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
2014-07-11宋斌
宋斌
摘 要:模具专业教学要保证“教、学、做”的合一,让学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模具制造的关键点,并形成知识体系的有效整合,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实效作用。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总结具体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模具专业;教学做合一;任务驱动;开放教学
模具专业一直强调实践教学,但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形式主义的问题,仍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主导教学。本文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总结了具体的应用对策,目的就是为了转变不合理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其实是“实践教学”基本理论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最早提出这种教学模式的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陶先生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从这句话的涵义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模拟了人类生产过程中长期积累经验,运用生活经验,最后总结出知识的学习体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必须都积极地投入到“做”的活动之中,完成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实践传递。另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职业教育,能够让职业教育逐渐从过去的学科教学体制中剥离出来,愈发接近生产实践,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日益清晰。
二、“教、学、做”合一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必须首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在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之中,学生无法真实地完成“做”的行为,因此“合一”的教学就走入了形式化的空间,无法真正地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无法真正地将模具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之中。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包括:第一,设立网络教学环境。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每个学生通过计算机能够很快了解到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内容,而且通过网络教学,学生能够反复关卡模具操作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并对细节可仔细揣摩。第二,在完成网络教学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训基地就是学校内部设立的模具工作操作基地,学生可在这里进行课堂学习,将掌握到的基础知识很快地应用到操作之中,实现了“教、学、做”的合一。
2.设置任务驱动训练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做”的合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任务驱动训练。这种训练是在任务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的,主要是学生在完成某个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将学和做整合起来,而教师也要在主要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给学生模具制造的方法。
案例:模具加工任务教学
一、教师模拟生产厂家,提出合同任务内容
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零件图纸:(1)连体引射管座;(2)腔体设计,制造适合的铝压铸模具,规格为一出二件。
二、学生分组
1.完成分组;
2.决定分工;
3.教师记录。
三、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1.拟定完成工作的计划;
2.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摇臂钻床等普通加工机床的实用方法。
四、教师传播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操作。
五、学生小组内独立完成任务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抓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尽量选择来自生产一线的设计课题,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可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工厂中进行,让学生边实习,边设计,要求学生把实习过程中所用的模具绘制成图纸。其次,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特别是工艺设计的最终方案需要小组集体讨论,经过充分论证后再最后决定。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团队观念。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方式,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排序和设计,清晰体现了职业工作过程,实现了“教、学、做”的合一。
3.形成开放式教学
为了实现“教、学、做”的合一,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开放式教学内容。例如,基础技能的教学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谈话中熟悉常用冲压机床、塑料成型机的型号、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熟练掌握各类常用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及调试方法。又如,校企联合的开放式教学中,学校与一些生产单位签订合同,把学生派到生产第一线,让他们实际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生产的过程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让学生到工作现场,使其身临其境,对某一问题现场分析讲解,以实际产品配合操作情况问题迎刃而解。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教无定法,要实现一面教给学生基础知识、一面让学生在实践做一做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做中学、学中做,重心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
综上所述,模具专业教学要保证“教、学、做”的合一,让学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模具制造的关键点,并形成知识体系的有效整合,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涂承刚.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方案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钟兴.“教学做合一”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02).
(作者单位 河南省鹤壁工业中专)
编辑 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