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几年关于执政环境涵义的研究综述

2014-07-11高明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涵义环境

高明明

摘 要:近几年,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执政环境的涵义深入研究,认为执政环境是综合术语,是社会生态系统,是执政系统的组成部分,与执政、环境息息相关,是世情、国情与党情的总和。执政环境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受到它所处的各种情况的影响与制约,并对所处的环境认识、适应与改善。

关键词:执政;环境;执政环境;涵义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271-02

一、执政环境是综合术语

孙静认为,执政是政党掌握和行使国家政治权力的行为。执政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的执政环境之中。执政环境是借用了社会学和生态学的概念,指政党执政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和条件。执政环境从不同方面制约着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影响着执政效果[1]。

宋协娜指出,当人们提出研究“执政环境”命题时,在时空结构上是侧重社会环境的研究,在理论适用上主要是借助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范式,以及借助一般环境理论的运用和研究[2]。可见,执政环境是集社会环境理论、一般环境理论、社会科学理论及政治学理论等学科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概念。

二、执政环境是执政党执政的社会生态系统

闫安、任彦认为,执政环境是执政党所处的执政地位的周围的情况和条件。这种环境不同于自然环境,是一种由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社会和自然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执政党的“生态环境”。作为执政党,正确认识和把握执政环境,对于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至关重要[3~4]。“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种自然作用与条件的总和,执政环境并不仅仅是指执政党所面临的自然生态环境,而是各种自然、非自然环境的总和,故把执政环境概况为执政党的“生态环境”比较单一,缺乏全面性。

三、执政环境是执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小莉、苑花提出:执政环境是党执政理论建设系统地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5]。

黄象品等所著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环境》一书中指出执政环境是执政系统中重要的执政要素,它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依据。专著从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党执政的自身环境等层面依次展开,强调执政环境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指出应抓住战略机遇,迎接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黄明哲、吴丽芳指出,所谓执政环境,即对执政行为和过程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的诸因素的总和,执政环境既是一个动态的内部环境,又包括执政系统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执政方式,执政目标,执政能力,执政形象等等;外部环境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以及国际环境。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执政环境,影响和制约着执政目标的实现和执政绩效的提高。并且,执政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6]。

执政党的执政系统主要涵盖执政能力、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要素,执政系统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可以促进执政环境的改善;优化执政环境的同时,也是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四、从环境和执政两个概念来理解执政环境的涵义

徐伟认为,执政是运用政权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活动,这种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的活动,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就是指党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活动的外部生存条件[7]。

西南大学硕士生杜井冈认为,所谓环境,就是主体的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的总和。执政环境指的是存在于执政党周围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执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或条件的总和[8]。

杨松菊认为,环境就是以人类和生物体为中心事物的背景,我们党的执政是指既要执掌国家政权,同时还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掌理国家的政事。执政环境就是指相对于执政党及其执政活动而存在的、并且对执政党的存在和发展及其执政活动产生影响、发生作用的一切外界条件和执政党内部现状的总和[9]。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加工的自然因素的总体[10]。《辞海》解释“执政”为“掌理国家的政事”。执政环境即相对于执政党而言,是指执政党掌理国家政事过程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总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则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包括党所处的国际与国内环境,也包括党自身的组织与运行环境,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国内与党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条件总和。

五、从执政环境的构成要素来看,执政环境是世情、国情与党情的总和

祝福恩认为,执政环境是指执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的内部外部的条件状况。从宏观上说,是指世情、党情和国情;从微观上讲即一个党组织所处的空间[11]。

詹培民、王文波认为,执政环境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处的周围情况的总和。概括来说包括世情、国情、党情[12]。

王长江认为,执政环境是政党执政后的周围环境,指的是执政党所处时代的国际国内的客观状况。有时也包括党内状况。换一种说法就是世情、国情、党情及其变化[13]。

李忠杰认为,中共共产党的执政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内部现状和外部影响与力量的总和及其发展趋势,即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状况及其执政的国内、国际环境现状与发展的趋势的总称,简称为党情、国情与世情[14]。

雷厚礼提出执政环境是指构成执政党执政的各种主客观和内外部因素。包括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运行的规则、信仰、宗旨、理念、纲领、政策、作风,以及保证党的各级组织运行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与执政相关的因素[15]。endprint

徐伟、杜井岗等学者分析执政环境也都将其归结为世情、国情与党情的总和。这是从执政环境的构成要素来分析,以此可对执政环境进行区域划分,包括国际执政环境、国内执政环境与党内执政环境。

综上所述可见,“执政环境”具有两层涵义:一方面侧重于“环境”,表现为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受到它所处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侧重于“执政”,表现为执政党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于所处的环境具有认识、适应并改善的能力,上升到执政系统层面,即要求执政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优化执政环境。

从执政环境的外延来看,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处的周围情况可以分为“世情”、“国情”与“党情”。“世情”主要是指执政党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包括国际政治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文化环境、国际生态环境、国际军事环境等。“国情”主要是指执政党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国内环境的总和,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党情”即执政党的党内环境,从执政党自身情况出发,包含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的队伍数量、党性程度、执政水平等方面的内容。执政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与“党情”是相互交融、互为联系、互为影响的,作为执政环境的外延内容,在执政系统下,共同影响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方式,同时,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方式,对执政环境具有优化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国内形势深刻变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社会等改革进入攻坚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当前最大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必须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优化国际、国内及党内的执政环境,推进祖国统一与现代化建设,并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6]。

参考文献:

[1] 孙静.浅析党的执政环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1).

[2] 宋协娜.执政环境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政治学[J].理论前沿,2005,(8).

[3] 闫安.关于加强执政环境建设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6,(6).

[4] 任彦.优化执政环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5.

[5] 王小莉,苑花.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与党的建设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5,(5).

[6] 黄明哲,吴丽芳.论优化党的执政环境[J].江西社会科学,2005,(3).

[7] 徐伟.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增强党的执政能力[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1).

[8] 杜井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4.

[9] 杨松菊.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基本问题探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6).

[10] 窦贻俭,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 祝福恩.论微观执政环境及其建设的对策[J].理论探讨,2005,(2):15.

[12] 詹培民,王文波.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执政环境思想[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4).

[13] 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

[14] 李忠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新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 雷厚礼.中国共产党执政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涵义环境
浅析词的涵义和指称
环境清洁工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深刻涵义探析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坚定树立核心意识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分析
漫观环境
论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论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