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资源在“细胞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作用

2014-07-17王金发王宏斌刘兵冯冬茹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细胞生物学特色

王金发+王宏斌+刘兵+冯冬茹

摘要: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源共享”。因此,精品课程在转型、升级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中对资源进行升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在资源升级中对隐性资源的开发,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理念、培养科学能力的“思考与自测”、提升人文素质的“观察与反思”以及“阅读与演讲”等模块的设计与作用。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细胞生物学;隐性资源;特色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列入2007年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在此基础上,2011年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未来五年在高校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 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其目的是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达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服务,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

一、“资源+共享”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精髓

精品资源共享课弥补了精品课程的“资源”不足与共享性缺失,体现了向社会开放、服务社会的宗旨。由于精品课程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但同时兼顾同行教师,其建设重点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受众较为广泛,不仅要服务学生,还包括社会大众。为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课程的资源就要丰富多彩,包括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

俗话说,“众口难调”。由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受众宽泛,在资源的开发与组织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而且要能够在网上“畅通无阻”!

目前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解读与理解,多数局限于“精品”与“共享”。何谓精品?多数人对精品的解读基本上沿袭教育部对精品的释义,即“五个一流”。对“共享”的解读与理解,大多是局限运行平台或相关软件上。我们认为上述的解读与理解有一定的偏颇,会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产生误导。

虽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精品课程的继承与发展,但这种继承与发展是伴随着“升级与转型”进行的。精品课程升级,要求在“五个一流”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升级、影响力升级,即增加“一流的资源”与“一流的影响力”。转型则是由单一的为本科教学服务,转为既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要为社会共享。

1. 对转型、升级的解读

由于2012—2013年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要是将质量工程建设中批准的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所以,“转型”与“升级”是现阶段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两个热词。

“转型”是将质量工程建设期间批准的国家精品课程转变成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必须按《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要求,重点是确保课程资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通过共享系统向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升级”是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档次,弥补精品课程的不足。升级包括:理念创新,与时俱进,让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合理的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力求资源丰富,提高可读性;注意课程内容的全面与规范,注意补充新成果,提高课程的科学性与社会性,既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服务于学习型社会;最大限度地保证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上传课程的全程教学录像;利用教育部搭建的统一共享平台确保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开放、运转流畅;不仅重申报,更注重维护与更新。

2. 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关键词解读

可将精品资源共享课拆分成四个关键词:课程、精品、资源、共享。

(1)课程。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都是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建的课程,所以课程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目标,重点建设的课程主要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显性指标, 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志、教学安排等。二是隐性指标,如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艺术以及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课程最核心的两个特点是科学性与系统性,所以,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精品。对精品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精心创作的、极为精致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而且品质上乘。

对于“精品课程”来说,“精”就精在“五个一流”上;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来说,仅在“五个一流”是不够的,还必须精在“优质资源”与“一流的影响力”上。

(3)资源。没有资源,或是没有丰富的优质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也就成为空话。因此,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要素。“资源”是共享的基础,丰富的“优质资源”可提高课程的“人气”,需花大气力进行建设。

(4)共享。从本质上说,共享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优质资源课程的传播,促进全民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只有高共享性,才能提高影响力。华裔美籍教授丘成桐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数学讲座,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坐轮椅来听,并坚持听完,这就是课程的共享性与影响力。所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在影响力上下工夫,尽可能多地开发优质资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共享,否则因“无人问津”,只能“孤芳自赏”了。

二、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特色

“细胞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的专业基础课。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包括我们在内,国内有五所高校的“细胞生物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就课程一般性建设来说,五门“细胞生物学”课程之间难分伯仲,但因“天时、地利、人和”的差异,各门精品课程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除了保持精品课程的“精”之外,要在资源建设与共享上下大工夫,保持资源的特色!

1. 精品资源共享课对资源的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总结了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的科学要求: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课程的“教”与“学”为重点,在“五个一流”的基础上,着力开发课程的优质资源,并以资源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充分开放与共享为基本目标,服务课程教学及社会。

精品资源共享课对资源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演示文稿、参考资料(目录)、课程全程教学录像、作业、试卷、常见问题、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媒体素材(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动画素材),试题库、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将资源分为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其中,基础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此类资源是教学活动所必需;拓展资源系指能反映课程的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辅助性资源。

2. 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程的感悟,我们认为:课程资源应该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显性资源就是教育部对精品资源共享课所要求的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演示文稿……等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文字表述或图片展示;隐性资源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教学艺术与技巧,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师生互动环节的安排、第二课堂等。其实,就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来说,隐性资源更为重要,可以引导学生向内涵发展,特别是人格的发展。在十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显性资源的开发,更注意隐性资源的开发。

三、“细胞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隐性资源创建及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隐性资源是不能通过直观直接观察的,对于课程建设的教师来说,需要有较高的悟性与灵性,并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积淀,还要有较好的创新性。尤其要注意隐性资源的显性作用。

1. 围绕“科学—人文—能力”创建课程的隐性资源

课程教学至少有两个基本功能。其一是科学目标,即通过系统地讲授一门课程,让学生接受某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的具体需要,确定教什么,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一门课程的知识,即从无知到有知,懂得专门科学。课程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教师利用课程为知识载体,融教育于教学,将学生培养“成其为人”。通过课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让学生真正获得能力,不仅是做事的能力,也包括做人的能力,有志、有为、敢担当!

2. 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等隐性资源对本科教学的显性作用

要实现课程的上述两大功能,需要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突破常规的课程设计,创造科学的刚性资源。近十多年来,我们注意不断凝炼教育思想,更新与发展教学理念,进行自我发展与提高。我们先后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理念”、“开放式实验教学”、“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融教于研,教学科研相长”、“授课而非授书”等一系列教育理念,结合对理念的践行,及时总结经验,团队成员先后发表了4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这些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本科教学意义的认识,也升华了境界,调动了团队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3. 隐性资源“思考与自测”的设计及在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中的显性作用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知识,都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一门课一门课地学。实际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孤立的、分散的,需要学生自己课后去整理,去系统化,达到融会贯通。

为了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并做到扎实掌握、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创造了一种教学模式,称之为“思考与自测”(Thing and Testing),每周一次,每次训练20~30分钟。训练方式是教师从外文原版细胞生物学教科书挑选1~2个思考题,在课堂上组织全体同学公开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强化了课堂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能力,强化了知识的运用。1个学期共17次课(每次3节课),训练的题目既有细胞课程内容,又有哲学科学论、遗传、生化与细胞知识的交叉等。每次训练后,要求学生写一份简要的感悟。

以下是2013年9月16日为化工学院2012级化学生物学专业讲授“细胞生物学”,第一次课程的训练及该班一位同学课后写的体会与感悟:

题目:An especially apt characterization of scientific fact that was made by Lynn White, Jr. White wrote that, to a scientist, truth “is not a citadel of certainty to be defended against error; it is a shady spot where one eats lunch before tramping on.

译文:对于科学家来说,真相不是为了抵抗错误而设置的堡垒,而是一个探索者出发前食用午餐的阴凉处。

感悟:

这一稍带晦涩意味的翻译其实可以意译为“科学无处不在,对真理的探究永无止境。”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甚至未来的科技从业者,我们应该深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探索世界”是我们一生都在努力完成却永远不会完成的“任务”。我们所做的正如无限循环的0.99999……无限逼近“真相”的“1”,即使永远无法探清truth,但每前进一步都是巨大的进步。并且这后续的每一个“9”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添砖加瓦,人类的精神世界正因我们的不断探索而变得精彩而富有价值。而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属于人类独有的技术和发明,则更是探索的另一意义。

世界上本不存在非黑即白的“对”与“错”,唯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学者们的理论都是在参考前人局限于当时条件所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的。有些现在看来很浅显的“谬误”可能就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真理”。它们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正如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交替,探寻“真理”的过程或许是如火蚀般惨烈,但这并不妨碍一代又一代求真的有志之士前仆后继。科学本身是纯洁的, 我们手持“真理”,并非希望把它当作攻击他人的工具,而是希望通过此番探索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些许努力。

从该生的感悟来看, 这一道题所起的显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 隐性资源“观察与反思”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显性作用

为了“融素质教育于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设计了“观察与反思”模块。在每次课程的教学中,安排10分钟,挑选近期3~5个热点议题进行讨论。如2013年12月2号的课程选用的这个热点新闻:

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军事专家孟祥青说,只要不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不侵犯他国领土主权,不影响国际公认的飞越自由,主权国家完全有权利单方面决策,是否应该划设防空识别区、何时划设、划设多大范围等事项,无需事先取得他国同意。“东海防空识别区范围,是根据国家空防要求和维护空中飞行秩序需要确定的。”

这则热点新闻,是涉及国家与社会安全的。在进行热点新闻的介绍与讨论中,教师需要进行正面引导,并有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不能只顾学习,而对国家大事一无所知,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这一模块,我们坚持了十多年了,深受学生的欢迎。

5. 隐性资源“阅读与思考”对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显性作用

结合“细胞生物学”教学,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论文的能力,我们设计了“阅读与思考”,组织本科生自选现期英文专业刊物论文,通过阅读,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对阅读的论文写述评,培养自己深度思考能力。

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与学习的一个学期中,要求每位学生阅读4~6篇英文科研论文。学期结束时,一些外语基础好的学生、有兴趣的学生阅读的论文数可达十多篇。这一做法不仅促进了英文水平提高,也培养了思维能力,有些学生能够发现刊登在顶级刊物上的论文瑕疵。

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讲课内容,更要注意设计与开发“隐性资源”用于教学,使其发挥“显性作用”。

四、结语

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显性资源比较容易组织,也容易规范,并且课程间雷同性极高,可参考与可借鉴的资源较多。以内涵发展为主要目标的“隐性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则需要下较大的工夫,教育思想是否先进则起支配作用,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内核!隐性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虽然难,但,只要用心,一定能办得到,仅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参考文献:

[1] 袁志坚,何文涓.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比较[J]. 中国教育技术装配,2013,12(36):61-63.

[2] 吴宁,冯博琴. 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6-9.

[3] 董洪日. 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走向—兼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7(6):18-22.

[4] 王娟,刘名卓,祝智庭. 高校精品课程应用调查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2):40-46.

[5] 张鸣蕾. 高校教学改革视野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 科教导刊,2013(3):19-20.

[6] 刘俊吉,田宜灵,周亚平,冯霞. 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实践、认识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3(9):21-24.

[7]王金发. 用心授课探索研究性教学[J]. 中国高等教育,2004(9):21-23.

[8]王金发. 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回眸[J]. 中国大学教学,2003(10):9-10,17.

[责任编辑:李文玲]

来 稿 须 知

本刊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编辑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刊物,也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宣传、诠释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政策,反映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果,跟踪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新进展,服务广大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本刊的宗旨。

本刊主要栏目:校长论坛、专家论坛、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论教谈学、教务处长论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等。

本刊主要读者对象:高校领导,教务处及各(院)系、教研室负责人,一线教师等。

本刊将继续围绕教育部高教司的年度工作要点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组织稿件,欢迎高校领导、教学名师、教指委专家、教务处长、教学(院)系主任和广大教师投稿!

本刊已开通投稿平台(www.crct.edu.cn),所有来稿均须通过该平台处理。敬请投稿的老师直接到该平台提交电子稿件,以免耽误审稿。投稿者还可通过该平台,准确输入来稿篇名,即可查询来稿一、二、三审处理意见。本刊审稿周期为三个月。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其他任何机构、网站或个人代为组稿,敬请广大作者注意辨别,谨防上当。

为促进学术传播和交流,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网”、“龙源期刊网”等数据库并被全文收录使用。对此有异议的作者,烦请来稿时加以说明;凡未声明者,本刊即视为同意。

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

猜你喜欢

精品资源共享课细胞生物学特色
临床医学专业国际班《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初步探索与实践
发电厂水处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基于制作流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建设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智能手机实现细胞生物学实验显微成像互动教学研究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