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类议论文写作结构

2014-07-17陈尚余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幼龟老鹰论点

陈尚余

一篇合格的议论文应该论点鲜明、论证严密、条理清晰,这些都要通过严谨的结构来展示。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有纵贯式、并列式和对照式三种。

纵贯式: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先阐明论点是什么,再论述论点成立的理由,最后谈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纵贯式是议论文最基本也是最有助于开拓思路的结构。

比如课本中《劝学》一文,就是典型的纵贯式结构。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学不可以已”,然后分析为什么“不可以已”——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矣”、能够使人成为君子,最后阐明“怎样学”——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

纵贯式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评论现象、剖析问题或阐述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可以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安排主次详略,不一定要平均使力。一般我们会花比较多的篇幅论述“为什么”,但也可以根据需要重点讲述“怎么做”。

为了体现逻辑条理和思想的深刻,在论述“为什么”时,可以采用由小到大、由古及今、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等层层推进的方法。

比如课本中《师说》一文的论点是“学者必有师”。在“为什么”部分分三个层次来论述:

第一层次从教师的作用和如何选择教师来说明“学者必有师”的重要性;

第二层次阐述当时的社会状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呼吁“学者必有师”;

第三层次展开类比联想,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例子与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现象作比较,孔子尚且“有师”,现在的人怎能“无师”?以此加深印象。

从理论到实际生活层层深入,将“学者必有师”的理由论述得十分透彻。

纵贯式可以用于评论现象、剖析问题或阐述观点。

“为什么”和“怎么样”可以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安排主次详略,不一定要平均使力。

在论述“为什么”时,可以采用由小到大、由古及今、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等层层推进的方法。

并列式:

提出论点—分述论点—总结论

并列式的三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先提出论点,再分成几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简明扼要地总结论点。这样的结构前后呼应、层次分明,可以从不同角度清晰地阐述论点。

并列式结构适用于内涵比较丰富、可以分解成几个分论点的话题。写作的重点是分论部分,由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组成。写作时先提出分论点,再举例论证,语言形式应整齐一致、鲜明夺目。

比如下面这个作文题: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上。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了过来……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同学从老鹰的角度构思,写了一篇题为“老鹰哲学”的文章。

先由材料引出论点:“南太平洋上的小龟虽然聪明,不过,最终还是葬身鹰腹。在自然界中,鹰享有盛誉,仔细总结,发现其有以下三个特点,我称之为老鹰哲学。”

接着分三个分论点论述什么是老鹰哲学。

分论点一:“老鹰哲学之一:看清事实。”作者先联系材料论证:“老鹰因为知道还有成千上万隐藏在沙穴中的小龟,所以不因为人的干扰而轻易放弃,结果狩猎成功。”再展开类比联想,由鹰及人,列举了司马懿因为没有看清事实中了空城计的典故。最后归结为:“看清事实是一种智慧。”

分论点二:“老鹰哲学之二:引而不发。”作者依旧先联系材料论证:“老鹰没有因为人的干扰而放弃狩猎,它在等待机会。”再类比联想,列举“诱敌深入”的战术以及现实生活中股民持股等待的例子。最后归结为:“很多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引而不发。”

分论点三:“老鹰哲学之三:坚持不懈。”作者还是先谈老鹰:“老鹰没有因为人的干扰而放弃捕食,它坚持下来了,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再由鹰及人,引用苏武牧羊、海伦·凯勒坚持写作、孙子膑脚研修兵法等事例进行论证。然后归结为:“坚持不懈也是一种智慧。”

文章最后再次强调论点:“学习老鹰的哲学,我们便能驾驭老鹰的智慧,长出一对坚强的翅膀,以一双锐利的眼,自由搏击长空。”

文章分论部分条理清晰、论据充分,从整体到局部均安排得有条不紊,将老鹰哲学阐述得通俗易懂、明晰透彻。

并列式适用于内涵比较丰富、可以分解成几个分论点的话题。

分论部分由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组成,先提出分论点,再举例证明,语言形式应整齐一致、鲜明夺目。

对照式:

提出论点—正反对比分析—总结论

这种结构很常见,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分析,最后进行总结,目的是通过正反对照,突出论点。

要注意的是:(1)对照双方要有可比性且对比鲜明,比如是与非、荣与辱、功与过等;(2)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不能模棱两可、莫衷一是。

比如下面这个作文题:

能攀多高、能走多远,都是心态问题。心有多高,生命状态就有多高,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内心空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内心充满力量。内心的力量是成功的关键,它带给我们勇气,带给我们自信,带给我们智慧。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同学据此写了一篇文章,开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们对世界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同样的情形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然后,在主体部分展开对照式论证。

先论述刘禹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精神:在倡导古文运动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仕途失意没有使他意志消沉,从他写的《陋室铭》便可见一斑。虽然身居陋室,但室主人志趣高洁、品德高尚,又怎么会在乎生活的清苦呢?

再论述柳宗元因为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在幽静的环境中只感受到凄苦孤独,写下“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词句。

最后综合分析两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在对比之中再次强调论点:不同的态度决定不同的看法,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刘禹锡和柳宗元同为唐代著名诗人,又都因为参与变革失败被贬,面对相同的境遇,他们一人豁达乐观,一人抑郁不平,可比性很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分析,最后进行总结,目的是通过正反对照,突出论点。

要注意的是:(1)对照双方要有可比性且对比鲜明,比如是与非、荣与辱、功与过等;(2)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不能模棱两可、莫衷一是。

猜你喜欢

幼龟老鹰论点
老鹰的“对手”
老鹰捉小鸡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老鹰育雏』的启示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