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众对急救风险认知度的调查

2014-07-13周燕玲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认知度救人普及

周燕玲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人口流动性剧增,人们发生意外的几率增加,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频发,使得灾难医学这门新兴学科得到了飞速发展[1]。过往发生的突发事件告诉我们[2]:在“非常态”事件发生之前,应使“突发事件认识与应对培训”普及到每一个人,常备预警之心,常存应对之计。由于人们对急救知识的渴求度日益增强,使得急救社会化已成为急救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3]。在民众中普及急救知识成为医务人员特别是院前急救人员的当务之责,我急救中心近几年下大力气开展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今已为连云港市培训出近二十万合格的初级救护员。众所周知,让民众掌握急救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在现场接受救治的机率[4],然而民众在救助伤员时对于救助风险认知度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救人的意愿程度,故我中心对连云港市民众就救人风险认知度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研针对在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期间,参加我急救中心救护知识培训的3万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一万名学员),获得有效问卷9586张。其中男6055人,女3531人;2793人年龄≤20岁,7778人年龄介于21~40岁之间,年龄分布见表1;工作种类中专业技术人员、无业人员、个体户、农民占绝大多数,详见表2;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人数为2377,占总人数24.8%;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人数为7209,占总人数 75.2%。

1.2 方法

1.2.1 自主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对象涉及面广,涵盖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问卷内容涉及是否会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如果会或不会CPR,是否愿意对心脏骤停的陌生人进行抢救;如果您是中老年同志,是否愿意督促自己的子女学习急救知识;你了解救人的风险(包括被急救人员的安全风险、自身由此承担的法律风险)等问题。

表1 被调查的救护知识培训学员的年龄分布

表2 被调查的救护知识培训学员的职业一览表

在进行初级救护员培训时,特别增加了救人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如何防范救人风险等知识普及,课后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1.2.2 统计学处理 由SPSS 19.0统计软件包处理,将汇总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 结 果

2.1 如果不会CPR,63.7%的人愿意对心脏骤停的陌生人进行抢救 通过问卷调查,对于如果不会CPR,你是否愿意对心脏骤停的陌生人进行抢救的问题。9586人中有6104人表示愿意对心脏骤停的陌生人进行抢救,占总人数的63.7%;不愿意对心脏骤停的陌生人进行抢救的人数为3482,占总人数的 36.3%。

2.2 如果会CPR,91.7%的人愿意对心脏骤停的陌生人进行抢救 通过问卷调查,对于如果会CPR,你是否愿意对心脏骤停的陌生人进行抢救的问题。9586人中有8789人愿意对心脏骤停的陌生人进行抢救,占总人数的91.7%;不愿意对心脏骤停的陌生人进行抢救的人数为797,占总人数的8.3%。

2.3 61.9%的人对救人风险的认知度充分熟悉通过问卷调查,5933人表示充分熟悉急救风险(包括被急救人员的安全风险、救人者自身由此承担的法律风险),占总人数的61.9%,3653人表示不熟悉急救风险,占总人数的38.1%。

2.4 熟悉急救风险后,55.1%人表示救人的意愿提升 熟悉急救风险后,人们救人的意愿发生改变,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熟悉救人风险后民众救人意愿变化表

2.5 98%的民众愿意督促子女学习急救知识 通过问卷调查,9392人表示,如果自己是中老年人,愿意督促自己的子女学习急救知识,占总人数的98%,194人表示愿意督促自己的子女学习急救知识,占总人数的2%。

3 讨 论

我中心自2008年以来,与当地市红十字会、市车管所合作,在来自于社会各群体的学驾照的民众中普及急救知识,培训课程两天,考试合格者将给予“初级救护员资格证”,并同时获得进一步考取驾照的资格,每年培训班次达300次左右,平均每年培训初级救护员约3万5千人。

中国急救专家李宗浩[5]教授曾提出,中国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将急救知识向社会公众普及,所谓普及[6],是指在灾难、意外发生前,对可能发生的灾难、意外进行紧急避险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让人们了解灾难并掌握逃生避难的方法。另外有资料[7]显示,在我国需要紧急救治的、排在前三位的突发性危重症病种依次为外伤、心脑血管疾病和急性中毒,占急救病例的70%以上,如何提高上述三种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开展第一时间现场急救,填补“救护空白时间”是关键。然而,在医务人员未到达之前,最早出现在急救现场的百姓能否正确施救显示出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而百姓参与救人的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伤者被救的概率,对于救人带来的后续风险很多人存在顾忌,这也导致了许多患者在发病后无人救治以致死亡的尴尬局面,这也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议话题。

调查结果显示38.1%的人对于救人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如何让这些熟悉救人风险的民众加入到急救队伍中来,是当今医者、社会学家共同考虑的问题。不管会还是不会CPR,绝大多数人还是非常愿意救助突然心脏骤停的陌生人,非常愿意在关键时刻尽己所能救治患者,但笔者认为如何帮助这些善良之人规避救人风险,不要因此浇灭民众抢救生命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今后的救护知识培训应当多涉及一些关于救人风险因素的知识普及,提高民众对于救人存在风险的承受度,并告知百姓如何防范救人风险,比如:救人时先通过大声呼救寻找目击证人,多人一起前往救人;或在有监控的环境里前去救人,留下救人现场第一手录像资料,也可先用手机等设备录下事故发生现场情况之后再上前救人等等,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救人风险,不但可以提高民众救人的意愿,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第一目击者(The First Witness)行列中来,也可有效地减少道德纠纷的发生,让“扶不扶”现象减少,弘扬社会正能量。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充分认识急救风险后,大多数人表示救人意愿得到了提升(55.1%)。当然从根本上解决救人带来的风险,还需要靠政府出面解决。

对民众进行风险认知度调查,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提高人们救人的意愿,让那些经过培训、掌握救护知识的人不要因为急救存在风险而畏惧救人,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救人队伍中来,从根本上壮大我国“第一目击者”队伍,逐渐扭转我国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趋于低水平的局面,彻底改变我国伤者高致残率的局面,这也是医务工作者的心愿,让百姓介入院前救治,让他们对医务工作者多一份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1] 王朝昕,刘 蕊,郭连增,等.我国灾难的医学救援体系现况与问题系统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0):763-795.

[2] 牛浩宁,丁 立.国外应急管理培训经验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3):95-98.

[3] 杜成芳,杨志华.公众急救知识培训对院外急救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9):852-853.

[4] 周燕玲,周立君,倪兆云,等.普通民众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与障碍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206-210.

[5] 李宗浩,金 辉.心肺复苏突破性进展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3):129-131.

[6] 白岩松,刘中民,王立群.论地震灾难救援九种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9):951-953.

[7] 屈燕铭.普及急救知识再现生命奇迹[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1):991-993.

[8] 周燕玲.第一目击者院外急救培训的现实意义[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3):265.

猜你喜欢

认知度救人普及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救人命的灭鼠药
诸葛瑾救人
《我不是药神》:神不存在,能救人的,只有人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