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治疗
2014-07-18常艳芬
常艳芬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治疗
常艳芬
目的 分析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A、B两组, 每组各32例, B组患者运用传统上颌窦根治术进行治疗, A组患者运用鼻内镜术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手术时间。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术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 值得推广。
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
近年来, 随着抗生素、激素的大量使用, 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在不断上升[1]。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鼻窦炎症。作者对本院收治的3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术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A、B两组, 每组各32例, A组:男18例, 女14例, 年龄17~60岁, 平均年龄(37.6±10.9)岁;B组:男19例, 女13例, 年龄18~61岁, 平均年龄(38.2±11.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B组患者采用传统上颌窦根治术进行治疗, 患者仰卧位, 局部麻醉, 从尖牙窝进路, 在下鼻道进行开窗, 严格按照术前检查结果中的病变范围, 对患者进行单侧或者双侧鼻窦根治术, 术后患者使用抗生素, 2 d后取出填塞物, 4 d后拆线, 一周后冲洗鼻窦腔。A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术进行治疗, 患者仰卧位, 局部麻醉, 在鼻内镜0°、30°的角度下, 将筛泡和钩突切除;如患者出现上颌窦病变现象, 首先将钩突切除, 然后切大上颌窦开口;鼻内镜30°、70°下, 将腔内脓液、真菌团块进行清除, 并将上颌窦口周围的粘膜组织进行清理, 使用3%双氧水与生理盐水进行多次冲洗。如患者伴有蝶窦炎症或者筛窦, 则按照上颌窦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术后, 常规使用抗生素, 如患者为过敏性鼻炎, 则口服激素, 疗程为1~3个月, 并使用喷鼻液约5个月。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鼻塞、流脓涕、鼻塞等临床症状消失, 鼻腔、窦内无脓性分泌物, 经鼻窦片检查无异常;好转:患者的鼻塞、流脓涕、鼻塞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窦内冲洗液伴有浑浊现象, 鼻窦片检查无明显异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 经鼻窦片检查无变化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8±5.2)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1±5.8)mi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 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3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 也被成为霉菌性鼻窦炎, 其是鼻科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2]。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多方面因素影响, ①主要由于患者机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导致鼻腔鼻窦窦口出现阻塞现象,进而在湿润、低氧的环境下加快真菌生长, 诱发出现真菌性鼻窦炎;②患者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出现病变或者异常, 如鼻息肉、鼻中隔偏取以及慢性鼻炎等, 进而导致出现的真菌性鼻窦炎;③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因素影响, 如器官移植患者、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以及酮症酸中毒患者等, 是导致出现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其致病菌主要包括曲霉菌与毛霉菌, 曲霉菌是最常见的, 相关研究表明, 其占约80%。真菌性鼻窦炎被分为非侵袭性或者侵袭性, 其中, 非侵袭性指的是,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理特征表现为, 真菌感染主要在患者的鼻窦腔内感染, 患者的粘膜内以及骨壁中无出现真菌感染[3]。患者鼻腔内病变主要以坏死样物为主要病理特征,其呈灰黑色、团块状, 运用鼻内镜进行检查, 其为大量可见的孢子、上皮细胞、退变白细胞以及真菌菌丝等, 患者的鼻窦粘膜出现增生或者水肿现象, 其是侵袭性鼻窦炎的主要特征。真菌感染部位主要包括鼻窦腔、鼻窦粘膜、骨壁、眼眶以及前颅底等, 如这些部位发生病变, 症状表现为坏死组织、大量粘稠物、干酪样物, 严重者导致出现血管炎、血管栓塞、组织坏死以及骨质破坏等症状。导致出现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原因是真菌侵袭, 其能够在患者的鼻腔粘膜、鼻窦中长期生存, 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会降低患者抵抗能力,并对患者鼻腔、鼻窦的通气功能产生阻碍影响。大多数患者为单侧并发症, 少数患者为上颌窦病变症状。如真菌进入到患者体内, 会大大减弱患者的机体防御力。目前, 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 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4]。主要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 其能够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仔细观察, 且手术操作具有微创性和精细性。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要保证将患者鼻窦中的鼻息肉、干酪样物以及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干净, 运用鼻内镜手术将患者鼻窦腔开放, 进而有效保证患者鼻窦腔与患者鼻腔的通气、引流, 进而有效改变患者鼻腔中真菌类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最终有效降低患者再次复发真菌性鼻窦炎率[5]。在本组研究中, B组患者运用传统上颌窦根治术进行治疗, A组患者运用鼻内镜术进行治疗,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
综上所述, 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 值得推广。
[1] 肖斌.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局部冲洗疗效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1,40(30):3118
[2] 赵毓.真菌性鼻窦炎47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 2013,53(38):71-72
[3] 孙麦青.电视硬管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会厌和舌根良性肿物162例.重庆医学, 2011,40(30):3120
[4] 李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广东医学, 2010, 31(16): 2102
[5] 王涛.首诊于眼科的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例报告.山东医药, 2009, 49(42):90.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