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014-07-17张丽新
张丽新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课题。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践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同时,教学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学习兴趣目前,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变得十分重要,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首要的,在这当中,初中生思维品质和思想方法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应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认知規律,来备一堂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课程。何为高效率课程?就是通俗、直观、具体、带着趣味性去引入新知识,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快的掌握,还能更快地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课堂中,毋庸置疑,教师占主导地位,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主动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这种教学过程的目的就是要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性,从而能够独立去探究。这一点上对数学学习是必要的,学数学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论是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以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创造为基础的。从古至今,在教育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课程也在改革,就是为了去创新数学教育的模式。所以对于数学教育,教育者们更要树立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课程,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是科技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灯塔,在学生终身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在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是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离教现象”的书面意思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遵从教师的规定与要求,可分为课内离教和课外离教,课内离教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课,偏离老师的教学;课外离教表现为课下不做复习、预习,不认真实践老师给予的知识。学生的“离教现象”直接导致新知识的累积,最后转变成有心而无余力。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重视教学中的离教现象的分析和采取有效的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怎么消除这一现象呢,也成了一个大问题。作为教育者我的体会是,兴趣是首要的,如何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与教师设计的课程是有着直接联系的。例如,在有理数这一章节,简单却很重要的环节,这一节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开端,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节,以为是复习课,兴趣没有了,注意力也就去课堂外了。鉴于此,我设计有理数这一章节课程的时候,首先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内容分成3个大类,即概念,运算,法则。然后再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以他们的理解来找出重要关口。概念里就是要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及数轴的意义。法则就是知识与技能上的,掌握有理数的结合律,交换律及异号相加的法则。运算上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必须灵活,准确无误,向学生们举例后强调,一步算错,整个题都要重新开始。待他们讨论完,让他们自由上讲台讲解,有误的地方教师进行讲解、总结。经过了这次教学活动,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还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获得严谨、认真思考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敢于面对数学中的学习困难,最重要的是兴趣也得以提升。又如,一次“二次根式”讲解完毕后,我让学生们玩了一个游戏,游戏前先让他们收集好平常的错题,分成小组,然后每个小组的错题写在一起,准备好了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挑战队的勇士把题写在黑板上由另外几组应战队的同学解答,如在规定时间内,应战队无一人能解答,挑战队的勇士自己分析、解答,则挑战队加分;反之,在规定时间内,某应战队的同学能正确解答,则应战队加分,最后各组以最高分者获胜。课后我在想,这样一堂游戏课让同学们思维活跃了,更能勇跃的积极思考,把“二次根式”这一章节的内容的错误举一反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必然是好的。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面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要率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教师观与师生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实施。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并且通过对学生进行自我策略的辅导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阅读是自学的一个制胜点,阅读就是一种自学,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内容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讲解下会更快掌握。但初一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更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这一点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他们如何阅读,带着有记忆性的阅读,有重点的地方要给予标记,不懂的地方要反复阅读,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再从中发现自己自学中的不足,加以改正,以提高自学能力和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思维,就是大脑内部对你感应到的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及得出结果的过程,而思维能力,就是外在表现出来的速度与质量。
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的训练:
1.思维速度的训练
思维速度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思维活动量的衡量指标,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体现为思维速度是否敏捷灵活,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可以定义为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出老师规定的任务,前提也是需要教师对于这样的思维速度训练有合理的安排。可用速算题、选择题、判断题来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及答题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谈到思维质量,就不止是课堂上的训练了,它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所接收到的新知识,要想得到更好的巩固,就得在课外开展解题思路的讨论,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方法,这样举一反三的方法,不仅让所学的新知识得到巩固,思维质量还得到了训练。
3.逆向思维的训练
人类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存在着正向与反向之差异,由此产生了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两种形式。实践证明,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个人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反过来思考问题,从相反方向出发,这种思维的好处是思想不被禁锢,反而更加开拓,使问题能得到创造性的解决。
本文谈到的几点只是素质教学过程中的少数问题,如真要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们更应共同探讨,为教育铺好一条有新希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