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牧民就业问题浅析

2014-07-11郭玉洁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就业

郭玉洁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其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城市化;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牧民;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95-02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现象,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社会向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城市社会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用后变成了非农业用地,导致一大批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变成了失地农民。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而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特殊群体。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性,使得失地农牧民就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解决失地农牧民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关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失地农牧民就业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也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牧民就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发展需要,导致大量农用土地被征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牧民,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1.农牧民失地又失业,生活陷入贫困。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失地后的农牧民大多数生活处于无保障或低保障状态。失地后农牧民所住房屋被拆,政府补偿款有限,许多农牧民为了修建新房而四处借钱,背上沉重的债务。进入城市生活的农牧民,生活也陷入了贫困,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征用之前,农牧民家庭食品消费大部分靠农田自给,失地后在城市生活,则只能从市场上购买,尤其是在城市生活后又新增加了许多消费项目,加上城市生活的其他开支也远远高于农村,如交通支出和文化消费支出等。如果他们的就业问题不解决,他们的生存都会受到威胁。

2.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渠道狭窄。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家庭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农牧民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化程度,文化知识普遍低,缺少必要的技能,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在城市里他们多从事一些苦、脏、累的工作,特别是年龄大的农牧民,没有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和经验,男性普遍以外出在建筑工地打工为主,女性多到商场、宾馆、餐厅当服务员。导致他们收入少且不稳定,在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3.就业观念滞后,缺乏自我发展和进行可持续生产能力。政府和开发商征用农牧民的土地之后,对农牧民大都进行一次性的货币补偿,大部分失地农牧民依赖补偿金,坐吃山空思想严重。部分农牧民将补偿金用于房屋建设、子女上学、子女婚嫁等方面,一旦手中的补偿金所剩无几,基本生活不仅得不到保证,更重要的是进行再生产也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更加困难。并且受到信息、知识、技能等的影响,缺乏产业转型意识和产业转型技能,不能有效地将土地补偿款用于产业转型而寻求可靠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部分失地农牧民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对从事待遇不高、相对辛苦的工作的求职意愿很低。就业观念的畸形,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导致其就业困难重重。

二、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牧民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民族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导致失地农牧民越来越多。

1.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措施滞后。在加速城市化的开发过程中,许多现代新兴产业在高速度、高起点的兴办,却未能创造适合农牧民的就业岗位。而且,转变农牧民就业观念的教育滞后、政府的就业技能培训不足使农牧民对劳动力市场缺乏必要了解。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由于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欠佳,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弱,致使失地农牧民就业受阻。

2.自身文化素质较低,非农劳动技能缺乏。失地农牧民文化程度普遍低,在土地被征用前,尽管文化程度低,但从事农活有父辈的口口传授、同辈的点拨和自我实践中摸索,基本上都能操作。土地征用后,文化程度在城市就业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影响了农牧民的就业,使他们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农牧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的普遍是初中、高中程度,又没有专业技术。年龄偏大,也成为他们就业的一大障碍。

3.语言、宗教信仰及思想观念差异的影响。语言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农牧民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交流,一部分少数民族还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字,阻碍了农牧民和外部的交流。农牧民学会汉语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语言不通将使他们寸步难行。其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对宗教信仰非常重视,宗教信仰体现在农牧民文化、生活和传统习俗的各个领域。他们往往通过定期的宗教仪式来表达虔诚、寄托情感。长此已久,对本民族聚集地也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很多农牧民不愿去其他的城市就业和生活,使得他们就业更加困难。

三、促进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牧民就业的几点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牧民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解决农牧民就业不能只顾眼前,采取短期行为,要统筹兼顾,长远考虑,从农牧民生活的实际角度出发,科学制定解决办法。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要促进民族地区失地农牧民的就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工作:

1.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就业优化。对失地农牧民来说,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更多的在第三产业、适合农牧民就业的岗位。第三产业由于行业分类多、劳动密集、就业容量大,可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也为失地农牧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可以让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去从事家政服务、环境卫生、维护交通等工作,切实解决农牧民就业难的问题。endprint

2.全力提供教育和培训,提高失地农牧民的素质和技能。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牧民由于没有技能,受教育程度低。所以,他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生存技能才能达到职业的可持续性。为此,民族地区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和生产发展的需求,加强农牧民就业技能培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失地农牧民的自身素质。利用职业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各类相对优势的教育资源,对失地农牧民的就业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尽可能拓宽就业面,全方位、大幅度地提高农牧民的就业技能和从业素质。

3.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失地农牧民走自主创业之路。当前,失地农牧民因为思想观念滞后,就业渠道狭窄,导致他们就业困难。只要他们观念转变了,就业的渠道就宽广了。因此,要鼓励失地农牧民放下思想包袱,走出去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扫清农牧民就业的观念性障碍,提高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异地再就业。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促进失地农牧民就业本地化。

总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更多农牧民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也逐步完成人口、资源的优化组合,这也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失地农牧民的就业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就会影响城市化的进程。因此,需要各个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努力,让失地农牧民顺利实现就业,才能推进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寿正.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4,(2).

[2] 张媛媛,贺利军.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4,(2).

[3] 赵锡斌,温兴琦,龙长会.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8).

[4] 宋才发.民族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再探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6).

[5] 兰澄世,辛德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6,(2).

[6] 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J].宁波通讯,2003,(10).

[7] 元露丰,刘俊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比较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1).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city has become the route one must take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With the cit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will inevitably lead to more and more farmers,especially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 lose the land they live,the employment problem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social problem,which not only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but also hind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Key words:urbanization;ethnic minority areas;landless farmers and herdsmen;employment[责任编辑 王玉妹]endprint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就业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