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字传播学视角中的纳木依文与达巴文关系研究

2014-07-18刘杨翎

淄博师专论丛 2014年4期
关键词:达巴指事摩梭人

刘杨翎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 200241)

语言文学研究

文字传播学视角中的纳木依文与达巴文关系研究

刘杨翎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 200241)

纳木依文和达巴文是近年来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两个文种,同属早期文字。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文字传播学的角度,着眼于文字学本体,可以论证二者可能具有同源关系。

纳木依文;达巴文;早期文字;同源关系

西南地区是民族古文字的大宝库,除了举世闻名的纳西族四种文字──东巴文、哥巴文、玛丽玛莎文和达巴文,近年来又发现了若干新的文种,达巴文和纳木依文便是其中的两种。值得注意的是,达巴文和纳木依文这两种文字都属于早期文字范畴,有若干相关之处。如果从普通文字学视角来观照这两种文字,我们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

达巴文是纳西族东部方言区摩梭人巫师达巴使用的文字。摩梭人分布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翠依,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的雅砻江流域和泸沽湖畔等地区,约有50000人。纳木依文是纳木依人巫师使用的一种文字,纳木依人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州的冕宁、木里、西昌、盐源、盐边,雅安地区的石棉和甘孜州的九龙等县,约有5000人。

对达巴文进行文字学角度研究的有邓章应的论文《摩梭达巴文初步研究》,文中对五个版本的摩梭经书中的文字符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见,如论述了达巴文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的原始文字。还有一些文章对东巴文与其他文字的关系展开了讨论,如王元鹿先生的《东巴文与哥巴文、玛丽玛莎文、达巴文的关系之初步研究》,黄思贤、余淑芬先生的《从同义比较看纳西族多文种间的关系与发展》,李子涵女士的硕士毕业论文《纳西族四种文字比较研究》,都讨论了达巴文与东巴文的关系。学界对纳木依文字的研究尚少,纳木依经书的发现者宋兆麟先生明确指出其中一部分经书为象形文历书,也就承认了纳木依文字的存在,但是没有对纳木依文字展开详细的论述。笔者在《纳木依符号的文字性质初探》一文中,论述了纳木依符号的性质,认为这是一种初始早期文字。

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同属早期文字范畴的纳木依文和达巴文在文字本体上有若干相似点和相关点。同时,使用这两种文字的人群在历史上关系密切,这两种文字之间很可能有关系。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文字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历史上有关系的两支人群

纳木依人和摩梭人现在属于两个不同的民族,分别划归藏族和纳西族。但是根据相关调查,两支人群在历史上曾有密切的关系。据何耀华考证,纳木依人源于汉、晋时代之摩沙夷,摩沙夷即纳西族先民,认为这两支人群具有渊源关系。[1](P250)和即仁从语源上考证,也认为纳木依先民和纳西族先民之间存在着历史渊源关系。[2](P470)陈明芳等人的调研报告同样认为,今冕宁藏族“纳木依”人中的一部分与昔日的“么梭”人有密切关系,庙顶地区的“纳木依”极有可能是冕宁“么梭”之后。[3](P3-54)上述的历史考察、语源追溯和调研报告等诸多研究通过对丰富资料的多角度多层次考察,都得到了一个一致的结论,认同纳木依人和摩梭人最初本是同一支人群,后来在南迁的途中逐渐分化成为了两支民族,两支人群之间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这一结论很可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至少可以肯定,两支人群在历史上是紧密联系的。

从两支人群的现状调查来看,他们明显有着密切的关系。纳木依人和摩梭人居住的地理位置靠近,有着相同的自然生活环境,自然条件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相同的生活生产基础。在宗教信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纳木依人和摩梭人本族群的信仰都属于原始宗教,在宗教的仪式和内容方面有许多相似点,也曾经都长期受到藏族宗教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习俗上,两支人群也多有相同之处,其中最能表明两支人群有密切关系的一点是,纳木依人过去严禁与外族人通婚,但冕宁一带的纳木依人与盐源县瓜别一带的纳汝人(纳西族支系)一直保持着通婚关系。在语言上,两支人群虽然有各自的语言,但是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听懂对方谈话的一部分(约占三分之一)[2](P470-478)。

从历史考察来看,两支人群很可能是有渊源关系的。从目前两支人群所处社会状况的多方面来看,纳木依人和摩梭人都有若干相似点,两支人群有密切的关系。人群之间在历史上很可能就有密切交往,到现在仍然联系紧密,这种族群关系为纳木依文和摩梭达巴文间的关联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文字制度的特点

学术界目前对达巴文和纳木依文的研究主要是着重对这两种文字的文字性质进行了判断。对这两种文字单字的研究成果所见不多,特别是还未见对纳木依文每个单字的音和义的解释。我们试图对其中部分文字从文字形体和可能包含的意义进行初步的判断,以助于我们对这种文字性质的判断。

从字形和字义的联系来看,达巴文的造字手段主要为象形和指事,还可能有少量义借或其他造字方法,以这几种造字方法为基础,形成了达巴文字系统。纳木依文的造字手段至少有象形和指事两种,以这两种造字方法为基础,形成了纳木依文字系统。从造字手段来看,两种文字所处的文字发展阶段相同,都属于早期表意文字,造字手段并不发达,文字体系也不够成熟。

造字手段在文字系统中的地位并不是平衡的。两种文字的造字方式均以象形造字法为主要手段,象形字数量在两种文字中占很大比重。象形字可能来源于前文字阶段的图画。两种文字中相同字义的象形字符号体态是很相似的。指事字的数量在两种文字中都只是少量。李子涵女士在2008年硕士毕业论文《纳西族四种文字比较研究》中对华东师大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整理得到的37个达巴文基本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是象形字有26个,指事字仅有7个,指事字所占比重在18%左右,而象形字所占比重达到70%。纳木依文中也只有少量的指事字出现,指事字和象形字所占比重与达巴文中相似。

造字手段主要有象形和指事两种造字法,其中以象形字为造字手段的主体,指事字所占比重较低,说明两种文字的发展水平和所处阶段相近,都属于早期意音文字,这为两种文字发生关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特别是出现了较多不同类型的同形或形近字,更能说明两种文字很可能是有关的。

三、文字符号体态的特点

文字符号体态是文字的形式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两种文字之间的关系。我们这里连同使用达巴文和纳木依文书写而成的经书形制一起讨论。

纳木依经书和达巴经书的款式、书写格式都非常相似。用两种文字书写而成的经书款式均为长方形经书,经书中的每页分成几行,每行分成不同的小段,每段用竖线加以分隔形成小格,在这些小格内书写文字。一个格子中的文字所记载的内容往往就是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语。这两种文字在经书中的书写格式是相同的。

纳木依文和达巴文的书写方式相似。两种文字大多先以黑墨写出文字轮廓,之后用数种颜色对文字加以修饰。在达巴文中,这种颜色仅具有修饰作用,没有表义作用,纳木依文中,我们也暂时没有发现以色表义的线索,颜色的主要作用也应该是修饰。颜色在文字中的修饰作用说明图画是两种文字的共同来源之一。

从文字的符号化程度来看,纳木依文和东巴文都是以象形造字手段为主,文字形体是对文字所代表事物的象形描绘,文字还带有较多的图画色彩,象形性强,符号化程度低。从文字的量的规格化程度来看,纳木依文字单个字的形体没有一定的书写规范,形体多变,不同文字之间大小更有差距。达巴文也是如此,文字的写法还尚未固定,同一个文字的形体多变,不同文字之间大小不一。这两种文字的文字符号化程度非常相似。

通过对这两种文字所记载的经书形制、书写方式、符号形体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两种文字有若干重要的相似点。我们推测,这两种文字或许很可能是同出一源,或许是其中一种文字的发生或发展借鉴了另外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特点。总之我们认为,纳木依文和达巴文之间很可能有某种关系。

四、两种文字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按照现代文字学的观点来看,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往往视语言的长短和意义的丰富程度来决定文字的用字的数目。但是在早期文字中,这种规律并不是无例外地普遍存在的。从使用纳木依文和达巴文书写而成的经书看,经书格子每格字数较为随意,纳木依经书每格字数在一字到七字不等,甚至有的格中只有藏文注释,没有纳木依文字。达巴文经书字数比较固定,单符本每格中只有一字,多符本中每格两字,其中有的会多加一个线条符号。达巴经每格字数较为固定,这是不同于纳木依经书的,达巴经这种文字使用状况可以为早期文字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提供一个案例。

通过经书每格的字数安排、顺序和位置特点可以看出,达巴文表现出了较多的人为规定性。这种人为规定性在达巴文经书中比较多见,而纳木依文字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是因为两种文字的关系更多的表现在文字的初创阶段,后来达巴文和纳木依文走上了各自的发展路径。因此,我们更倾向于两种文字具有同源关系。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摩梭和纳木依人两支人群的历史研究和现在的社会状况,从文字制度、文字符号体态和文字中一些特殊现象等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纳木依文和摩梭达巴文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纳木依文和摩梭达巴文两种文字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我们推测,这两种文字或许是同出一源,或许是其中一种文字借鉴了另一种文字。通过特殊现象的比较,认为两种文字很可能是在同源关系的基础上走上了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

[1]何耀华.川西南纳木依人和柏木依人的宗教信仰述略[A].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初编[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2]和即仁.“摩些"与“纳木依"语源考[A].民族语文论文集[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3]陈明芳,王志良,刘世旭.冕宁县和爱公社庙顶地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A].尔苏藏族研究[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悦)

Namuyi character and Daba character are two linguistic scripts newly found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which both belong to early stage writing system. They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racter propagation, there is great possibility that the two writing systems have same origin.

Namuyi character; Daba character; early stage writing system; the same origin

2014-05-12

刘杨翎(1990-),女,山东临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字学。

注:本文受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字研究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12AZD119]、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华民族早期文字资料库与《中华民族早期文字同义字典》[11JJD740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字与南方民族古文字关系研究”[10BYY049]、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B403]等资助。

H257

A

(2014)04-0059-03

猜你喜欢

达巴指事摩梭人
埃尔达巴核电厂4号机组获得建设许可证
达巴万星前体A40926 B0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工艺验证
达巴松凸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技术研究
画说汉字——百
玛东斜坡达巴松扇典型油藏解剖及勘探领域优选
摩梭人的婚姻风俗
浅谈摩梭人的婚姻史
指事字研究概述
《说文通训定声》指事字辨正
谁在异化摩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