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易忽略的基本能力及其培养
2014-07-17张立群
张立群
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所谓高级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诸如阅读能力、反思能力、搜集材料能力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使培养能力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所以,我们要对这些基本能力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要掌握培养这些基本能力的方法。
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反思能力搜集材料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注重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培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教师却忽略了阅读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反思能力、搜集材料能力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培养那些高级能力的想法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么,怎样培养这些基本的能力呢?下面分而述之。
一、阅读理解能力
1.阅读能力,举足轻重
一提到阅读,仿佛就是语文教师的事情似的。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因此,阅读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阅读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归纳、分析等都是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可以说,阅读是分析、归纳能力的载体。
2.提高能力,有章可循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认真看,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则是蜻蜓点水、甚至根本就不看。这样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具体方法如下:
(1)阅读提问互相渗透
在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非常繁杂,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知识,也有经过、意义、作用等重点强化的知识。因此,初读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甚至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繁杂的内容变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归纳的过程。这样,既能使知识线条清晰,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关联阅读触类旁通
历史教材中的很多的历史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这些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的方式既是教学方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比如,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我们在学习其中一个的时候,就可以与另外两个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明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能够触类旁通。
(3)阅读归纳齐头并进
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分三步:第一步,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第二步,找出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三步,列出内容的提纲。这种方式,把历史的知识性和规律性结合,学生就可以对学习的内容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二、反思能力
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古代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对知识的反思。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中学阶段正是锻炼学习能力的最好时间,只有搞好反思,才能真正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沟通——分享——反思
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不足。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发现别人的缺点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很难。而课堂交流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因为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多种观点的倾听、分享、沟通、整合、思维的过程。格瑞伍斯认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都知道什么,当我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或者别人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的时候,对于听者和说者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2.纠错——探源——反思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有时候是精力不集中出现错误,但是不管哪种原因,作为教师来说,绝对不能简单地告知学生对与错,而是要深刻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个知识点,而是慢慢形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的方式很多,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反思的方式,作为教师来说,既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绝对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随心所欲。
三、搜集材料的能力
历史学科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搜集材料,也是一个锻炼培养能力的过程。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主题来搜集材料,就能够把历史教学的教学过程由原来的传授结论变成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探究、分析的过程。这样能使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三位一体。
但是,搜集材料并不是简简单单轻而易举的事情。教师的指导更是不可或缺的。怎么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呢?
1.明确主题,有的放矢
在学习某一章节的时候,如果让学生搜集跟教材有关的材料,学生肯定无所适从、茫然无措。因此,一定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比如,如果告诉学生搜集跟台湾有关的材料,学生就有可能搜集到很多的相关材料。但是,这些材料怎么运用呢?哪些才算是跟主题紧密相关的呢?所以,这个主题就显得有点宽泛了。因此要有更加细化的主题。我们可以把台湾这个主题更加细化成: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③台湾与祖国的分离;④战后台湾与大陆的交往等。通过这些小的主题,学生就能把搜集的材料分门别类地归纳到相关的主题之中。
2.明晰途径,学会方法
搜集材料的途径多种多样,课外阅读、网络、电视、生活中的“道听途说”等不一而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途径就是学生之间的资料共享,这样既可以丰富各自的资料,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搜集材料的方法很多,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还可以根据资料作者的背景、资料的参考文獻来引申等方法搜集。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只要是跟主题有关的材料都可以搜集。
3.分析归纳,鉴别整理
漫长的历史,决定了材料的复杂。作为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历史材料毕竟是有人来写的,虽然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历史材料却是复杂的。因为立场观点的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个事件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同时,还要告知学生,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有材料,也不是所有的所谓的“正史”都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历史事实,稗官野史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历史事实。
即使根据主题来搜集材料,但材料的错综复杂,也可能使学生出现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作为教师,要在学生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及时指导、及时总结。要把搜集的片断、零乱的资料按不同的研究任务和性质核实、鉴定,鉴别其真实性、科学性等,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把同类的材料登记保管,以备使用,进行加工整理。
学生的基本能力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迁移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所有教师的足够重视,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填鸭式”地传输知识、死记硬背的考高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切勿把这些基础能力视作虱胫虮肝、一丁至微。
参考文献:
[1]徐武汉.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
[2]黄杏芳.浅谈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