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急救住院伤员损伤构成比调查分析
2014-07-18廖晓斌潘险峰
唐 斌,王 玲,廖晓斌,郝 江,潘险峰
高速公路急救住院伤员损伤构成比调查分析
唐 斌,王 玲,廖晓斌,郝 江,潘险峰
高速公路;交通伤;构成比;急救;调查
加强战伤急救技术研究,是提高我军战伤救治水平的关键[1-2]。撞击伤一般是指生物机体与其他物体相互撞击而引起的机体钝性损伤,它是平时意外事故(如高空坠落、暴力事件等)、特别是交通事故中的常见伤类。战时投射物撞击各类盔甲引起的机体非贯穿性损伤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撞击伤[3]。本调查发现,高速公路交通伤为撞击伤之一,伤员的损伤部位与近代常规武器战争损伤伤情有较大的相似之处,故应用高速公路急救平台实施创伤现场急救模拟战伤救治训练,有利于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提高军队医院战时卫勤保障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5年我院与云南省交警总队高速公路管理支队共同创建了“高速公路创伤急救中心”,为军地车祸伤员建立了一条“高速公路生命急救绿色通道”[4]。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研究方法,以“高管急救”身份,从医院HIS数据库中提取2008~2012年的交通伤住院伤员1808例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于2006年即应用了基于XML国际标准的结构化电子病历,疾病诊断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诊断录入,故本次调查依据ICD-10编码规则进行诊断提取。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包括年度首次住院伤员的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ID号、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是否手术治疗、住院费用、治疗效果;按照ICD-10分类代码在HIS数据库诊断表中,对伤员第一、第二、第三诊断进行提取并进行分类整理。
1.3 统计学处理 病例数据采用例和百分比表示,采用Excel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从医院HIS数据库中共提取交通伤住院病例1808例,伤部3439处,多发伤伤员占54.04%(第一、二诊断均为损伤),其中2008年357 例,2009年338例,2010年389例,2011年436例,2012年288例;年龄1~88(37.8±14.0)岁;男性1344例,女性464例,男女比例为2.29∶1,与其他相应的调查结果相似[5];手术739例次;治愈率为62.5%,好转率为32.58%,病死率为2.71%,其他及未治为2.21%;49例死亡病例中,男性36例(73.5%),女13例(26.5%)。伤员的年龄分布中,20~49岁组所共1395例,占77.16%,见图1。
图1 交通伤急救住院伤员年龄段分布
2.2 诊断分类及顺位 伤员诊断分类统计(≥2个诊断以第一诊断统计)见表1。诊断为“挫伤”的伤员不包含S06.2、06.3的脑挫伤、S26的心脏挫伤及S27.3的肺挫伤,其他包含有高血压、肿瘤、妊娠、陈旧性骨折等。诊断分类顺位依次为头部损伤、四肢损伤、胸部损伤、挫伤、多发性损伤等,损伤部位与李银先等[5]调研情况基本相近。
3 讨论
提高战伤急救快速反应能力及救治水平是新时期和平年代军队医院面临的一项重大训练课题[6-7]。高速公路伤员均为撞击伤,具有事件突发性强、多发性损伤多、伤情重、群伤概率高等特征,与近代常规武器战争损伤有较大的相似之处。
表1 各年度交通伤急救住院伤员第一诊断分类(例)
3.1 性别特征 本调查的1808例伤员中,男女比例为2.29∶1;49名死亡伤员中,男性36例(73.5%),女13例(26.5%),显示受伤人群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战争状态下的参战受伤人员性别特征相似。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某边境作战,我院收治的伤病员男女比例为54∶1;两伊战争的数据显示,军方伤员中主要为男性(98%),男性病死率为11%,女性为13%[8]。两种创伤环境伤员均是男性多于女性。
3.2 年龄特征 本组伤员的年龄段分布特征显示,20~4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高达77.16%;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院收治的某边境作战伤员数据显示,伤员平均年龄为21.25岁;两伊战争中前线医院中79%的军队伤员年龄为18~30岁[8]。两种类型伤员年龄均集中分布于青壮年,除与社会分工规律有关外,交通伤伤员与青壮年男性驾驶机动车辆的比例高、社会活动多、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心理和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因素有关。而女性则社会活动较少,处世较小心谨慎[9]。
3.3 损伤部位及顺位特征 本组伤员的伤部顺位前5位依次为头部损伤(38.27%)、四肢损伤(23.17%)、胸部损伤(15.26%)、挫伤(8.35%)、多发伤(4.15%)。上世纪80年代初某边境作战伤员伤部顺位前5 位为四肢损伤(31.23%)、多发伤(27.63%)、头部损伤(12.28%)、胸背损伤(9.59%)、腰腹部损伤(4.43%)[10]。两者顺位虽不完全一致,但头颅损伤、四肢损伤、胸背部损伤、多发性损伤4项诊断损伤率分别占了受伤人员伤部构成比的81.90%、80.73%。
3.4 后送特征 5年间我院院前处理车祸伤员5400例,收住入院1808例,后送率为33.48%。在未来战争环境中,伤员后送也是一项重要的卫勤保障任务,通过交通伤伤员后送实战训练,参加救治人员能尽快掌握各类伤员后送要点、注意事项,减少二次损伤发生,同时提高后送过程中对伤员生命体征变化的相应处置能力,能增强医护人员相互配合的默契性,可有效减少后送重伤员的病死率,减少致残率。
4 体会
战伤急救包括战(现)场急救与紧急救治,是为稳定血流动力学、挽救生命、保留肢体、预防致命并发症而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为安全后送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抢救提供条件和保障。据报道,美军在越南战争中,有10%死于躯干或内脏出血,9%死于四肢出血[6];如果及时控制肢体损伤出血,战死率可降低50%以上[10]。本调查虽为交通伤伤员特征分析,但救治目的与战伤救治目的是一致的,即先救命再治伤,为将伤员安全后送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抢救提供条件和保障。通过本调查可以看出,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伤为撞击伤之一,其从性别、年龄、伤部、后送要求等方面,与常规武器战争伤员处置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可成为我院平战结合的重要卫勤人员实战训练平台。如每年将参加卫勤训练的人员在理论训练后分批轮换到此平台进行实战训练,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技能;提高对基础生命支持的要点及高级生命支持要点的理解;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程度的判断及现场处理要点;提高头颅损伤、颈部损伤、胸腹损伤、骨盆及四肢损伤的伤情判断、现场正确处置方法及搬运要点。特别是通过多年接诊批量伤员的收治实践,根据车祸类型及规模,我院制定了批量伤员急救的组织机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11]。借助此平台,可有效提高卫勤人员战创伤现场处置能力,为今后执行各项军事任务卫勤保障打下良好基础,真正实现“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的总目标。
[1] 王正国.努力提高战伤救治水平[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1):4.
[2] 张连阳,王正国.现代战伤一线急救[J].人民军医,2007,50(8):451-453.
[3] 陆明,汤礼军,田伏洲,等.大鼠肝脏撞击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60-63.
[4] 唐斌,李铁军,郝江.以高速公路创伤急救中心工作提高应急保障能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7):545-546.
[5] 李银先,叶红梅,邓樱,等.2006~2007年度绵阳市交通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B):4-5.
[6] 陈德昌.当今战争创伤外科策略变革的浅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5):1011-1012.
[7] Mahoney PF,Russell RJ,Russell MQ,et al.Novel haemostatic techniques in military medicine[J].J R Army Med,2005,151(3):139-141.
[8] 蔡继峰.爆炸与冲击相关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9] 李悫,李丽萍.3622例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基本状况及分布特征[J].广东医学,2006,27(6):913-914.
[10] Mahoney PF,Russell RJ,Russell MQ,et al.Novel haemostatic techniques in military medicine[J].J R Army Med,2005,151(3):139-141.
[11] 马莉,郝江,丁亚琴,等.制定批量车祸伤员早期急救程序 提高未来作战保障能力[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6):669-670.
成都军区医学科研“十二五”重点项目(B12019)
650032 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唐 斌),信息科(王 玲,廖晓斌),急诊科(郝 江,潘险峰)
王 玲,电话:13708713325
R 195.4
A
1004-0188(2014)04-0463-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4.050
201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