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3年度网络热词“中国大妈”的模因论分析
2014-07-14周秀玉
周秀玉
摘 要: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对于年度网络热词的总结和筛选已成为年度总结的一部分。在2013年的网络热词中,“中国大妈”一词备受关注,并对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产生了影响。拟从模因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解读,探究“中国大妈”这一网络热词的出现、复制和传播以及其流行的原因所在,期望对网络热词的多角度解读予以参考。
关键词:模因论;网络热词;中国大妈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45-02
引言
随着2013年的渐行渐远,人们忙着对这一年的各个方面进行各种各样的总结与评价。鉴于网络在国人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日益强大,对于年度网络热词筛选的热情也不断升温。2013年度网络热词在如火如荼的评选过程中已初见分晓。其中,“中国大妈”一词赫然纸上。这样一个简单的“地域名称+人称名词”词语组合形式如何成为年度网络热词,频繁出现在中外媒体报道中,并被赋予了远超过其词语自身语义的多重含义?本文拟从模因论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大妈”一词的出现,传播以及对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理论基础
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行为学家和演化生物学家RichardDawkins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自私的基因》一书。书中Dawkins首次提出了“meme”一词,并对其做出了相应的阐释。在Dawkins看来演化的驱动力不是个人、全人类或各个物种,而是“复制者”(replicator),所谓复制者既包括”gene”也包括“meme”。基因“gene”是细胞内决定某一生物体的性状的遗传物质,是我们的原动力。而在文化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样也经由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的过程而演化的繁衍因子则被Dawkins命名为“meme”。由此,西方学术界展开了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memetics”)的研究。当“meme”一词被国内学者所关注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时,对其曾出现过不同的中文译名。最终译名“模因”,因其兼顾到这个术语音、意两方面而广泛传播开来。早在2005年,我国学者何自然在其文章《语言中的模因》中就曾指出模因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义,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作为一个文化信息单位,被寓于语言之中。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播。(何自然,2005)具体地说,模因可以是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的模式,也可以是科学理论、宗教信仰、决策程序、惩罚模式、客套常规等等。(谢朝群,何自然,2007)
何自然教授曾在其文章中对于模因的范畴进行了界定,认为无论是字、词、语句、段落还是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以复制和传播,便成为一种模因。而Dawkins在其著作中将模因进行了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之分。由于其强大的复制能力和迅速广泛的传播能力,强势模因在出现后会被迅速接受,不断地衍生出新的含义,产生重要的影响力。相比较而言,弱势模因则如同昙花一般,转瞬即逝,很快被人们所遗忘。由此看来,网络热词作为时髦用语可以被定义为模因。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模因,借助网络平台可以迅速复制繁殖并且快速广泛的传播。但是这些词语之中大多数属于弱势模因,一夜之间进入人们的视野,又快速消失不见。例如,2012年随着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元芳,你怎么看?”这句台词作为语言模因被复制后迅速传播开来,甚至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也会用这句话来调侃一下。但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这句话已然成为过去式,无人提及了。因此,像这类人们为了好玩新奇而复制的语言模因不会对社会生活产生任何重要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一种弱势模因而消失不见了。
然而,网络热词中也不乏强势模因的存在。2012年出现的■丝已从一个网络搞笑词语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由表叔演变来的X叔和由房姐演变来的X姐这类语言模因至今仍被不断地复制传播。这类语言模因符合Dawkins对于强势模因的划分标准,具有高保真性,长寿性和持久性的特点。2013年的网络热词中“中国大妈”同样也符合上述的特点,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这一网络热词作为强势语言模因出现,并被迅速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语言模因“中国大妈”的出现、复制与传播
“地域名称+人称名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词语组合形式,其中有些词组会用来表示特定地点具有一定代表性或意义的人或物,例如“阿里山姑娘”,“香港仔”,“江西老表”等等。这些词组除了用来表示特定地点的特定人群之外,并没有过多的含义。原版的“中国大妈”这一词组来源于美国网络媒体。2013年4月,大批中国中年女性疯狂购置黄金,一度创下2013年国际金价最大单日涨幅,并随后继续与意在做空黄金的华尔街资本大鳄对峙,从而引起美媒的关注。“大妈”一词在汉语中原本是对伯父的妻子或是年长妇女的一种称谓,英语中可以用“Aunt,Granny”等名词来翻译,而这一次,由于与找不到“大妈”一词适合对应的翻译,《华尔街日报》甚至创造了“Dama”这一英文单词来形容这批中国中年妇女。虽然在之后的购金热潮中,“中国大妈”基本以被套牢来结束这场黄金大战,但是这个词组却作为一个语言模因而得以复制和传播。继而,“中国大妈”转战房产,在韩国疯狂扫房,就连国人还未十分了解的“比特币”也受到了“中国大妈”的青睐。
由于媒体的大肆报道和渲染,“中国大妈”一词一时之间也成了国内各大报纸网站的热门话题。国人猛然意识到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此后,对“中国大妈”的报道便不绝于耳。2013年8月9日,中国新闻网刊登了一则报道,题为“中国大妈纽约公园跳舞被铐法官已做消案处理”。由此“中国大妈”这一语言模因以相同的信息直接传播的方式得以自我复制和传播,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络热词。同样,对“中国大妈”的认识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批很有钱,但是缺乏基本的金融和投资常识,只是盲目地跟风抄底,见什么赚钱就炒什么,抱有很重的投机心态的中国中年女性。“中国大妈”还被用来指代这样一个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我行我素的妇女群体。“有点儿钱,缺点儿公德心”成为对“中国大妈”的普遍认识。国内的报纸网络之后便不停地做出相关报道,例如,“中国大妈”公交车上抢座,地铁里与老外骂战,小区里干扰民众生活等等。这个群体不断地受到了国人与外媒的密切关注,甚至有网友调侃:“美国有苹果,日本有AV,泰国有人妖,中国有什么?答:中国有大妈。”
“中国大妈”这个语言模因不仅以直接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并且出现了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播的形式。随着中国男性娶异国女子的数量不断增多,“中国丈夫”也见诸报纸网站;随着国人在世界范围内购房购物的热情不断膨胀,“中国买家”也成了备受关注的名词;随着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热映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出境生娃的孕妇涌现于世界各地,“中国孕妇”也成了不可小觑的一个群体;而由埃及神庙所刻“到此一游”引发的对国人出境旅游各种问题的热议也使“中国游客”一词成为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而这些网络热词的由来从语言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则是对“中国大妈”这一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
三、“中国大妈”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原因
(一)简洁性
“中国大妈”这一语言模因从形式上来讲,“地域名称+人称名词”十分醒目,其基本含义也一目了然。“中国大妈”一词完全符合语言交际中所推崇的省力原则,即在交际中,力求以最节省的符号容纳最大的信息量来满足人类交流的需要。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George Kingsley Zipf发现“语言中的短词很明显地比长词更受到人们的欢迎”。(George Kingsley Zipf,1949)大多数的网络语言都是把传统的词语转化为短小的新词或符号,以便使其有利于网络的使用和传播。“中国大妈”可以更清晰准确地传达讯息,因此能够迅速广泛传播。
(二)社会性
语言模因与社会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无论“中国大妈”这一语言模因中所承载的是正面还是负面信息,其出现,被复制与传播的社会性原因是不容忽略的。首先,尽管在外媒看来“中国大妈”用来泛指那些不加专业分析而盲目投资的中国中年女性,但是在这个群体中,则以五十岁以上的妇女为主体。这群人正属于中国人口急剧膨胀的一代人,占据了中国人口比例的20%。因此,这个群体的举动无论是在哪个时期,都会因其庞大的数量而备受注目。因此,“中国大妈”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由当年在广场上尽情舞动交际舞的“中国姑娘”发展而来的。其次,在国内,“大妈”一词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人称称谓,而历经2013年的种种事件,这个词在被冠以具体地域名称之后却含有了揶揄,调侃之意。颠覆了国人对于长者的传统印象。“大妈”不再是那个勤俭朴实,温厚友善的形象,而是一群挥金如土,飞扬跋扈,使年轻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群。这种颠覆性的形象也是“中国大妈”赫然出现的原因之一。再次,在国际范围内,“中国大妈”的异常火爆与中国在国际舞台备受关注的程度日益增长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当年的“中国制造”开始,中国就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踏上国际舞台,并且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中国大妈”,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丈夫”、“中国买家”、“中国游客”还是“中国孕妇”所反映的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信息,都足以证明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力。
四、结束语
从模因论被提出以来,就其与语言的联系相关的研究从未间断。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语言作为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作为语言模因,网络热词尽管其出现和传播会对社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判定某个语言模因的好与坏。某个语言模因的快速广泛传播都有其必然性和不可阻挡性。通过模因论的分析,可以就语言模因的出现和传播得以理性的认识,并基于其复制和传播的特性,使语言模因的含义得以转变,以此来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 Zipf,G K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cology [M]. Cambridge:Addison-
Wesley,1949.
[2]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48.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
[4]秦彩玲.从模因论角度看2012年网络流行语[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61.
[5]黄亚楠.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很X很XX”[J].商界论坛,201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