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两面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2014-07-11刘建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会计实务注意问题

刘建华

摘 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应在充分了解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根本目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尤其注意谨慎性原则应用的适度性,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就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谨慎性;会计实务;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09-02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体现了会计原则修订性惯例的要求。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

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也就是说,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企业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会计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运用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但是,在所有会计原则中,谨慎性原则是最具有争议性的。

一、谨慎性原则的两面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通过适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理确认费用、谨慎确认收入,挤干资产中的“水分”,夯实利润确定基础,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稳健。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1.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来看,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考核经营者真实的经营业绩,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实行稳健会计有利于企业增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

2.企业经营存在潜在的风险,实施谨慎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谨慎性原则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可以减少决策风险,因而适度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二)谨慎性原则的不足

谨慎性原则屡遭诟病,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其在实务操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以及如今演化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工具。

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由于中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

2.计提被滥用,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停止上市,上市公司就可能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而有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而多提减值准备。同时可能会产生前期谨慎后期不谨慎,或前期不谨慎后期谨慎自相矛盾的情况。

3.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计提减值准备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并且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存在相冲突的方面。

4.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当市价高于成本时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歪曲企业的年度收益状况,在短期内延缓国家税收,而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优决策。并且在不同企业实际运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而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未明确规定。

二、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会计准则进行不断完善

使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把握“度”是关键。建立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使其条款尽量有可操作性,如对不同方法下的计量比例设置一个上下限,应收账款的收回应用后进先出法,既可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又可避免企业应用不正当手段粉饰报表,这样各公司提供的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其次,为了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忧,在国家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差异。如各企业在会计政策范围内自行选定准备的计提方法及比例,报税务部门备案,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应允许在税前列支。再次,逐步扩大谨慎性的运用范围,谨慎性原则在上市公司实施试点以后(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应将其运用范围扩展到非上市公司,促使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真正决策的有效信息。最后,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更详细地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规范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披露范围,增加公司运用谨慎性的透明度。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要做出合理的核算,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过度谨慎或不够谨慎都会使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因而需要找出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将其缺陷约束在最小范围内。然而,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而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确保谨慎性原则运用适度。因此,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适度运用奠定基础。endprint

(三)企业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应进一步健全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定期公布各种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各种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扫除障碍。另外,应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四)改进对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指标

以营业利润作为考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改进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指标之间的联系,减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

(五)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 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全面披露,以便信息的使用者明确事实,独立判断。

(六)就企业的内部管理者而言,不应过分依赖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潜力而忽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会计中对风险加以防范和管理的一个环节,它相对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言具有事后性

在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理论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中的运用,全面地总结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各个方面事务中的运用,并给出了多项合理的措施。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地位。因此,我们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必须认真地贯彻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真正做到用好用活。另一方面要防止滥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来设秘密准备、过分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Z].2006.

[2] 夏成才.中级会计学[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 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 胡海华.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J].当代经济,2008,(8).

[5] 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 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实务注意问题
分组分岗协作学习在中职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分析
试论水利水电大坝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存在的作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