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7-11霍尔秋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监督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霍尔秋

摘 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壮大国有经济、促进经济安全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国有企业的a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产权改革;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25-02

一、财务管理对于国有企业的意义和作用

(一)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作为公有经济的主要代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核心、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其他所有制经济也在不断成长,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许多市场已经完全放开,如家电、手机、电脑、服装等,另一些特殊行业也在逐渐试点放开,如铁路、电信运营、银行等,民营资本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跨国企业也不断向国内市场发力。在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生存环境中,国有企业要想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规范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强化企业经营的市场导向,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配置的优化和壮大。

(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国企管理不善,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严重的,甚至会将财务危机回流给国家或地方政府,侵蚀国家经济体系的运行安全,威胁社会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当前,国有企业不受监督的经营活动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也助长了一些立场不坚定、操守不过硬的人以身试法的侥幸心理,如最近曝出的某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贪污受贿6万元,数额虽少、影响虽小,但事件却引人深思。已经曝光还在持续深挖的中石油腐败窝案,向我们揭露了国企管理的巨大漏洞,也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对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以确保和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夯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改革不彻底,权力过于垄断和集中

改革开放后,为了鼓励市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了让国有企业这个长不大的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国家启动了国企体制改革,国企市场化改革浪潮初现;随后,国企“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革、政企分开,国企在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逐渐学会自己走路,不断发展壮大。然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政府的私利冲动,许多国企的产权改革并不彻底,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大型国企总经理的任命仍是由行政指派,行政干预管理的行为仍然屡见不鲜。一些国企虽然引入了外部资本进入,但由于国有资本的绝对控股地位加上长期形成的强势思维,国企权力架构仍属于一把手说了算的集中式领导,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缺乏,垄断和集中在少数领导手里,一些小股东和职工的话语权被无情剥夺。如南街村公司话语权长期集中在书记王宏斌手里,导致永动机这种违反科学常识的项目投资无人反对顺利通过。国企的这种一家独大的权力体系使得其更多地表现出人治的色彩,与现代意义的企业法治大相径庭。

(二)缺乏风险防控机制,企业过度依赖融资举债

计划经济时代,国企依靠行政市场垄断赚取超额利润,进入市场经济后,国企的管理思维和方式没有发生转变,仍然希图通过行政设置市场壁垒获取垄断利润,而不是通过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积极维护和扩大市场份额。不少国企的生产经营方式仍停留在简单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扩大生产规模、上马新项目——再贷款融资——再扩大生产规模、上马新项目来不断扩增企业腰围,然而这种纯量化的转变并没有未国企带来质的飞跃,反而使企业陷入了过度依赖银行融资的发展模式,饮鸩止渴,不能自拔。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国企资产累计达91万亿元,其中其中负债达59万亿,负债率达65%。而且,随着监管层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收紧,国企成了地方政府绕过监管借道融资的重要方式,这也催生了国企大量负债的产生。而风险防控机制的缺乏使得国企负债投资、生产中缺乏必要的风险管控,企业计划、投资、决策等缺乏科学性,如中投公司海外投资屡屡失败,大量国有资产亏损流失。

(三)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安全漏洞频现

国企内部工作混乱也是国企财务管理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一些国企领导对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生产力效应,认为“关系才是生产力”,“市场才是饭碗”,整天忙于搞关系、迎来送往,或是将资源向市场开发和营销过度倾斜,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内部管理长期处于杂乱无序的真空状态。有的国企在放权的同时又不注意监督,下面人在操作过程中肆意妄为,盲目采购、超额采购、公款吃喝、腐败浪费等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国企领导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信和控制力,在关键岗位安插自己的人,如在会计人员任命上,只讲关系不讲能力,让听话的人上,使得内部管理失控,给管理和财务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隐患。

(四)监督缺位,助长不法行为的疯狂

内部审计是企业实现自我监督、强化财务约束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在许多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审计机构依附于财务部门,有的干脆就是一两个财务人员兼任。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使得审计监督长期缺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财务活动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一些不法分子和利欲熏心者就借机大肆收敛侵吞国有资产、贪污受贿,如江苏某国企经理和采购员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套取企业资金竟长达五年之久,侵吞公款数额达148万。可以说,审计监督的缺位使得这些蛀虫的违法行为在很长时间内被隐藏起来,加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助长了不法行为的疯狂。

三、改革国企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国企产权结构改革,构建现代企业的权力制衡机制endprint

在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制度管理是关键,而制度的基础根源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的设计与确立。国企应从深化产权结构改革入手,着力推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体系,构建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权力运行机制。产权结构改革可以考虑“向内向外”发展:向内,就是鼓励和推动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之一,一方面通过股权激励能够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能打破现有的权力垄断机制和官僚层级,让员工获得部分话语权;向外,就是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国企产权改革之中,分散股权,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避免股权集中形成的权力垄断。与此同时,可以考虑在国企推行职业经理人招聘制度,减少行政机关对国企管理层人员的任命干预,国家只需享受国企效益分红即可。

(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和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多,而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及企业竞争化的加剧,使得当前国企的生存环境更为严峻和艰难,企业的风险管理尤为必要。国有企业应转变经营理念,抛弃过去依赖融资举债实现规模扩张的硬发展模式,转而走上依赖内部管理和创新的软发展模式,优化企业债务结构,使得企业负债水平处于安全可控范围之内。企业应树立现金流量为主的财务管理理念,以现金流量指标为核心建立起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监控和管理,规范资金支出决策与审批程序。同时,企业还应在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长期财务指标如获利能力、发展潜力、筹融资能力等的关注科学构建长效风险防控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应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提高企业风险动态监控能力。此外,企业还应依据风险因素和水平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如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降低等。

(三)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国企财务活动规范有序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内部管理是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国有企业应提高对内部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内部管理的资源倾斜,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财务活动有序进行。国有企业应通过预算控制加强对企业的支出活动管理,企业应依据科学规范的流程,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年度预算。建立预算执行检查制度和报告制度,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同时,针对国企内部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企业应从明确岗位分工开始,构建完善的责任体系,处理好授权与监督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应认真遵循权责一致、职务不相容控制等原则,完善制度设计。

(四)注重建立企业长效监督机制,为国企财务管理上好安全锁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不仅需要自身的规范和约束,还需要引入监督机制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管理。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国有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确保这一政策落实,如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检查等,避免内部审计沦为花架子、摆设。国有企业集团在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中可以通过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实现,并积极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强化集团的财务控制能力和监督能力。此外,国有企业应加强绩效审计,并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措施,强化监督效果。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也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应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管理意识,加快推进产权结构改革,建立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御能力和应对能力;同时,国有企业应完善内部治理,规范和健全制度设计,加大监督力度,多措并举完成企业财务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4,(3).

[2] 戚敏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3,(3).

[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

猜你喜欢

监督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什么是四个监督?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