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师专办学定位特色研究(续)
2014-07-18秦克铸
秦克铸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 255130)
校本研究
淄博师专办学定位特色研究(续)
秦克铸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 255130)
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社会需求、高校系统分工和高校自身实际结合的产物。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内容庞杂,培养目标定位是其核心定位。高等学校的核心定位,通常是比较稳定的。办学定位可以改变,也可以培育。转制、转轨是学校核心定位的改变。办学定位有自身的演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演变的规律主要受学校核心定位的影响。淄博师专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服务面向定位是“面向山东”,服务方向定位是“面向农村”,服务对象定位是“面向小学幼儿园”。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服务方向定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淄博师专未来的办学定位是办学层次提升,培养目标不变。
淄博师专;办学定位;山东;农村;小学;幼儿园
五、淄博师专学前教育专业服务方向定位:城区乎,农村乎
学校改建10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服务方向与小学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与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调整相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全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很低,但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是政府、企业、集体办的所谓公办幼儿园,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地位、待遇几近相同。公办幼儿园教师的来源以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主,她们都是中考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经过严格面试,规范培养,毕业后分配到幼儿园工作。那时,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基本以城区、企业的公办幼儿园为主,少量去镇区幼儿园,到乡村幼儿园的几乎没有。乡村幼儿园的教师多为代理教师或民办教师,与当时农村小学教师的构成情况相似。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按这种模式走下来,估计现在全国的学前教育应该与小学教育一样基本达到人民满意的要求。况且,最好的学生受到专业训练后再到幼儿园、小学从教,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民族振兴的要求,无疑是国家之福、民族之幸、人民之盼。
历史的拐点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十五大”召开。“十五大报告”提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教育界在落实这一精神过程中,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学前教育与高中以上教育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所谓“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核心是把非义务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短短几年时间,公办幼儿园产权转让、改制、转制之风刮遍全国,许多原来在政府或企业办幼儿园工作的编内优秀幼儿教师迫于无奈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岗位,造成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大量流失。2010年上半年,我们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随机抽取山东省17地市714所农村幼儿园、2500名农村幼儿教师、700名农村幼儿园园长、200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下简称“学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只占4.5%。同期,随机抽样的沂源、高青两县80所幼儿园(其中农村幼儿园50所)500名幼儿教师(其中农村幼儿教师300人)中,在编人员分别只占3.2%、1.9%。报载,截止到2011年,山东的公办幼儿园比例一度下降到10%,全省13万名幼儿园教师(含园长)中在编人员只占15%。这一时期,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陷入历史最低谷。2000年8月,淄博师范与淄博第二师范合并办学,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能力大增,但受国家政策影响,当年学前教育专业只招收职业中专学生57人。之后10年,全省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虽开始缓慢回升,但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且生源数量奇缺、生源质量奇差、培养难度奇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质量奇窘。由此带来如下极为严重的问题:
第一,幼儿教师培养欠账多、缺口大。1999年,山东省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全省幼儿教师培养机构只保留了济南幼师、青岛幼师、潍坊特师幼师,每年培养规模不足1000人。直到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前,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十多年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欠账巨大。比如,2013年,全省在园幼儿已经达到262.43万人。按照2012年2月颁布的《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教职工与幼儿比例(以下称“工幼比”)“全日制普通幼儿园1:6~8”的最低标准1:8,至少需要配备教职工32.80万人,而《2013年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表明,全省幼儿园教职工只有20.23万人,缺口达12.57万。巨大的缺口只能通过加大班额来弥补。学校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幼儿园“工幼比”,不少地方达到1:30,1:40,“一班一人”现象严重。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一人一园”。最大的班幼儿总数竟高达103人!《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到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幼儿在园人数达到300万。按规划设计,如果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80%,就是240万。按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工幼比”1:8,民办幼儿园“工幼比”1:20计算,需要教职工33万人。这意味着,即使完全不考虑自然减员、在职人员流失因素,2020年以前,全省仍需要补充幼儿教师12.77万。
第二,在职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率居高不下。在职幼儿教师的流失集中在民营幼儿园、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中没有考入正式编制的聘任人员。学校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幼儿教师中,80.5%的人有换工作的念头,61.9%的人有强烈的换工作念头。半岛网城市信报2012年11月13日报道,青岛幼儿师范学校每年有约300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一毕业就拥有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记者以一个46人的毕业班为样本调查,结果20人不打算从事幼教行业。我们学校学前教育学院2008级高起1班共37名毕业生,2011年毕业时全部在幼儿园灵活就业。毕业三年后的2014年暑假,继续坚持在幼儿园工作的还有24人(其中17人已经考取了正式编制),13人已经不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流失率达35.14%(参见表7)。
表7 学前教育学院2008级高起1班毕业三年工作变动情况
笔者电话访谈淄川及张店城区幼儿园的结果表明:淄川城区的金城、怡安、附幼、文昌、松龄、般阳等幼儿园,教师流失率在7~14%;张店城区的恒星、美达、建业、齐林等四个幼儿园,流失率在12~18%之间,镇区幼儿园幼儿教师的流失率在20%以上。保守估计,全省在职幼儿教师每年的流失率平均在10%以上,流失总数不少于2万人。流失原因虽然很多,但核心问题是工资待遇太低。如,淄川、张店城区民办幼儿园,拥有幼儿教师资格的专科毕业生,试用期月工资仅为1200元左右,试用期满月工资也只有1500-2000元,还不如超市的服务员工资高。
第三,幼儿园教师的缺口,重点在农村。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省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68498人,农村幼儿园在园幼儿1662619人,幼儿教师与幼儿比为1:24.27,按1:8计,实际需要约207828人,缺口达139330人;城区幼儿园专任教师64020人,在园幼儿961686人,幼儿教师与幼儿比为1:15.02,按1:8计,实际需要约120211人,缺口56191人。在淄博,许多乡村幼儿园,幼儿教师基本以家庭妇女为主,年轻的幼儿教师很少,受过专业训练的更是凤毛麟角,且流失现象严重。虽然各地情况不同,但幼儿教师的流动方向,大体都是由边远、贫困的乡村向乡镇,再由乡镇向城区流动,这更加剧了学前教育的地域差距。
第四,在职幼儿教师拥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比例很低。学校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幼儿园拥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幼儿教师只占22.6%,师范院校毕业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仅为3.8%。2012年10月,山东省教育厅抽查了17个地市的194所幼儿园。在被抽查的幼儿园中,53%的幼儿教师没有取得教育部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83%的幼儿教师没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2013年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截止2013年底,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13.25万人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只有8.80万人,只占总数的66.41%。这意味着,全省接近34%的幼儿园专任教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或不拥有幼儿教师资格。笔者访谈的几个幼儿园在职教师中,没有取得教师资格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任教师占到了30~50%。
由于学前教育师资欠账多、缺口大、流失率高等原因,出现了学前教育师资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场招聘,常常出现一个毕业生好几家单位抢着要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培养学校,为了节省办学经费,违反人才成长规律,以“顶岗实习”的名义,提前放学生去幼儿园顶岗。可见,学前教育师资市场的供不应求,不但没有促进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的提高,还对提高培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因为上述原因,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当年基本都在城区幼儿园就业。有人因此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服务方向定位“面向农村”提出了质疑。其实,这些同志没有注意到,目前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2010年,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的春天姗姗来迟。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公办和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占幼儿园总数、在园幼儿总数的80%”,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毛入园率分别于2015年前和2020年达到85%以上。”为了落实规划纲要,2012年山东省颁布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坚持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在编幼儿教师。政策的刺激,使高等学校培养幼儿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日趋火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连年翻番。仅2011年,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报到新生就达到1894人,占当年录取学生总数3518人的53.84%,报到人数更占到报到总数3253人的58.22%(参见表8)。由于连年扩招,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规模急剧膨胀。截止2014年5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规模已经占到在校生总数的50.63%,达到4121人(参见表2)。《2014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显示,2014年,省内18所本科院校、省外47所本科院校在山东招收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674人,省内“3+4”学前教育本科660人,三年制专科学前教育1740人。另外,全省五年制专科8820人的计划中,学前教育专业所占比例由招生学校自己掌握,教育厅“建议有关高校将师范类新增建议计划向学前教育专业倾斜”“专科招生计划主要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据此可知,山东省专科以上学前教育师资的年培养规模已经超过10000人。
表8 学校改建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
(说明:按当年报到新生人数统计。各专业统计数据均包括夏季高考、春季高考、中韩合作办学、五年制、中职等。)
目前,除了师范院校以外,不少中职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培养过幼儿教师的高职院校都认准了学前教育市场这块蛋糕。在淄博,各区县职业中专都设有学前教育专业,年招生规模多在200-300人;淄博技师学院也在培养中职层次的幼儿教师,每年招生人数超过100人;淄博职业学院文化传媒系和国际学院分别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应用英语专业设置了学前教育方向,甚至还招收对口高职学前教育的学生。
随着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扩大招生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社会,学前教育师资的缺口正在快速弥补。2014年暑假,仅我们学校就有1238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超过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之初全省学前教育专业年毕业生总数。特别是近年来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大幅度回升,公办幼儿园连续大量招考编制内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2014年4月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通报了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情况。通报说,《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颁布以后,各市迅速启动公办幼儿园编制核定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聘公办幼儿教师。到2013年底,全省新增幼儿教师4.5万人,其中新增公办教师1.7万人,占新增教师的37%。可想而知,今后公办幼儿园编制会逐步落实,在职幼儿教师中公办教师的比例亦有望大幅提高。
为适应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从2014年起,教育部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初,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2014年8月,《淄博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开始实施。围绕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如,《淄博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就要求,“各级政府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优先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并在财政投入、教师配备、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提出全市三年内“镇中心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公办园长达到100%,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0%以上。”这些规定预示着今后的公办幼儿教师招考会有相当一部分定向到农村幼儿园。
随着近年国家政策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流动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各地为乡镇中心幼儿园招考公办幼儿教师,必定会吸引已经在城区幼儿园灵活就业的学前教育毕业生参加招考。一旦招考成功,他们将离开城区到乡镇幼儿园工作,实现幼儿教师由城区向农村的流动。以我们学校学前教育学院2008级高起1班为例,这个班毕业当年只有5.41%的学生在农村就业;毕业三年,一方面流失率达到35.14%,另一方面在农村工作的比例上升到27.03%;考入编制的毕业生在农村工作的占到23.53%,未考入编制的毕业生30%回到了农村(参见表7)。笔者相信,随着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学前教育师资由城区向农村流动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因为对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如果有机会考取编制,他们宁可到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也不会赖在城区当聘任或代课教师。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一村(社区)一园’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山东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新增幼儿园以政府举办为主。”“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高度重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鼓励乡镇中心幼儿园在行政村设分园,实行人员、经费、教学等统一管理,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在财政投入、教师配备、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大力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解决农村幼儿园合格师资短缺问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施工资倾斜政策。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倡导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估计今后一段时间内,各地招聘的编制内公办幼儿教师将会进一步向乡镇中心幼儿园倾斜。
在公办幼儿教师招考编制有限的情况下,按照市场规律,在补充幼儿教师缺口、偿还历史欠账时期,经过专门训练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会优先选择在城区幼儿园就业。但如果城区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进一步回升,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在编幼儿教师,则城区幼儿园的流失率必会大幅下降。按目前的补充速度,用不了几年,城区幼儿园师资就会供过于求。笔者坚信,在数量基本满足之后,必然转向质量的竞争,转向就业竞争力的竞争,这是规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学校只有抓内涵、抓质量、抓从业能力培养、抓编制内招考才是长久之策。按照幼儿教师补充规律,经过专门训练的幼儿教师,会首先满足城区幼儿园的需要,然后再逐步向农村幼儿园推进。这个过程尽管需要时间,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最终服务方向一定会“由城区转向农村”。如果各地市都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并专门为乡镇中心幼儿园核定编制,为乡镇中心幼儿园招聘公办幼儿教师,那“面向农村”的服务方向定位更没有什么问题。
在研究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服务方向定位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就是近年补充的本科层次幼儿教师基本都集中在城区幼儿园。据了解,淄川城区的附幼、文昌、松龄、般阳、金城等幼儿园,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已经占到16~35%;张店城区的恒星、美达、建业、齐林四个幼儿园所聘的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已经达到62~66%。毫无疑问,今后一段时间内,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以及本科层次非师范类毕业生将主要补充城区幼儿园的流失和自然减员。国家、省、市出台并开始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高等学校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递增。2014年,山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下达的招生计划中,省内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招生计划为1442人,省外本科计划为232人,合计1674人。预计实际招生数量在2000人以上。2014年暑假,2010年首次扩招的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已经进入社会。今后几年,扩招以来的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将陆续毕业。由于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瞄准城区、公办幼儿园就业,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只能屈就农村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以及城区民办幼儿园。
目前,全省城区幼儿园在园幼儿占36%,农村幼儿园在园幼儿占64%。考虑到未来几年城市化发展,到2020年,假设城区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提高到45%,在园幼儿将达到135万,农村幼儿园在园幼儿减至165万。按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工幼比”全部按1:8,需要教职工37.5万。其中,城区幼儿园16.88万,农村幼儿园20.63万。所以,即使不考虑自然减员和流失,幼儿教师补充的重点依然在农村。不可否认,随着城区幼儿园增量发展逐步放缓,城区幼儿园的教师需求也将逐步放缓,直至稳定在自然减员水平。那时,新补充的高层次幼儿教师将主要补充城区幼儿教师的减员,专科层次幼儿教师将主要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缺口和减员。
笔者以为,受国家政策影响,幼儿教师培养欠账太大,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形成的缺口,以及城区民办幼儿园低工资造成的大量幼儿教师的流失,促成了专科层次幼儿教师供不应求的假象,这才使得不少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补充到城区幼儿园。随着政策的调整,这种情况必将逐步得到改善。一旦幼儿教师的缺口得到初步弥补,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伴随高层次幼儿教师大量进入社会,适应农村幼儿园的要求,必将成为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不二选择。随着山东省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以至乡村幼儿园将成为师资补充的重点。所以,我们学校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参加公办教师招考,服务乡镇中心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城区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对教师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一般而言,公办或农村幼儿园通常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最好是全科型幼儿教师,同时,又有一定的特长。民办或城区幼儿园常常要求教师在声乐、器乐、键盘、美术、外语等方面有更突出的特长。实际上,后者更多的是将幼儿教师某种技能方面的特长,作为吸引幼儿家长的“噱头”,艺术院校、艺术专业本科层次的毕业生更受民办幼儿园、城区幼儿园的欢迎,原因就在于此。
尽管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正视城区、农村的差别,需要考虑小学、幼儿园多数分布在农村的现实,但我们更多地还是关注小学、幼儿教师培养的共性要求。比如,对小学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育,责任心、爱心教育,全科型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培养等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小学幼儿教师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大的发展潜力。在积极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重要政策导向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去刻意地强化区域的差别,至少在山东、在淄博是这样。
“面向农村”与“面向山东”是联系在一起的。限于我们学校的办学层次,“面向山东”的结果必定是“面向农村”。当然,“面向农村”并非说毕业生要全部到农村就业,“面向山东”也并非说毕业生就一定得在山东就业,只是说毕业生主体“面向”的主要服务区域、服务方向而已。因为,现在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都是开放性的教育,都要受到政府政策的调节,都要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
六、淄博师专服务对象定位:小学、幼儿园
作为主要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的高等学校,我们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小学、幼儿园。服务领域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通过“人才培养”服务小学幼儿园的形式,主要是为小学幼儿园培养高素质的小学幼儿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服务小学幼儿园的形式,主要是加强与小学幼儿园的合作,加强对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管理与服务的研究,提高对小学幼儿园的服务能力。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应当为小学幼儿园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小学幼儿园提供高质量的培训,为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管理与服务提供咨询及指导。在我们学校,为小学幼儿园培养培训高素质的小学幼儿教师,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在与小学幼儿园合作,在研究、指导、服务小学幼儿园方面,在为其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管理与服务提供咨询与指导方面,距离小学幼儿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应当引起学校高度重视,这也是今后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们学校建校60多年来,已经先后为社会培养了四万多名有用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如杨运德、贾万双、朱建华、常丽华、杨世臣、刘延云等在全国基础教育界有影响的教育专家。据不完全统计,淄博市70%以上的中小学校长、90%以上的幼儿园园长都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1999年,为准备全国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学校进行了一次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在淄博市教委机关干部中,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占了48%;在淄博市市属学校校级领导中,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占了53.9%。十多年后的2012年教师节,淄博市召开教育系统先锋模范人物代表座谈会,来自全市教育系统的18位先锋模范人物代表参加座谈,7位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学校、不同岗位的先锋模范人物分别作了发言。笔者注意到,7位发言者中,5位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他们是全国模范教师及优秀教师代表、学校77级校友朱建华,淄博市教书育人楷模代表、学校79级校友李蔚,山东省特级教师代表、学校81级校友李传英,省市创新人物代表、学校84级校友杨世臣,淄博市学科带头人代表、学校88级校友韩冰川。2014年教师节,淄博市受到人社部、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模范教师3人,2人是我们学校的校友,他们是95级校友翟萍、88级校友王凤,他们同时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在淄博市这两项荣誉都只有1人。
学校改建10年来,我们立足“面向小学、幼儿园”的服务对象定位,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秉承“立德树人”的校训,突出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的特色,积极探索专科层次小学、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规律,使得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得以薪火相传。2011年6月,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遴选为全省19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之一,名正言顺地担负起了为全省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的任务。在激烈的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竞争中,学校立足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为提高山东省的高等教育普及水平,提升小学、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层次,改善小学、幼儿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全省小学、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出了贡献,为提高山东省新生劳动力的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显示出较强的就业竞争力。2013年,学校派出9名学生参加山东省首届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决赛,2名获一等奖、5名获二等奖、2名获三等奖。一、二等奖获奖人数大大超过大赛设奖比例(各为参赛人数的20%)。另外,有2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学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此次从业技能大赛全省小学语文学科一等奖4名得主中,3名出自我们学校:学校2011级语文教育专业在校学生梁迎雪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学校2010级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尤春媛(专升本考入菏泽学院)代表菏泽学院参赛获得一等奖,2006级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董文惠(2009年专升本考入泰山学院,2011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代表曲师大参赛获得一等奖。抽样调查表明,截止2014年6月初,我们学校数理科学系2007级毕业172人,已考入编制9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6.4%;2008级毕业259人,已考入编制13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1.74%;2009级毕业334人,毕业两年考入事业编制107人,连同专升本51人,占47.31%;2010级毕业386人,毕业当年即考入编制104人,占26.94%(参见表9)。
表9 数理科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小教方向)考入编制情况
(说明:因07级3班、08级4班班主任调离该系,故未做调查,数据取其他班平均值。09级共有51人考上专升本,未计算在内,若算入,就业比例为47.31%。)
2012年以后,山东省部分地市开始将学前教育师资招考纳入统筹范围,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终于也有了参加招考的机会。抽样调查表明,我们学校学前教育学院2008级高起1班毕业37人,至2014年暑假毕业三年已考入编制17人,占毕业人数的45%(参见表7)。
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省内各地市的小学教师招考中屡屡获胜,扩大了学校在全省师范院校的影响。2007年,淄博市张店区小学教师语、数、外三科招考,共180人参加,我们学校的毕业生104人。三科共录用23人,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占了20人。小学语文学科70余人参加招考,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接近一半,录用的10人中,9人为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2011年乐陵市乡镇小学教师招考中,小学数学教师计划招考16人,报名60人,我们学校的毕业生13人报名,12人被录用,且1—6名均为我们学校2011年应届毕业生。数理系临沂籍2012届毕业生22人,21人参加了当年的教师招考,笔试成绩合格进入面试的20人,12人招考成功,成功率占总人数的55%,另有2人升入本科院校深造。同年,该系德州市宁津籍毕业生5人,全部参加编内招考成功。在报考人数与招考人数不低于3:1的情况下,2013年平原县招考事业编制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学校数理系毕业生8人,考上7人,无棣县籍毕业生5人,考上4人。
我们学校的小学教育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学前教育及非师范类毕业生不同。原来的学前教育及非师范类毕业生,因为没有参加招考机会,毕业后只想尽快找到工作,故而毕业当年的就业率往往很高。小学教育类毕业生以及近年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由于毕业后若干年内都可以通过参加正式招考进入事业编制。所以,他们毕业后,很多人除参加能够进入事业编制的正式招考外,一般不会急于找工作,而是集中精力备考,或一边工作一边备考。这就是为什么小学教育类毕业生毕业当年的就业率往往比较低、但高考招生报考却很火热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小学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几年下来累计就业率却不低的原因。
由于学校办学定位准确,注重内涵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再加上近年来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引导,连续几年,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路看好。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在全省高考生源不断减少、高职高专院校招生普遍面临严重困难、许多院校报到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学校近年的招生却十分火爆,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高居省内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2010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66万,比2009年减少4万余人。在生源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学校高中毕业起点招生计划增加到2120人,录取2518人,报到2294人,超计划报到174人,计划完成率为108%。初中起点五年制录取317人,比原计划增加47人。据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材料,2010年,在山东省专科二批招生的文科院校有593所,理科院校656所,我们学校的投档分数线居全省前三名,文科最低分413分,超出资格线223分;理科最低分368分,超出资格线178分。
2011年,山东省专科二批计划245057人,第一志愿报考投档176519人,计划缺额达68538人。在此严峻形势下,我们学校的招生计划2500人,实际录取3400人,超计划录取36%,报到人数3220人,报到率达94.7%。当年,参与山东专科二批文史类录取的院校597所,501所院校计划不满。理工类录取的院校647所,572所院校计划未满。在所有招生院校中,文理科同时录满计划的只有38所院校,我们学校是其中之一。在文理科都录满的这38所院校中,我们学校文科最低分居第2位,理科最低分居5位。在所有带“师范”字样的24所院校中,只有4所第一志愿投满,我们学校名列其中。与其他三所第一志愿投满的院校相比,如果投档数相同,我们学校的最低分比他们高出39~210分。
2012年,在高考生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学校的生源质量连续三年稳定提升。文理科类第一志愿投档,按1:1.2全部投满,在全省专科批次所有招生学校中名列第一,在驻淄高校中独此一家。文史类投档人数超2011年109人,理工类投档最低分比2011年提高96分。各类新生报到2695人,新生报到率达93.01%,比2012年增加1.35个百分点。
2013年,山东省第一次实行高考填报平行志愿,向“好学生上好学校”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这一年,我们学校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报到率、第一志愿录取率、录取分数在山东省专科批次专科院校中仍名列前茅。第一志愿投档,省内文、理科同时满计划的只有90所院校,根据最低投档分排名,我们学校在专科学校中均位列第七。投档数超出计划数,理科位列全省专科学校第七。在文理科投档满计划的师范专科学校、驻淄院校中,学校文理科最低投档分均为最高。省内招生计划完成率105.03%,报到率91.80%。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406分、384分,分别比2012年提高38分、26分。2014年,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426分、399分,分别比2013年提高20分、15分。
准确定位、科学定位、合理定位,使学校的发展渐入佳境,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进入良性循环,学校在省内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学校关于教师教育资源整合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分管领导的肯定和重视,教育厅承担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山东省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研究”委托我们学校牵头研究,“山东省三年制专科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委托我们学校牵头研制。尽管省内各地市都有小学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机构,但各地考生宁可放弃当地本科院校的专科录取机会,也要报考我们学校。还有一些本科院校,主动邀请我们参与他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主动向我们提出联合进行本科层次小学幼儿教师培养试验的邀请。这些为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学校坚持准确定位、科学定位、合理定位的必然结果。
七、淄博师专未来办学定位:办学层次提升,培养目标不变
办学定位是社会对高等学校的需求、高等学校在高校系统内部的分工和高等学校自身实际结合的产物。高等学校要做到准确定位、科学定位、合理定位,必须充分考虑三个因素:
其一,要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的需求是什么。满足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是高校存在的理由。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服务对象,高校要准确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办学的要求。
其二,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找到自己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高等教育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众多高校组成的系统,高校以自身实力和服务对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履行着不同的职能,以满足国家建设、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维持高等教育系统的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各高校有着不同的分工。高等学校要科学定位,必须明确自己在这个体系或系统中的分工。
其三,要清醒认识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优势与不足。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基础、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科研能力、学科水平、专业设置、生源质量、办学优势、办学特色、社会声誉、财力状况等都是学校在进行纵横向分析比较时必须认真思考的因素。
高等学校只有在充分了解外部需求、高等教育系统分工和自身实际的前提下,才能在这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立体坐标系中找到自己当前的起点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才能使学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国际比较教育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入15%~20%区间时,小学师资的培养便自发进入本科阶段。2013年,山东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8.6%,这标志着山东省小学师资培养本科化时代已经到来。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省对本科层次小学幼儿教师的需求会更加旺盛。也许用不了10年,在我们国家将彻底实现小学、幼儿教师教育的本科化。
过去十余年来,全国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速度相当惊人。截至2013年,全国设置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院校已经达到197所,平均每年增加10多所,最多的2003年一年就有35所本科院校同时设立了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参见表10)。现在,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在内的多家高校初等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已经开始转向培养研究生层次的小学教师。在山东,已先后有12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尽管这些学校的培养规模都不大,每年的毕业生总数只有不足1000人,但却标志着山东省的小学教师教育已经开始向本科过渡。受国家政策的导向,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速度比小学教育专业还要迅速。截至2013年,全国已经有257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参见表10),仅2011年就有57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山东,2010年到2013年,四年间增加了培养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10所。《指南》显示,2014年,山东至少有18所本科院校在招收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
表10 全国本科院校历年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设置
虽然全省已有21所本科院校开始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幼儿教师,每年外省市也在山东招收一定数量的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但总的说来培养规模远不能满足全省的需求。《2013年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全省小学教育专任教师为38.73万人。按2.5%的自然减员计算,每年需要补充9680人,即使按自然减员的70%补充,每年还需要补充小学教师6700人,现在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规模大概只占需求的14%。着眼于完善全省高等学校系统结构,从小学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出发,山东需要有一所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那样的专门培养培训本科层次小学幼儿教师的本科院校,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教师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完善山东高等学校系统结构的要求。
近年来,省内许多发达地区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招考小学教师的门槛都已经提高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如,东营等地区早在2006年以前就已经将小学教师的招考门槛提高到了“本科以上”。据了解,目前山东各地在小学教师招考中对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采取了划分名额的办法,目的是通过降低录用率限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参加小学教师招考。由于小学教师的招考大多还是由区县统筹,所以各地区基本不存在“农村小学教师招考门槛相对比较低”的问题。由于编制名额限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通过招考进入正式编制的比例受到很大局限。所以,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层次、加快向本科层次过渡,在山东已刻不容缓。
我们学校改建到现在已经过去10年,从1993年开始小教大专实验、1995年第一届小教大专毕业生毕业算起,迄今已有21年的大专办学经验,20届大专毕业生走向社会。学校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小学及幼儿教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学校改建以来,先后高水平通过了山东省高职高专办学条件评估、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评估、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山东省思想政治课建设评估、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山东省体育课程建设评估等。2013年,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共立项200门,山东只有山东师大、曲阜师大、临沂大学和我们学校(《教师语言》)四所院校的五门课程入选,全国专科院校只有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郧阳师专、福建幼儿师专和我们学校四所院校的六门课程入选。目前,我们学校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主要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初等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均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教育(小学教育方向)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学前教育、英语教育经过两年建设,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省级验收。如今,我们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已达21门,基本涵盖了小学、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课程。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美术教育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两项教学改革成果分别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一人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近六年来,我们学校承担的各级各类项目有317项,其中省级课题92项,教育部课题1项。我们的科研成果也很丰硕,市级及以上获奖354项,其中省级获奖181项,主编(著)、参编教材和学术著作185本(套),在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发表论文157篇,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各一项。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高层次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小学、幼儿教师教育领域。学校近年来的招生也几乎全部集中在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重点专业。小学教育类专业及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高达98.33%,形成了以小学、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为主的办学特色。按照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规定,我们学校已经具备了以社会学科为主要学科门类,包含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三个以上专业的学科专业设置标准,也完全符合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9号)要求。所以,从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基础、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科研能力、学科水平、专业设置、生源质量、办学优势、办学特色、社会声誉、财力状况等方面看,我们学校已经完全具备了提高办学层次至培养本科层次小学幼儿教师的条件。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学校未来的办学定位,必定是办学层次提升、培养目标不变。“办学层次提升”,广义地说,就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高等学校建设发展永恒的主题;狭义地说,就是提升学校的学历层次。笔者在这里所说的“办学层次提升”,特指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不变”,就是要继续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这样的办学定位,决定了我们学校未来的学科与专业设置,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一定还是围绕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而进行。
从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来考察,我们学校未来的办学定位应该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极为相似,笔者已经有专文论述。
2011年以来,学校在提高办学层次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对未来的办学定位也有了比较统一的表述,即:
立足淄博,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巩固和深化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特色,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熟知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本科层次小学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并举,全面建设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
学校未来的办学定位确定以后,学科与专业设置也就确定了。因为,学科与专业设置从根本上来说不过是办学定位的具体化。当然,学科专业的设置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要按照“不可替代性”的要求、按照学校在区域高等学校体系中的位置设置学科专业,既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经济社会教育发展需求,又要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既要深入分析学校现有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基础,又要准确把握学校现有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既要深刻理解未来各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又要正确摆布各学科与专业在整个学科与专业结构中的地位等。
根据这些原则,笔者认为,我们学校未来的学科与专业设置可以表述为:
以教育学为主要学科,以文学、理学、艺术学为支撑学科,以工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为潜在增长学科,构建以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为中心,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群。突出以儿童教育和儿童发展为中心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特色,并最终使教育学成为学院的优势、特色和品牌学科。建校初期,可以设置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小教方向)、汉语言文学(小教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小教方向)等专业。之后,根据发展情况设置英语(小教方向)、美术学(小教方向)、音乐学(小教方向)、教育技术学(小教方向)、心理学(小教方向)、体育教育(小教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教方向)、地理科学(人文教育方向)、物理学(科学教育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小教方向)、汉语言、音乐表演、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
学校未来的办学定位之所以要突出“以教育学为主要学科”“把教育学建设成为学院的优势、特色和品牌学科”,是因为学校未来的定位仍然是以培养小学、幼儿教师为主。这就注定了学校未来将要设置的主打专业为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小教方向)、教育技术学(小教方向)、心理学(小教方向)、体育教育(小教方向),其建设基础分别对应现有专科专业。这些专业都属于“教育学”学科的范畴。只要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变,教育学学科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便是唯一选择。
学校未来的办学定位之所以还要“以文学、理学、艺术学为支撑学科”,是因为培养小学、幼儿教师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双重学科基础。一方面,培养小学及幼儿教师的各专业都要开设文学、理学、艺术学等门类的课程,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将来要建设的文学、理学、艺术学各专业主要还是培养小学幼儿教师,如文学学科的汉语言文学(小教方向)、英语(小教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小教方向),理学学科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小教方向)、物理学(科学教育方向)、地理科学(人文教育方向)、应用心理学(小教方向),艺术学学科的音乐学(小教方向)、美术学(小教方向)等。这些专业在我们学校都有很好的专科专业建设基础。
可以预见,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纯粹的文学、理学、艺术学类专业仍然难以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因而纯粹的文学、理学、艺术学学科在学校未来的学科与专业结构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与教育学科并列。换句话说,将来要设置的文学、理学、艺术学各专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作用更多地是支撑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而非独立的、完全与教育学无关的非师范类学科与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文学、理学、艺术学与教育学是并列的,但基于我们学校的实际,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很难成为并列的关系。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文学、理学、艺术学也可以在非教育学领域有所作为,那时这些学科在我们学校便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了。
笔者设想,我们学校未来还可以将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作为潜在的增长学科。这些学科所设的专业均为非师范专业,也不设教育类方向,但在我们学校都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可以考虑作为未来教师教育的补充,作为专业扩张的增长点。潜在增长学科,是在保证学校主要学科发展的情况下,依托现有专业设立的,仅仅作为学科建设的一种补充。
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尽管有的专家并不把办学定位作为高等学校的特色,但不可否认,高等学校所有的办学特色都是从其办学定位衍生出来的。如,我们学校的办学定位是“面向全省、面向农村、面向小学幼儿园,培养培训专科层次小学、幼儿教师”,由此也便衍生出了学校“面向小学幼儿园,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宗旨特色、“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特色、“综合培养,分科主修”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重视技能,注重实践”的课程设置特色、“言传身教,讲究艺术”的课堂教学特色、“教学中心,重视教研”的科研特色、“严格管理,重视养成”的学校管理特色等等。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笔者计划专文梳理,此不赘言。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9号)[D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1-12-09.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内涵及说明[DB/OL].河北外国语学院教务处网站,2012-04-09.
[3]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4]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DB/OL].中国教育报,2011-04-12.
[5]山东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DB/OL].百度文库,2012-04-11.
[6]2013年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360doc个人图书馆,2014-03-17.
[7]山东省教育厅.淄博师范学校申办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呈报材料[R].2004.
[8]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DB/OL].山东学前教育网,2012-02-13.
[9]张志勇.在全省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2006)[DB/OL].日照市教育局网站,2014-11-27.
[10]淄博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解读[DB/OL].淄博教育信息网,2014-08-14.
[11]淄博师范学校校史(1951-2001)[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12]王大山.创新体制实现幼儿教育社会化[J].江苏教育研究,2001,(4).
[13]我校办学定位的思考[DB/OL].东莞理工学院报(电子版),2009-06-19.
[14]牛金成.高校办学定位研究:内涵、属性与内容[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15]郭桂英(等).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2,(1).
[16]庞云凤.培养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契机与使命[J].幼儿教育,2010,(12).
[17]庞云凤(等).县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J].淄博师专学报,2012,(3).
[18]秦克铸.立足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实现入口、培养、出口良性循环[J].淄博师专学报,20011,(4).
[19]秦克铸.淄博师专提升办学层次策略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010,(1).
[20]秦克铸.梳理学科建设思路,借鉴湖南一师经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夯实升本办学基础[J].淄博师专学报,2009,(4).
(责任编辑:李志红)
School orientation is the position of the college in loc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is the product combining social needs, college system division with colleges’ actual situation. The orientation of colleges has complex contents,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 as its central orientation, which is usually quite stable. School orientation can be changed, or nurtured, and the restructuring, and transition is the change to the central orientation of colleges. School orientation has its own evolution law, which is not determined by people's will, but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entral orientation of colleg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rientation of Zibo Normal College is to train primary school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its service area orientation is "facing Shandong" and "for rural areas", and its target position is "for primary school and kindergartens." The service orient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of our college is affected by national policy. The future school orientation of Zibo Normal College is to promote school level whil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remain unchanged.
Zibo Normal College; school orientation; Shandong; rural areas; primary school; kindergarten
2014-07-07
秦克铸(1960-),男,山东淄博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地理教学、教师教育和学校管理研究。
G640
A
(2014)04 -0003-12
注:本文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校本立项课题“学校办学定位研究”的研究报告。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发展规划处,淄博市教师教育办公室,博山区教体局,淄博市实验恒星幼儿园,淄博师专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金城幼儿园,淄川怡安幼儿园、黉阳幼儿园,淄博师专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前教育学院、数理科学系、初等教育系,为本研究提供了部分基础研究数据。
上期主要内容回顾:
首先,对高等学校办学定位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如下观点: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社会需求、高校系统分工和高校自身实际结合的产物;办学定位内容庞杂,培养目标定位是其核心定位;高等学校的核心定位,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转制、转轨是学校核心定位的改变;办学定位有自身的演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演变的规律主要受学校核心定位的影响。其次,结合淄博师专实际,论证了如下命题:淄博师专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淄博师专的服务面向定位是“面向山东”;淄博师专的服务方向定位是“面向农村”。本期,将论证淄博师专办学定位的如下命题:淄博师专的学前教育专业服务方向定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淄博师专的服务对象定位是“面向小学、幼儿园”;淄博师专未来的办学定位是“办学层次提升、培养目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