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2014-07-17王春艳
王春艳
在小学数學教学中,我们要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机械灌输转为主动构建,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教学理念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系统性与理论性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训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低下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提出了有效教学、快乐教学等教学理念。这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机械灌输转为主动构建,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游戏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寓于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为学生营造愉悦、活泼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参与动机,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这更加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利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优势
1.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转移注意力。传统的教学枯燥无味,难以实现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注意力容易分散,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而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趣味游戏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以游戏本身的娱乐性来化解数学教学的枯燥性,使得原本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得学生对游戏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进而实现情感与注意力的顺利转移。
2.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实现师生共同参与
游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面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同时,游戏教学下的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而且学生处于最放松、最兴奋状态,更容易产生更多新的见解与感悟,并敢于发表。在这样的教学中使得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教学的对立面,而是游戏的共同参与者,学习的共同构建者,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协作,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被动接受,而是与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在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中构建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可以说在这样的教学中没有师生之分,而是平等的参与者,大家一起主体参与,发挥聪明才智,一起来玩游戏,一起来解决问题。这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构建,实现了知识的多向交流与互动。
3.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新课标提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巨大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想象力更为丰富,而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中逐渐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只能将学生塑造成机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游戏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各科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从而将学生潜在的巨大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展开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4.增强教学的思维性,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游戏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通过游戏可以将相关的数学知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熟悉事物的形象感知来学习数学,这样更利于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通过主动的思考与思维,透过各类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事物等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与掌握。无疑这是增强学生数学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运用游戏教学时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游戏教学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但它本身并不是完美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使得数学教学更有成效呢?
1.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将其引入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增添一些乐趣,使教学更具趣味性,以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运用游戏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注意,仅仅有趣味性,无法实现学生思维的转移,同样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与数学本身的知识性,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设计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活动,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实现思维与注意力的正迁移,使学生主动而愉悦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在玩中学到知识与技能。
2.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
游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在设计游戏时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要让学生与教师一起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不仅是游戏的主人,而且要在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中主动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一点已得到了教师的认同。在教学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教师完全放手,学生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而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主要问题就在于教师并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放权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顺着学生的个性,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使学生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展开游戏,在玩中真正学到知识。
3.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游戏本身具有相对的多变性与随机性,在具体的教学中会产生更多的突发情况,而这些突发情况往往是教师所始料未及的,那么要如何来处理这些突发情况,才能取得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数学游戏是一种课前预设,是教师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所设计的数学游戏活动,这同样是一种课前预设,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机械地运用,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到预设的游戏活动中来,而是要在立足预设的基础之上,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科学分析、理性对待,不以课前预设的游戏为中心,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使之成为学生思维的新起点,要学会运用教学艺术来设计全新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处于动态之中,造就更多生成的精彩。
三、结语
总之,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机遇。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我们要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灵活处理,使课堂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