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疗法对青少年龋病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2014-07-18苗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低度牙科

苗燕

认知疗法对青少年龋病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苗燕

目的 探讨认知方法对青少年龋病患者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 DA)的影响。方法 采用牙科焦虑量表(dental anxiety scale, DAS)对青少年龋病患者进行牙科焦虑调查, 筛选出分值>7的焦虑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75例, 分别进行一般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 分析疗效。结果 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经过心理干预各型畏惧程度减小, 而对照组畏惧程度增加。结论 认知方法可缓解青少年龋病患者的焦虑情绪。

认知疗法;龋病;牙科焦虑症

随着食品加工的精细程度增加,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自制力差, 摄入甜食较多, 因此具有较高的患龋率。DA是指患者因紧张, 害怕或忧虑而在牙科诊治过程中行为上表现出来耐受性降低, 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1], 是影响患者就诊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对部分青少年DA患者通过实施认知疗法前后症状进行总结分析, 以探讨其对青少年龋病患者DA缓解作用, 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8月期间在本院牙体牙髓科因龋病就诊的13~18岁患者, 通过问卷调查, 使用改良的DAS进行评分。以分值>7为标准(可能有焦虑), 筛选出青少年DA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即心理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75例。

1.2干预方法 采用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①环境干预:干预组患者的诊疗环境布置得明亮、整洁、温馨。②认知疗法:向患者详细讲解龋病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关治疗护理措施, 说明该病治愈的可能性, 耐心解答患者疑问。③行为干预:通过肢体动作、语言等使患者放松情绪,减小排斥。

1.3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中的反应及其对医师治疗配合情况分为:①低度畏惧:患者内心紧张但表情自然, 能配合医师操作, 过程顺利。②中度畏惧:患者表情僵硬, 手紧紧抓住牙椅扶手或他人的手, 基本能够配合医生但对操作有一定的影响。③高度畏惧:面色苍白, 神情紧张, 大汗淋漓,每一步都需要医师解释或者要用强硬的口气才能进行操作,诊治时间明显延长或中断。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理干预组在认知方法干预后焦虑水平明显降低, 治疗前后DAS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治疗前后DAS得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DAS得分分)

表1 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DAS得分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心理干预组7513±1.67±1.8a对照组7513±1.414±0.8b

2.2心理干预组经过认知方法干预各型畏惧程度均有明显减轻(P<0.05), 而对照组畏惧程度加重(P<0.05)。见表2, 表3。

表2 心理干预组75例患者各畏惧型治疗前后DAS值变化情况, 分)

表2 心理干预组75例患者各畏惧型治疗前后DAS值变化情况, 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低度畏惧 9±2.923 7±1.121a中度畏惧15±2.14110±2.001a高度畏惧19±1.02317±1.342a

表3 对照组75例患者各畏惧型治疗前后DAS值变化情况分)

表3 对照组75例患者各畏惧型治疗前后DAS值变化情况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低度畏惧 9±1.84510±2.008a中度畏惧15±1.98317±0.221a高度畏惧19±1.05620±1.925a

3 讨论

牙科焦虑症是影响口腔治疗的一种常见心理障碍, 随现代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 诸如牙科焦虑症这类医学心理方面的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手段来进行探讨 。认知干预是指通过采用各种主动措施, 改变或影响个体已有的认知思维模式, 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水平[2], 是目前研究最多, 也是公认对慢性疼痛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认知干预已部分被应用于口腔治疗的各个领域中。主要是通过对DA患者进行认知重建, 减轻DA患者的负性情绪[3], 进而表现为在诊治过程中焦虑畏惧程度降低。

青少年是一个患龋较高的群体, 就诊的患者多为深龋,日常生活中的冷热刺激疼痛已使患者产生畏惧, 就诊时医生探测龋洞, 测试牙髓活力, 去除龋坏等过程都可能产生剧烈疼痛, 这往往使畏惧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在本研究中心理干预的患者DAS得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各型畏惧程度比较: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形成高度畏惧向中度畏惧及中度畏惧向低度畏惧转变的趋势, 而对照组则形成低度畏惧向中度畏惧及中度畏惧向高度畏惧转变的趋势, 形成了两种相反的发展方向。这也有效说明了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DA患者的焦虑情绪, 对改善患者的紧张状态有极大的帮助。

认知干预在诊治过程中也体现在医生关切的询问, 耐心的倾听以及医生表现出来的镇定和自信等, 这都可能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依赖, 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另外在提出治疗程序时, 要使患者心理上承担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否认有痛的感觉, 并警示其不配合或放弃治疗的严重后果, 使其打消服药解决问题的想法, 增强其克服疼痛与焦虑的信心。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 增进口腔医生和患者的沟通, 对真诚解除患者顾虑是有积极意义的, 并且这可使医疗行为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1] 钱明波, 袁正林, 李曦慧, 等.牙科畏惧症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心理因素分析.广东牙病防治, 2005, 13(1):30-32.

[2] 陆仁君.药物联合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6):75-76.

[3] 陈静, 王琛.认知行为疗法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1, 38(4):488-490.

2014-05-21]

450000 郑州市口腔医院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低度牙科
牙科手术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教学策略
牙科界茅台来了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