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

2014-07-17陈艳春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数感情境生活

陈艳春

“数感”是数学学习最基本的内容,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在小学低年级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的过程,只有把培养数感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中,学生的数感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学生数感生活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感”是数学学习最基本的内容。数感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数学能力的高低,是人的数学水平的基本要素。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恰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在小学低年级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作为低年级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怎样把培养学生的数感落到实处呢?

一、体验生活,启蒙数感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优化于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能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体会、感受数的大小,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

比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操场上,让他们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先让学生看一看学校的操场,说一说一圈是多少米(一圈200米),在算一算这样的5圈是多少米。通过简单的换算,使学生领悟到沿学校操场跑5圈就是1千米。然后,在组织学生走一走1千米,同时还通过请几位学生走1千米所用的时间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1千米实际观念的知识体验。

二、动手操作,形成数感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亲自动手是知识形成,经验内化的过程。所以,强化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启发学生“怎样摆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①1根1根地摆;②2根2根地摆;③5根5根地摆;④一边是10根,另一边是2根等几种摆法。但是一边是10根,另一边摆2根的同学很少,部分学生操作时无从入手,他们不理解“这些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能很快看出是12根”,根本无法体会到10根捆成一捆的优越性。此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师生一起观看课件,第一幅画面,1根1根地摆,画面出现2秒种后马上消失,问:刚才画面上出现的是几根小棒?学生无奈地摇摇头。第二幅画面2根2根地摆,方法同上,学生又是无奈地摇摇头。第三幅画面,把10根捆成一捆,当课件一出现时,学生兴奋异常,异口同声地叫起来:14根。“其实三幅画面上出现的都是14根,現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我喜欢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我也喜欢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学生的意见基本统一。通过比较体验,学生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的,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清晰的数感。体验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在交流中优化数感

在数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数感的优化。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请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此时,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列举如下:我家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我们教室有6盏日光灯,20张桌子,40把椅子;我们班有40名学生,男生23人,女生17人;语文课本里有整体认读音节16个;教室的墙面上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我用的水彩笔有18色;我爷爷今年62岁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开放的信息中,不断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学生眼中的数学真实、亲切,不再枯燥。在富有情境、具有活力的数学交流中优化了学生的数感。

四、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几倍的认识。如18、20、68、60,这些数,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比如,组织猜数游戏:师写出15,盖住,让学生猜一猜,生:10;师:小了!生再猜:18;师:大了!生再猜:14;师:小了……逐步逼近这个数。这种游戏,使学生提高了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本领,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在应用中升华数感

数感的建立来源于生活,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良好的数感能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综合应用,进而达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和生活是不可分的,通过应用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比如,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数学广角烙饼问题:烙3张饼,每次只能烙两张,两面都要烙,每面需3分钟,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有多少种烙法,哪种比较合理?学生探索3张饼的烙法方案。方法一:一张一张地烙,需18分钟;方法二:先烙两张,再烙一张,需12分钟;方法三:先烙1、2号饼的正面(3分钟),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3分钟),最后烙2号和3号饼的反面(3分钟),共需9分钟。经过比较,发现第三种方法最合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而且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通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只有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培养数感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中,学生的数感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猜你喜欢

数感情境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