多呈局限性,且多为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与IHSP的短T2信号且弥漫性增厚明显不同[2]。(4) 淋巴瘤。当淋巴瘤侵犯硬脊膜时,多位于硬脊膜外,呈斑片状及条状增厚,T1WI、T2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中高度强化,常合并颅内侵犯[1]。

IHSP非手术疗法有一定效果,但需长期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硬膜增厚明显,并产生较严重的神经压迫症状、以及对激素治疗无反应的患者。解压术后通常可以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

[1] 刘红艳,张雪林,邱士军,等.特发性肥厚性硬脊膜炎的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2):1790-1791.

[2] 李晓红,杨洪巍,孙林林.肥厚性硬脊膜炎低场MRI 1例并文献复习[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2):325-326.

[3] 董险峰,邸学民,张振明,等.CT和MRI在肥厚性硬脊膜炎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8):999-1000.

[4] Lowden M R,Gill D.Teaching NeuroI mage:idiopathic hypertrophic spinal pachymeningitis[J].Neurology,2009,72(5):27-32.

[5] 曲红丽,林 青,鲁丛霞,等.肥厚性硬膜炎诊断初探[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3(1):55-56.

[6] 万里飞,唐华文,梁汉周,等.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J].临床内科杂志,2013,30(7):500.

[7] 陶晓峰,黄流清,肖湘生.特发性肥厚性硬脊膜炎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7):665.

(2013-10-17收稿 2014-06-20修回)

(责任编辑 梁秋野)

陶敏敏,本科学历,主治医师,E-mail:635906141@qq.com

314000,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放射科

R681.51

猜你喜欢

脊膜膜炎硬膜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人枕下区肌硬膜桥及其连接形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脚跟疼”小心足底筋膜炎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