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2014-07-17吴桐洲
吴桐洲
汉语言文学是初中教学的传统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适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点进行了阐述,针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结合具体教材实例《塞翁失马》,讨论转变教学观念的具体措施。
初中汉语言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念措施面对新课程改革,许多教师和学生感到茫然。教师说:“叫我怎么教?”学生说:“叫我怎么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有些教师想当然:“让学生自己学习,这课还不容易上吗?”新课程改革要求多鼓励学生学习,有些教师则认为:“学生回答问题,这也对,那也正确,这课什么也不用讲了。”这些教师与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讲,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设置适宜的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一、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文工作专业人才。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纯粹地培养人文工作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提高汉语言专业人才的实用性,应当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保留原有教学特色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专业人才的时代特征。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系统学习,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融合一定的时代特征,来扩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意义。
二、新课标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新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目的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言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沟通协作的意识。
(一)对教师职业进行重新定位
为了能够适应新课标对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职业观念,要用发展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停留在对学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研究上。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帮助学生形成文学素养和汉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阶段,这样的变化对教师的职业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与时俱进,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专业能力提升以外还要在教学方式、教学能力、科研发展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提升和创新,要将学生的培养过程看成是自己汉语言文学教学事业的一种成果来对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二)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学文修养的培养,不断夯实语言和理论功底,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尽可能地知晓更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以此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要改变对自身工作性质的认识,汉语言文学的教师通常都是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知识分子,他们往往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忽视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传道、授业的作用,要将对学生的教学看作自己文学素养提高的一部分,注意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来传授文学素养。
三、转变教学观念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类专业人才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积累,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目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新课程改革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塞翁失马》进行探究。
(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状态,要求的是学生要适应老师的节奏和方式。而新课标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老师的教学要围绕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案。《塞翁失马》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他不但要求学生有文言文基础,还要求学生能够领会故事寓意,最重要的是领会“塞翁失马”成语运用的语言环境,那我们的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前应该以白话的形式讲一到两个有相同寓意的小故事,将学生带入故事的寓意环境,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对原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新课标要求老师既要改变原有教学观念,还要求老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标准。新标准要求汉语言教学应该将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结合《塞翁失马》这篇课文来讲,塞翁在失马之后的一连串变化都是让正常思维始料不及的,故事的寓意是为了告诉人们“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思想转换能力,那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和政治课程中的“辩证法”思想进行联系,也就是对一件事情的发生,要“一分为二”的来看。
(三)教学工作要结合实际需要
汉语言的学习,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如何能将这样的文学素养表现出来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根本体现,具体要求就是将所学的文学素养和知识能力进行实践运用,结合《塞翁失马》这篇课文来说,学生在领会了故事寓意的前提下,应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塞翁失马”,让学生结合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来理解这个道理。譬如说,老师对一位同学的要求非常严格,让这位同学的压力很大。这样的事件可能造成两种结果,正常的想法是,太大的压力可能造成学生畏学心理的产生,造成反作用,但事实是老师充分考虑过学生的学习情况,他的能力是能承受的,只是平时没有被激发出来,结果是这位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下迅速地得以提升,成绩突飞猛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到的东西有用武之地,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总结
新课标首先对教师的观念提出了要求,教师不仅仅承担知识的传授职能,还要承担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要充分了解初中语文教學的特殊性,联系实际,扎实推进语文基础训练,培养了解和运用汉语言的能力,通过训练来提升思想、发展智力,进而提升听说、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性,对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权威性的转变,教师不单是要解疑答惑,更要想方设法参与到学生的个体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获取与积累过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鼓励和监督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培育好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均衡地发展智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伟奇.“应用性”观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造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05).
[2]孙宝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09,(03).
[3]胡立群,郭光涵.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14).
[4]刘向华.谈发展性教学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