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7-17唐小军
唐小军
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学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创新能力要求一定的科学知识积累和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小学生时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结合个人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激发潜质学会创新体验成功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创新意识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保障。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才矿之中的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而,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服务意识”,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用一点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真聪明”“你讲得真好”“这个见解很独特”等;对那些回答不完整或不对的同学则以“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等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取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提供良好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学会创新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以系统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知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都是新的未知的。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自主地参加实践活动,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学会创新。
1.鼓励学生多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打破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旦学生提问,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哪怕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是错误的,教师也要积极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例如,一年级“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老师在黑板上写了5与3两个数,问:“这两个数哪个数大,为什么?”一位同学走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画了五个圆排成一行,然后在其下方又画了三个圆也排成一行,说:“五个圆比三个圆多两个所以5大于3。”同学们都表示同意。又问:“那么怎么表示5大于3呢?”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写了5—3。并解释说,“—表示大的指挥小的。”“你真会动脑筋!”老师立即表扬他。“你们还能用其他符号来表示吗?”另一个学生说:“我有!我有!”并走到黑板前把原来学生在黑板上表示大于的符号“一”中的一横抹去了,变成了“>”并解释说:“这样也表示大的指挥小的,但比他更简单。”老师更高兴了,并对他们的想法都表示肯定。接着说:“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一个最合适。”最后一致认为“>”又简单又好写,而且好记,开口一边是大数尖角的一边是小数。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热情受到了极大的鼓励。
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在合作讨论中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围绕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得到完善的解决。互相讨论交流可以激发兴趣,开拓思路,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讲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老师可举例“7+7+6+7+7”,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好的算出答案。同学们跃跃欲试,想出了①7×4+6;②7×5-l等方法,两种方法相比,第一种更具创造力。在讨论中同学们说:“假如把加数6也看成7,就有5个7,得数就多1,所以最后要减去1。”从他们的语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脉搏在跳动。所以,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时间和空间,给同学们留一个思考余地。通过讨论增加思维含量,大大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发展。
3.优化练习设计,拓宽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创新。练习在数学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有思考性的练习是训练学生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每一个数学问题,所求的答案虽然与他人相同,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式往往与他人不相同。想法设计表现的独特性,就是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既是创新思维的出发点,又是小学培养的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現。这既是创新思维的出发点,又是小学培养的创新意识的基础。在课堂练习设计中。除基本练习外,还应当设计一些“开放”题,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较好地体现“人人掌握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一大众数学的教育思想。例如,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成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乙队每天修35米甲队每天修多少米?”这道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了7种不同的解法,使同学们在做练习时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宽。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使其敢于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机会,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综合练习这一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4”,有的说“18-9”等等,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提示或暗示;学生能自己得出的能做的,教师绝不要代替。这样的教学,老师虽然讲得不多,甚至在某些方面讲得不到位,但学生却能在其他方面得到锻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