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工程中心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4-07-16毛锡荣
毛锡荣
图表1工业设计工程研发中心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设计部项目部创意部独立项目设计管理校企合作项目设计管理教学成果转化平面、工业、服装、空间、品牌锦恒宠物开发中心艺美工坊、参展参赛、专利申请、课题研究学管部学生自主管理勤工俭学、技能培训
一、背景
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不善于同企业对接,学生培养脱离市场实际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职业教育需要紧跟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围绕企业和市场人才需求,建立起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为进一步落实“纲要”精神,根据《江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管理办法(试行)》(苏教科〔2004〕11号)的精神,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成立了“江苏省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旨在联合行业企业,形成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推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设计研发及其成果转化,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和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
二、思路
“工程中心”着眼于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与融合,按照艺术设计产业化、企业市场化的机制运作,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合作企业的技术优势,力图在组织机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机制、评估机制等方面,共同形成工程中心系统化、制度化、高效化的机制体系,使教学和项目交叉渗透,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三、内容
(一)建立权责明确的组织机构
工程中心在学院的统筹领导下,采用树型组织结构,各部门分工明确,既各自发挥优势,又密切配合,保障了中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互动良性发展(图表1)。
(二)健全统筹有力的管理机制
工程中心实行院长全局统筹、主任综合协调、“管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具体实施监管相结合的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采用树型组织结构,各部门分工明确,既各自发挥优势,又密切配合,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常规管理、项目管理、教学管理和经费管理。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了中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互动良性发展(图表2)。
图表2常规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月度/年度发展规划、人事管理、团队建设管理(培训、选拔、三级梯队)、日常管理等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过程跟踪与监控、项目采用证明、学员月度设计项目自评表、月度/年度总结会项目管理工业设计工程研发中心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教学管理企业实际项目模块分解、项目模块嵌入课程、项目教学进度管理、项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经费管理专项经费管理、校企项目经费管理、实训实践经费管理、参展参赛经费管理、中心日常运行经费管理
(三)完善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
1、项目运行机制
“工程中心”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运作,着力探索多层次项目操作形式,针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项目的不同需求,主要有共建校企合作中心和项目独立运行两种形式。校企合作中心注重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战略层面的设计整合,把产品设计跟市场策略、品牌定位、企业的运营方向相结合,企业与中心捆绑式发展。独立项目注重设计流程的管理,通过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过程跟踪与监控、结果的反馈和评价、项目总结,提升设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教学运行机制
中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课堂搬进企业,将课程融入项目。课程教学中模拟企业化的运作环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和企业代表分析分解项目模块,引导学生进入项目,同时分析学生的能力点对应的职业岗位,成立设计实施组、技术实现组、团队管理组,教师在把控整个项目的教学实施和进度安排过程中对人员配置进行适时调整,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重点岗位进行轮流顶岗锻炼,支持和辅助项目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将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串联,有目的的建构职业能力,缩短学生到职业岗位的差距,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零距离对接(图表3)。
图表3企业实际项目教师、企业人员参与 模块分解、分析设计模块技术模块管理模块岗位能力项目实施教学 模块嵌入零距离对接设计实施技术实现项目管理专业知识
(四)共创规范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艺术设计教育需要企业实践的检验和企业实践平台的支持,而企业的设计开发,需要创新思想来充实与推动。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促进教学手段与理念的更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设计理念。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这是校企成功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点。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预期目标,必须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规划和管理,主要在时间、成本、质量三个方面进行量化、优化管理。在建立合作关系的初期,通过《合作意向书》,细化双方的职责权益,通过《校企合作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合作流程,强调风险预警机制,最大程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打造品牌创新的成果转化平台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号召,促进实现项目设计、项目课程、跨界课程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中心”打造了创新品牌——艺美工坊,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施设计成果的产业转化,采用“线上”(www.design-sgmart.com)+“线下”(大学生创意创业中心、展示一条街、创意市集)立体销售的模式,验证设计结果,并通过市场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
(六)构建多元优化的评估机制
“工程中心”平台的管理运行主体为教师和学生,缺乏职业危机和忧患意识,为提高中心平台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实现中心的整体目标,特推行《工程中心全员绩效考评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探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数字化考核”的竞争激励机制,细化考评目标,实行分类和分层管理,以项目贡献、管理职责、教学科研等多元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其中特别强调激励奖励制度,从而促进中心的良性发展。
针对项目节点进行动态的阶段性评估,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实施项目质量的过程化控制。对项目结果的可行性评估由企业人员、跨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教师共同完成,其最终目的是达到设计价值的最大化,最终赢得市场认可。
四、成果
“工程中心”所取得的成果如下:(1)制定《中心管理制度》、《设计流程管理》、《项目奖励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12项;(2)编撰出版教材《工业产品设计》(下),《毕业报告书》、《萌动设计》、《商业展示设计》等4本;(3)建设完成一支由专兼职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中心管理和工作团队;(4)完成“工程中心”网络信息平台建设;(5)开设设计实践课程《宠物玩具设计开发》、《产品设计实务》等2门课程;(6)建成各类设计案例素材库和电子数据库;(7)建成1个宠物玩具和服装面料展示厅;(8)建成1个设计项目样品陈列室;(9)校企共同建立“中国锦恒宠物产业研发设计中心”;(10)创立“艺美工坊”自主品牌并建立实体店和网络销售平台;(11)完成企业委托设计项目29项;(12)申报成功实用新型专利4项和外观设计专利15项;(13)完成设计实践相关课题5项,发表研究论文5篇;(14)参与各类设计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2项。
五、特色
(一)立体服务企业、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对艺术类职业院校来说,只有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设计服务、更多更好的实用人才,才能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工程中心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注意梳理分析企业的潜在深层需求,借助学院完备的艺术设计专业资源,将设计服务从单纯的产品项目服务提升至战略整合层面,形成从品牌构建定位、产品规划设计到市场推广、展览宣传等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体系。校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在长期的合作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相互信任依赖、坚强有力的共同体。
(二)项目融合教学、能力提升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借助于企业资源和项目实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好的实用人才。因此,工程中心在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同时,一方面积极将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加强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交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与岗位能力的对接,提升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兴趣,有目的的建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大胆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参与到专业教材的建设和编写中来。推进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与融合。
六、创新点
(一)“企事联营”,激发融合效应
工程中心在公有制院校中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模式,突破了公有制形式下的等、靠、要的大锅饭心理,实行市场化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极大的调动了中心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员工的潜能。学校、企业、行业在同一个平台上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实现合作效果的融合叠加效应,教学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服务协调并进。
(二)打造品牌,驱动成果转化
工程中心实行设计开发、教学实践、成果转化的立体战略,在设计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结合相关合作企业技术优势,打造了“工程中心”自有创新品牌——艺美工坊,通过设计成果的产业转化,采用实体店(大学生创意创业中心、展示一条街、创意市集)+网络店的立体销售的模式,验证设计结果,并反馈教学实践,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七、应用与推广
自“工程中心”成立以来,在经济效益、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同类院校中起到示范样本作用,打造了苏州工艺美院的艺术设计品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完成企业设计人员培训3场,共320人次;(2)完成学院各专业学生培训2次,共120人次;(3)完成3届“助理玩具设计师”培训,共54人;(4)完成企业委托设计项目29项,实现经济效益50余万元,企业满意度98%;(5)参与各类设计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2项;(6)教师学生团队参加盐城大丰创意园“暑期夏令营全国设计大赛”获得团队一等奖和组织奖;(7)教师学生团队参加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暑期夏令营全国设计大赛”获三等奖和优秀教师奖;(8)接待英国提赛德大学、日本广岛国力大学、湖北美院等1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考察学习;(9)与深圳创维集团设计中心、同济大学创意中心等设计机构交流研讨5次;(10)参加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年会、苏州市工业设计协会年会等行业交流8次;(11)参加二届“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展览11次;(12)《商业展示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印刷8000本,被12所高校采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3)《工业产品设计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印刷10000本,被18所高校采用,省级优秀教材;(14)《毕业报告书》江苏美术出版社;印刷5000本,被3所高校采用;(15)《萌动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印刷3000本,被6所高校采用。
八、发展与规划
(一)打造艺术设计市场高端品牌
区别于市场上现有设计公司,我们研发中心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定位。以学院品牌带动工程中心发展,依靠源源不断的创意人才资源、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创新的校企合作机制、高效人性化的管理来打造研发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品牌影响。
(二)推进学院工作室发展
工程中心通过介入学院相关工作室,进行资源、信息、管理经验的共享,推进学院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发展三类工作室:研究工作室(协助执行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发明项目攻坚)、项目工作室(参与项目合作、过程管理、后期跟踪指导)、课程工作室(提供设计项目、技术支撑课程建设)。
(三)完善设计服务体系
设计服务从单纯的产品项目服务提升至战略层面,把产品设计跟市场策略、品牌定位、企业的运营方向相结合。同时支撑学院教学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实习岗位,健全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研究和项目管理的能力、为企业提供战略层面的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各类设计型人才。
(四)建立完备的设计资源库
设计实践与教学需要建立相应配套的软硬件,通过整合行业、企业等多种资源,提炼项目操作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素材成果,建设设计资源库,初步构建设计资源库的良性运行方式与管理办法,用资源库中的内容指导设计实践并串接相关课程,学生得到的不再是孤立的课程知识和概念,而是具有完整过程的实践概念。
(五)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学院各系部选拔优秀学生,建立精英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梯队人才培养,逐步提炼出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以认知、做事、合作三大支柱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苏州市人才中心联盟,建立人才需求企业档案,最终形成畅通的精英人才输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