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堂一体化,构建小学语文良性循环态势
2014-07-17王丽娟
王丽娟
通过“三”课堂一体化,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教室小课堂交际互动;校内语文实践活动活泼有趣;校外社会大课堂丰富多彩。“三”课堂一体化,构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小学语文良性循环态势。
“三”课堂一体化良性循环态势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开放性的,她以“三个课堂”为核心:即教室“小课堂”、校内语文实践活动“中课堂”、校外社会“大课堂”。三个课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沟通,形成大语文教育教学“一体化”整体框架,从而构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小学语文良性循环态势。
一、互动交际的“小课堂”
小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这里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民主的、开放的、以学生主体活动、愉悦表现为特征。小课堂中的教学方法遵从“五重原则”:重感悟、重诵读、重活动、重发现、重创新。在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课堂中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在轻松阅读中养育美好的情感。
《黄继光》一课的教学临近尾声时,我安排了一个课外搜集的信息展示的环节。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展示。其中一位同学为大家讲了一个“黄继光遗体处理”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卫生员找到了他的尸体。他的两只手仍然高举,保持趴在地堡上的姿态。他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子弹眼儿像蜂窝一般。脊柱骨被子弹打断,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透,紧紧沾在他的身上,是卫生员用剪刀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撕下来。在给他穿新衣服时,他那高举的双手怎么也放不下来,后来是大家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整整捂了三天三夜才让双臂软下来的。听完孩子动情的、深情的朗读,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双双眼眶蓄满泪水。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到极点,英雄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大脑深处。相信这些情感积淀会无形的影响孩子的一生,注重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堂“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以上实例我们发现: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小课堂”犹如“古树绽新花”,勃发出以下几个全新转变:
1.课堂性质巧转变。由单一的传授知识的场所,转变为孩子生命健康成长的基地,教室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基地。
2.师生关系巧转变。由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细心的呵护者、学习困难时的扶持者,师生互相尊重,在心灵舒展中平等对话,学生与教师关系融洽。
3.课堂学习方式巧转变。由单纯的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主动建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和平台。
4.课堂关注对象巧转变。由关注少数优秀生转变为面向一切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和心理状态,并且及时随着学生的状态相机调整语文教学。
5.课堂状态巧转变。由封闭状态转变为开放状态,有教师主持转变为学生引领,师生互动。
二、活泼有趣的“中课堂”
中课堂以开展校园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中课堂开展的活动力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力求经常化、制度化、经验化,在活动交际中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沟通。中课堂经常开展的活动有:校园阅读活动、校园写作活动、校园口语交际活动、校园语文比赛活动、学科整合综合活动等。
中课堂落实的是“体验性学习”精神,学生在中课堂的实践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也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去参与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感悟。中课堂中,我们开展着学生乐不知疲的各项活动:“自由阅读——畅游书海”活动、“黑板报、手抄报”展评活动、“我手、我口、我心”交流交际活动、“校园广播站——百灵之声”活动、“校园网——网通天下”活动、“课本剧演评——谁是最佳演员”活动、“小导游——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活動、“小记者——捕捉生活小快门”活动、“故事会——我的故事最多”活动、“辩论会——听听我最有理”活动、“书画赛——小小书法家、小小画家”活动、“朗读赛——我的声音最美妙”活动、“纠错赛——最酷啄木鸟”活动、“成语接龙赛——一字长龙我最长”活动“古诗吟诵赛——诵古诗、抒情怀”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将语文课堂习得和积淀充分展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在活动的开展中,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提高,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得以稳固,“崇善崇上”的人性和个性也得以张扬。
显而易见,中课堂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展现自我、释放自我搭建平台,补充了小课堂语文教学的不足和遗憾,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丰富多彩的“大课堂”
大课堂指社会课堂。社会是个大课堂,有学不完取不尽的资源。开辟大课堂,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在社会环境中求发展、求创新。
在大课堂中开展的内容有:校外阅读活动——根据各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材的单元主题确定课外阅读书目,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业余、节假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校外写作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观察、调查、采访、写日记周记等,力求养成习惯;社会交往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交往,可以社会调查、焦点访谈、电话联系、影视评点、人物模拟等;校外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以课内单元主题为圆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必须听从“她”的指挥,围绕着“她”进行,总之,学生在亲历亲为中思考、实践、提升。
大课堂中的学习往往是课内单元主题的链接,所以大课堂中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由课堂切入,拓展到生活、到社会,学生在体验、实践、感悟、参与中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这样使学生既提高了学语文的兴趣,更深切地感悟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着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学生也在历练中迅速成长。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普遍增强,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能紧密结合,学生能自行设计和组织语文学习活动;
2.各种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春雨润无声”中学生丰富了语文知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能力得以滋养,学习效益显著提高。
3.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和学习视野,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大课堂营造了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场景,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展开积极,使其在思辨和实践探索中健康成长。
改革小课堂,给课堂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拓展中课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使生命的活力在校园中四处洋溢;构建大课堂,把神秘的语文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有张力和魔力。“三个课堂”搭建出“三个平台”,构建出全方位、立体式、一体化的语文育人体系,学生语文素养、个性品质、心理素质与创新精神协调发展,他们在小课堂中如饥似渴地“学”、在中课堂中生机勃勃地“练”、在大课堂中活灵活现地“用”,“三”课堂一体化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视角由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向生活延伸,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中一定能张扬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