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的诗歌创作
2014-02-05王叶迟孟姗姗
王叶迟,孟姗姗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注释:
论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的诗歌创作
王叶迟,孟姗姗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随园女弟子是清代女诗人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女性创作群体。作为随园女弟子之冠的席佩兰,其诗写情则感情真挚,咏物则万物有灵。她继承了袁枚的性灵诗观,并把它积极运用于创作实践中,从《长真阁集》的题材思想和艺术特色可窥一斑。
席佩兰;长真阁集;文学成就
胡文楷在其《历代妇女著作考·自序》中说道:“自班氏《汉书·艺文志》出,群书始有著录,……唐宋二代,如武皇后、鱼玄机、薛涛、花蕊夫人、杨太后、李清照、朱淑真,其集尚存。《明史·艺文志》所著录者,仅三十馀家,其未著录者,见于王西樵《宫闺氏籍艺文考略》所载甚多;均目见其集,足以徵信。清代妇人之集,超轶前代,数逾三千。”[1](P5)可见,我国古代的女性作家人数众多,尤其清代妇女文集繁盛,前所未有,而席佩兰就是清代女诗人的杰出代表。
席佩兰(1760-1829后),字韵芬,一字道华,号浣云,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据载其出生之日,床前忽长灵芝数茎,故小名瑞芝,善画兰,自号佩兰。佩兰自幼聪颖,八九岁即学完《毛诗》,父亲又授之以《绿窗吟》诗集。约十五岁时嫁同邑孙原湘,婚后夫妻情深,共案诵读,互为师友,唱和之作甚多。孙原湘,字子潇,号长真,晚号心清。少小以诗为名,但却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多岁时方中进士。席孙两家皆是书香门第,这对佩兰诗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孙原湘受业于袁枚,其诗或以空灵胜,或以情切胜,主性情,是性灵派传人之一。席佩兰成为随园女弟子,自然也受到夫婿的影响。
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在清代诗坛颇负盛名,性灵派继承了明代公安派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在文学创作上标举性灵说。袁枚在其论诗著作《随园诗话》中,多次提出“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2](P74),“作诗不可无我”,主张即“情”求“性”。作为性灵派一支重要力量的随园女弟子群体,其作品大都具有性灵派的共同特征。因人数众多,整体实力之强,达到了中国古代妇女群体诗歌创作的高峰。席佩兰是随园女弟子中诗才最著者,袁枚在席佩兰《长真阁集》序中称其诗作“字字出于性灵,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机清妙,音节琮琤。似此诗才,不独闺阁中罕有其俪也。其佳处总在先有作意,而后有诗,今之号称诗家愧矣。”[3]在众多女诗人中,袁枚曾给她以极高的评价,“推尊”她为“本朝第一”。
作为闺秀诗人中的出类拔萃者,席佩兰以其细腻温婉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并以与夫婿孙原湘居所的藏书处“长真阁”作为诗集名。正如施淑仪在《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序言中称:“汉唐宋明诸朝更沐数千年之文化,所传名媛不少。诗家至于有清,遂臻极轨,琼闺之彦,绣阁之姝,人握隋珠,家藏和壁。……若王采薇,席佩兰,金礼赢,何惭名士之妻。”[4]席佩兰是清代女诗人的典型代表,留下了许多诗作。据《历代妇女著作考》记载,席佩兰著有《傍杏楼调琴草》,另有《长真阁诗集》七卷,《清史稿·艺文志》《苏州府志》《国朝闺秀正始集》著录,有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刊本[1](P469)。《长真阁集》收录诗词700多首,席佩兰所作诗词多在此集。本论文就以《长真阁集》为主,试图探讨席佩兰的创作,以管窥这一清代女诗人的文学成就。
一、《长真阁集》的题材内容
中国古代大多数闺阁女性作家交游不广、活动范围狭小,她们创作的诗歌内容也就较为单一,多为伤春悲秋、离情别绪、韶华难驻等生活感怀之作。但在清代中期,女诗人的主要题材和内容则广泛涉猎各个方面,不再囿于闺房和庭院。席佩兰是清代女诗人的典型代表,其诗歌创作题材丰富,所写诗篇大多继承并超越了传统闺阁诗作的表现主题。《长真阁集》中的诗作大致可以分为亲情、酬唱、题画、咏物等题材类别,下面我们依次来分析。
(一)亲情诗
佩兰在家中排行最长,父亲早亡。初嫁时,弟妹尚且年幼。佩兰此类诗作真挚感人,内容多表现养育之恩与手足之情。如《春夜怀两妹》《哭父》《勖弟》《临别勉两妹》《别弟十二韵》《别妹》《断肠辞》(卷二)、《哭外祖》(卷四),《春夜听雨忆妹》《哭子偘弟》(卷六)等。如《哭父》:
恸绝真何益,伤心且自惭。痛谁能慰母,恨己不为男。辗转思颜色,忽忙视敛舍。怜他两弟少,骨立亦何堪。
父亲的去世致使母亲伤心过度,佩兰身为长女,常感责任重大,但又痛恨自己不是男儿,无法接过父亲的重担。其悲痛和孝心令人为之动容。
送走吊唁的亲友,作者也要离开了。因为远嫁,无法侍奉寡母,临别之际再三勖勉弟妹需承欢尽礼。如《临别勉两妹》:
寂寞慈帷裹,晨昏数问安。殷勤为拭泪,宛转劝加餐。我恨归来暂,人生大节难。他时知我苦,不得膝前欢。
此诗语言明白晓畅,自然天成,但又有牵念和遗憾,读来真挚感人。
乾隆己酉五十四年,佩兰接连失去两个儿子,遭受重大打击的她终日以泪洗面,《断肠辞》即为哭其子所作,极为哀伤悲痛。小注曰:“儿殁之次日,幼子禄儿亦死。又三日,余弟杏春死。五日之间哭三殇焉。”深切悲痛地记述了失去爱子与手足的不幸。这些悲痛的情感集中表现在其所写的《断肠辞》十五首中。如:
锦绷三日试兰汤,啧啧争看太守堂。玉印犀前诸客贺,那知都作敛时装。(其二)
六年捧汝似昙花,喜即开颜怒不挞。博得床头临别唤,一声娘罢一声爷。(其四)
并命夗禽舅与甥,九泉偏有未易情。可堪两眼枯如井,更听双亲哭子声。(其十三)
弟后兄先更可哀,一双珠颗落泉台。娇啼望汝扶持好,十日前才断乳来。(其十四)
《断肠辞》十五首绝句,写其爱子从出生到祭奠,追忆往事,悲恸欲绝,令人落泪,感人至深。从以上这些诗篇,我们可以看出席佩兰所写的亲情诗感情真挚,爱意浓浓,自然流露于胸,表现出了敦厚质朴的风格。
(二)酬唱诗
席佩兰与当时名媛文士多有来往,这些闺秀诗人或是佩兰姻亲,或是名列同门,或是官宦之室。她们来往的具体形式有聚会宴游、赋诗吟和、诗简往来等。席佩兰有诗《送侄妇谢翠霞归宁枫径》:
闺中宛胜竹林游,忽动乡情引别愁,沈服暗惊慈母线,飞花随上美人舟。明知去路无千里,预恐归期过九秋。我亦有亲常苦别,欲留卿住忍相留。
由此诗可知佩兰与这些闺秀诗人感情颇深,虽常有诗简往来,但难得一见,分别时的惆怅漫染诗行内外。
除了与闺秀诗人的交往外,由于尊师袁枚的缘故,佩兰还可参加男性文人的唱和。如卷六《三桥春游曲》序云:
吴竹桥太守唱为此曲,编土风之盛,志故乡之乐,从而和者不下数十人,自为弱质,息景深闺,未与盛游,安知故事?聊徇先生之命,勉为下里之续。语不离夫闺阁,意未洗乎粉黛,良用自箴,兼以托讽云而。
由此诗可知,佩兰作为女性参与男性文人的唱和,心情是很微妙的。不管当时文坛风气如何开放,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宰的文坛中声音终究是微弱的。但席佩兰在此诗中很好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超出当时文人对女性诗人应当站在道德层面向外界传达自己声音的偏见,以一个女性诗人和道德模范的双重身份出现在文坛,将个人情感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才华横溢与正统规范集于一身,以此来表达自己最真切的声音。
(三)题画诗
席佩兰《长真阁集》中有为数不少的“题诗”。“题诗”即对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诗作多承载于物品上,如图画、诗书、壁画、小照、扇面等。本小节主要就题画诗进行论述。
《长真阁集》中有十几首给亲友的题画诗,如《陈宝月夫人山水小幅,即用所题诗韵》《袁母韩儒人〈竹柏楼居图〉》《〈倚竹图〉为王梅卿所作》《题屈宛仙〈捻梅图〉》《题宛仙画兰》等。席佩兰善画兰,除与女性亲友题诗娱情之外,与当时男性画家吴蔚光、陈文述、盛子昭等也有交游。佩兰曾为盛子昭《琵琶行图》题诗,亦有酬赠意味。卷二《题花卉册子》有诗四首,
绝代佳人空谷中,天然不与众芳同。春风多少闻蝴蝶,只识桃花一路红。(其一)
从古红颜薄命论,东风零落怒黄昏。画师竟有回春手,勾出亭亭倩女魂。(其二)
薄粉匀脂晓露沾,妆成日日看何厌。绿窗记得风如剪,睡起钗横为卷帘。(其三)
国色全凭妙手传,十分红紫晚春天。人生富贵都如此,待得来时恐暮年。(其四)
其一是咏空谷幽兰,其二是咏薄命桃花,其三是咏高雅海棠,其四是咏天香牡丹。四种花在诗人笔下是四种不同类型的美人,字里行间满是诗人的怜爱欣赏。《题美人册子》咏了西施、卓文君、王嫱等十三个名垂千古的美人。
越纻光华耀雪肤,朝朝洴澼费沾濡。耶溪一尺桃花水,化作行云便沼吴。(其一)
一曲琴心宛转求,千秋佳语凤皇俦。如何解作长门赋,却遣闺中咏白头。(其二)
丹青失意窜殊卿,朔雪边风减玉光。塞外琵琶宫里舞,一般辛苦为君王。(其三)
雁声嘹呖起平沙,哀怨惟应托莫笳。多事玉关生再入,汉家天子已无家。(其四)
其一是咏耶溪浣纱的西施,其二是咏貂裘换酒的卓文君,其三是咏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其四是咏身处大漠的蔡文姬。诗人咏美人胸中多感慨,诗中溢文采,不时渗透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的清醒认识和感叹,即“借古人之往事,抒自己之怀抱”[2](P467)。
席佩兰的题画诗无论是为女性亲友娱情所作,或是为男性画家赠答所作,或是为花卉美人歌咏所作,都充分抒发了个人对外物的独特看法。她由己内心感怀而作,使画中世界亦成为有情世界,处处流露着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向文坛传达了一个女性诗人的真切声音,展示了女诗人的才华和见识。
(四)咏物诗
席佩兰是一个情感细腻的诗人,对人对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咏物诗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不同的作品传达着不同的声音。但席佩兰的咏物诗大多只是纯粹客观地描绘对象,很少庄重严肃如常用托物言志的传统咏物诗。
《长真阁集》中的咏物诗数量很多,多以吟咏花卉为主,如咏桃花、芙蓉、茉莉、柳絮等,也有一些咏燕、蝉、蜂、蝶之类的诗作。如《舟行吴江,夹岸桃英如绣》诗云:
松陵南去路,沿岸尽桃花。翠竹捞虾断,青帘买酒家。远邨时在望,巨艑苦相遮。三两枝偏好,船窗映碧纱。
近岸桃花横斜逸出,影子印在游船碧绿的窗纱上,惹人欣喜。再如《咏菊》一诗:
十月寒花渐减香,秋容犹自艳斜阳。只缘贪着黄金色,输于芙蓉肯拒霜。本是花中隐逸姿,只宜高士两心知。艳名误被闲人识,踏破东家六枳篱。
秋天本是落叶纷飞,百花凋零的季节,古人写秋常冠以悲凉之气,写菊多咏其隐逸高洁。但这首诗写菊,不写其隐逸的冷寂,却写其斜阳下的灿烂;斜阳的照耀使其灿若黄金,艳过芙蓉,让本已游性索然的人们禁不住踏破栅篱而一睹芳容。除了吟咏花卉的诗作,席佩兰也有一些写动物的作品。如其《燕》云:
帘卷东风春书长,参差玉剪伴雕梁。呢喃缓语商量甚,似为飞花诉夕阳。
诗中的燕子绕梁而飞,在画栋雕梁间,在珠帘窗户旁嘻嘻欢乐,呢喃细语好像在与飞花悄悄说话。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欢快活泼,以及独特灵性。席佩兰生性淳良,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物感染。如《放鱼行》诗云:
隐湖秋水多鲤鱼,西风萧萧芦荻疏。高张密网浪花恶,素鳞出水哀须臾。渔郎得钱去换酒,弃掷何曾一回首。我自相怜涸辙时,尺书未认朝来抛。尔意所安为尔谋,举向绿波深处投。白苹朱草足修养,余生丐二同沙鸥。我闻枯鱼过河泣,尔得生还应奋激。却虞脱钩仍上钩,辗转还为贵人食。沧溟浩荡天地空,切莫当风吹水立。
佩兰怜鱼放鱼,既已放生还要对她进行一番叮嘱,告诉它食白苹、朱草以自养,小心沙鸥来叼,小心鱼饵诱惑,不要辗转之下又为他人所食。由此即可看出诗人的纯善之心。
总之,席佩兰亲情诗感情真挚,酬唱诗意趣盎然,题画诗清雅曼妙,咏物诗别具一格,如此性灵之作,不愧为随园女弟子之冠。《长真阁集》全篇,处处体现着席佩兰对人对事的所思所感,既有奉亲抚幼、相夫教子,又有拜师学诗、交游酬唱,充分展现了女诗人当时的精神风貌:一方面谨守传统的妇德礼仪,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旧观念擅变和新风气的开拓,是古代才女和贤妻良母的典型例子。
二、《长真阁集》的艺术特色
性灵派反对模拟,主张务去陈言。性灵之诗包含诗人的性情、个性和诗才,即诗人的禀性天赋、气质性格、艺术修养的完美融合。通过对《长真阁集》诗的题材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席佩兰的诗很好地表现了她“天然不与众芳同”的艺术追求。《长真阁集》中有多首咏梅和咏兰诗,梅之高格,兰之清幽皆不同流俗,遗世独立的精神跃然纸上。其诗作风格可谓“清妙”。如卷一《梅花》:
玉是肌肤铁是肠,孤芳岑寂抱孤芳。君才岂借春为力,天意应惭雪不香。色相空诸明月里,神仙宛在白云乡。便令开入秾华队,桃杏原非姐妹行。
“玉肌肤”“铁肠”“抱孤芳”写出了梅花孤傲的气质,作者以此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不愿与俗艳的桃杏为伍的高洁品性。
席佩兰写诗确系有感而发,其真情真性皆在诗中自然流露。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别具情趣、颇富性灵。如卷四《论诗绝句》:
沉思冥索苦吟哦,忽听儿童踏臂歌。字字入人心坎里,原来好景眼前多。风吹铁马响轻圆,听去宫商恊自然。有意敲来浑不似,始知人籁不如天。
由此可知,席佩兰崇尚自然,反对人为藻饰,以性情的自然流露为贵。虽然席佩兰论诗注重天籁,但对后天的培养也颇为重视。如卷四《与侄妇谢翠霞论诗》:“积理在读书,精粗要分皙。”《论诗绝句》第一首有诗句“游蜂酿蜜衔花去,到得成时一朵无”,亦是说明腹有诗书固然有助于诗,但也须融会贯通,使人不觉用事用典方为诗之极致。由此均可见出席佩兰崇尚天然,不事雕琢的艺术追求。
席佩兰作诗兼善各体。据统计,《长真阁集》中的诗体有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古诗、五言排律、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古诗、乐府等等。席佩兰的诗歌体裁形式多样,而且都能运用自如,以上各体都有所涉及。如《梅花》(卷一)、《望外逾期不归》(卷一)就是七言律诗,《刺绣》(卷一)、《春郊》(卷一)、《月夜》(卷一)是七言绝句,《哭父》(卷一)是五言律诗,《勖弟》(卷一)是五言古诗,《寄衣曲》(卷一)、《商妇曲》(卷一)则是乐府诗体。在众多诗体中,席佩兰最常采用七绝和七律。以律诗来说,席佩兰的诗基本做到了字句有定,用韵有格,平仄有律,对仗有序。总的来说,其作品大多不用典故,亦少矫情之句。诗作中处处流露出其师袁枚的风格:心有所想,发而成诗,用自然纯朴之心抒写性灵。
三、结语
综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男性与其创造的大多事物是占统治地位的。以男性为主宰的文坛也一样,很少出现女性的声音,虽然也有“男子而作闺音”,但毕竟有其局限性。随着清代社会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转变,越来越多天资聪颖的女诗人不断在文坛崭露头角。女性创作意识的觉醒使她们不再囿于闺房狭小的生活范围,而是将笔触伸向了更加广阔的外界天地。清代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使闺中才媛们竞相一试诗才,形成了空前繁荣的女性创作盛况,随园女弟子就是清代女诗人群中的杰出代表。她们结社交游,诗酒酬唱,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与女性话语书写着属于她们自己的诗歌,在清代诗坛永久地拥有了一片属于她们自己的天空。
注释:
本文所引诗歌,俱出自清嘉庆十七年刊本《长真阁集》。
[1]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2]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3]席佩兰.长真阁集[M].清光绪十七年刊本.
[4]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 1987.
(责任编辑:李志红)
The Female Disciples of Yuan Mei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group of the female writers in Qing Dynasty. As the leader of them, Xi Peilan is very skilled in both expressing feelings and describing objects. She has inherited Yuan Mei's natural view on writing poetry, and positively utilizes it in writing, which can be seen from the theme, thoughts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theAnthologyofChangzhenge.
Xi Peilan; the Anthology of Changzhenge; literary achievement
2014-09-07
王叶迟(1986-),男,山东郓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孟姗姗(1987-),女,河南平顶山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I207.22
A
(2014)04-00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