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1986—2010

2014-07-11王冬生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重庆市经济增长

摘 要:以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两者在1986—2010年间的实际数据,得出: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重庆市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信a贷市场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80-07

重庆市是西部重要的地理中心和经济中心,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经济增长是各届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重庆改革开放以来,其金融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信贷市场,重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存在怎样的关系,是信贷市场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其重要的理论及政策意义。

目前尚未发现对此问题研究的直接成果,国内外一部分研究是在讨论货币传导机制或银行与经济增长时有所涉及,国外没有发现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直接研究成果,而国内则发现少量直接对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在研究货币传导机制时,蔡跃洲、郭梅军和孙明华运用季度数据对GDP与信贷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2];郑兰祥和涂苗苗运用货款总额、中长期货款与短期货款指标考察了安徽省的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认为银行信贷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平稳的,而且银行信贷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3];苏国强从信贷市场的功能的角度探讨了信贷市场作用经济增长的机制,得出信贷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的结论[4];杨洋运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信贷市场的规模扩张和深化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因果关系[5];王冬生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冲击响应分析实证了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中国信贷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是双向促进关系[6];田成涛实证研究了中国股市和信贷市场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信贷市场的扩张并没有对经济的长期增长起促进作用的结论[7];Levine and Zervos运用商业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与GDP之比来考察银行体系与金融导向的增长之间的关系[8]。本文将对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一探讨。

一、信贷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金融市场依托自身的制度组织,发挥动员资源、分散风险、集散信息及监控企业四大功能,节约了交易成本弱化了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约束的不良后果,促进了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企业投资,最终通过这三个渠道促进了经济增长[9]。

二、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指标、数据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庆市经济增长指标,另一类是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指标。重庆市经济增长指标包含2个指标,即重庆市年度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DPP和重庆市年度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环比增长率DPL。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指标由9个指标组成,它们分别用于测度重庆市信贷市场交易效率和重庆市信贷市场成长,重庆市信贷市场交易效率指标有3个,即重庆市信贷市场机构效率CUE,表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贷款余额与信贷市场机构数量的比值,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SUE,表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贷款余额与信贷市场机构数量的比值,重庆市信贷市场中长期贷款机构效率LUE,表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信贷市场机构数量的比值;重庆市信贷市场成长指标有6个,它们分别是CRT、SRT、LRT和CPT、SPT、LPT,CR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贷款余额,SR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贷款余额,LR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贷款余额,CP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贷款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贷款余额与重庆市年度人口总量之比值,SP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短期贷款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贷款余额与重庆市年度人口总量之比值,LP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中长期贷款交易余额,指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贷款余额与重庆市年度人口总量之比值。除环比增长率DPL外,其他指标均取对数。

在1986—2010年期间,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年度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实际长期交易余额与重庆市经济增长正相关;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年度人均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长期交易余额与重庆市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年度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实际长期交易余额的增加,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年度人均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长期交易余额的增加,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

在1999—2010年期间,重庆市信贷市场机构效率、中长期贷款机构效率与重庆市经济增长正相关;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与重庆市经济增长负相关。即重庆市信贷市场的机构效率和中长期贷款机构效率的提高,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但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的提高,对重庆市经济增长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的增长,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反之,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促进了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的增长。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互为因果关系的。(2)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中长期交易余额的增长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它们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3)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没有促进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它不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即,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重庆市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为此,建议重庆市政府及其金融管理机构。(1)鼓励和支持本市信贷市场的发展,注重信贷市场的实际增长,摆脱通货膨胀因素对信贷市场的影响,尤其是要保持中长期贷款深入实体经济的做法,维持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2)加强对信贷市场机构短期贷款的管理,提高机构短期贷款的效率,防止短期贷款流入非生产和非消费领域。(3)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不断产生对信贷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时,注意拓宽经济增长作用信贷市场的路径,带动信贷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跃洲,郭梅军.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4,(3):15-26.

[2] 孙明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3):19-30.

[3] 郑兰祥,涂苗苗.安徽省银行信贷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46-48.

[4] 苏国强.中国股票市场、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全国商情,2006,(7):19-21.

[5] 杨洋.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09,(11):46-47.

[6] 王冬生.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1981—2007[J].统计与决策,2010,(3):141-144.

[7] 田成涛.中国股市、信贷市场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3):1-4.

[8] Levine,R.,Zervos,S.,Stock markets,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37-558.

[9] 周业安.金融市场的制度与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8-119.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摘 要:以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两者在1986—2010年间的实际数据,得出: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重庆市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信a贷市场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80-07

重庆市是西部重要的地理中心和经济中心,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经济增长是各届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重庆改革开放以来,其金融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信贷市场,重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存在怎样的关系,是信贷市场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其重要的理论及政策意义。

目前尚未发现对此问题研究的直接成果,国内外一部分研究是在讨论货币传导机制或银行与经济增长时有所涉及,国外没有发现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直接研究成果,而国内则发现少量直接对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在研究货币传导机制时,蔡跃洲、郭梅军和孙明华运用季度数据对GDP与信贷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2];郑兰祥和涂苗苗运用货款总额、中长期货款与短期货款指标考察了安徽省的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认为银行信贷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平稳的,而且银行信贷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3];苏国强从信贷市场的功能的角度探讨了信贷市场作用经济增长的机制,得出信贷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的结论[4];杨洋运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信贷市场的规模扩张和深化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因果关系[5];王冬生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冲击响应分析实证了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中国信贷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是双向促进关系[6];田成涛实证研究了中国股市和信贷市场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信贷市场的扩张并没有对经济的长期增长起促进作用的结论[7];Levine and Zervos运用商业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与GDP之比来考察银行体系与金融导向的增长之间的关系[8]。本文将对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一探讨。

一、信贷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金融市场依托自身的制度组织,发挥动员资源、分散风险、集散信息及监控企业四大功能,节约了交易成本弱化了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约束的不良后果,促进了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企业投资,最终通过这三个渠道促进了经济增长[9]。

二、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指标、数据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庆市经济增长指标,另一类是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指标。重庆市经济增长指标包含2个指标,即重庆市年度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DPP和重庆市年度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环比增长率DPL。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指标由9个指标组成,它们分别用于测度重庆市信贷市场交易效率和重庆市信贷市场成长,重庆市信贷市场交易效率指标有3个,即重庆市信贷市场机构效率CUE,表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贷款余额与信贷市场机构数量的比值,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SUE,表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贷款余额与信贷市场机构数量的比值,重庆市信贷市场中长期贷款机构效率LUE,表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信贷市场机构数量的比值;重庆市信贷市场成长指标有6个,它们分别是CRT、SRT、LRT和CPT、SPT、LPT,CR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贷款余额,SR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贷款余额,LR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贷款余额,CP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贷款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贷款余额与重庆市年度人口总量之比值,SP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短期贷款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贷款余额与重庆市年度人口总量之比值,LP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中长期贷款交易余额,指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贷款余额与重庆市年度人口总量之比值。除环比增长率DPL外,其他指标均取对数。

在1986—2010年期间,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年度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实际长期交易余额与重庆市经济增长正相关;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年度人均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长期交易余额与重庆市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年度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实际长期交易余额的增加,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年度人均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长期交易余额的增加,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

在1999—2010年期间,重庆市信贷市场机构效率、中长期贷款机构效率与重庆市经济增长正相关;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与重庆市经济增长负相关。即重庆市信贷市场的机构效率和中长期贷款机构效率的提高,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但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的提高,对重庆市经济增长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的增长,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反之,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促进了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的增长。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互为因果关系的。(2)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中长期交易余额的增长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它们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3)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没有促进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它不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即,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重庆市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为此,建议重庆市政府及其金融管理机构。(1)鼓励和支持本市信贷市场的发展,注重信贷市场的实际增长,摆脱通货膨胀因素对信贷市场的影响,尤其是要保持中长期贷款深入实体经济的做法,维持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2)加强对信贷市场机构短期贷款的管理,提高机构短期贷款的效率,防止短期贷款流入非生产和非消费领域。(3)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不断产生对信贷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时,注意拓宽经济增长作用信贷市场的路径,带动信贷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跃洲,郭梅军.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4,(3):15-26.

[2] 孙明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3):19-30.

[3] 郑兰祥,涂苗苗.安徽省银行信贷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46-48.

[4] 苏国强.中国股票市场、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全国商情,2006,(7):19-21.

[5] 杨洋.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09,(11):46-47.

[6] 王冬生.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1981—2007[J].统计与决策,2010,(3):141-144.

[7] 田成涛.中国股市、信贷市场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3):1-4.

[8] Levine,R.,Zervos,S.,Stock markets,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37-558.

[9] 周业安.金融市场的制度与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8-119.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摘 要:以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两者在1986—2010年间的实际数据,得出: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重庆市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信a贷市场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80-07

重庆市是西部重要的地理中心和经济中心,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经济增长是各届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重庆改革开放以来,其金融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信贷市场,重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存在怎样的关系,是信贷市场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其重要的理论及政策意义。

目前尚未发现对此问题研究的直接成果,国内外一部分研究是在讨论货币传导机制或银行与经济增长时有所涉及,国外没有发现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直接研究成果,而国内则发现少量直接对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在研究货币传导机制时,蔡跃洲、郭梅军和孙明华运用季度数据对GDP与信贷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2];郑兰祥和涂苗苗运用货款总额、中长期货款与短期货款指标考察了安徽省的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认为银行信贷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平稳的,而且银行信贷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3];苏国强从信贷市场的功能的角度探讨了信贷市场作用经济增长的机制,得出信贷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的结论[4];杨洋运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信贷市场的规模扩张和深化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因果关系[5];王冬生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冲击响应分析实证了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中国信贷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是双向促进关系[6];田成涛实证研究了中国股市和信贷市场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信贷市场的扩张并没有对经济的长期增长起促进作用的结论[7];Levine and Zervos运用商业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与GDP之比来考察银行体系与金融导向的增长之间的关系[8]。本文将对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一探讨。

一、信贷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金融市场依托自身的制度组织,发挥动员资源、分散风险、集散信息及监控企业四大功能,节约了交易成本弱化了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约束的不良后果,促进了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企业投资,最终通过这三个渠道促进了经济增长[9]。

二、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指标、数据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庆市经济增长指标,另一类是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指标。重庆市经济增长指标包含2个指标,即重庆市年度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DPP和重庆市年度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环比增长率DPL。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指标由9个指标组成,它们分别用于测度重庆市信贷市场交易效率和重庆市信贷市场成长,重庆市信贷市场交易效率指标有3个,即重庆市信贷市场机构效率CUE,表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贷款余额与信贷市场机构数量的比值,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SUE,表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贷款余额与信贷市场机构数量的比值,重庆市信贷市场中长期贷款机构效率LUE,表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信贷市场机构数量的比值;重庆市信贷市场成长指标有6个,它们分别是CRT、SRT、LRT和CPT、SPT、LPT,CR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贷款余额,SR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贷款余额,LR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贷款余额,CP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贷款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贷款余额与重庆市年度人口总量之比值,SP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短期贷款交易余额,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短期贷款余额与重庆市年度人口总量之比值,LPT为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中长期贷款交易余额,指指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贷款余额与重庆市年度人口总量之比值。除环比增长率DPL外,其他指标均取对数。

在1986—2010年期间,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年度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实际长期交易余额与重庆市经济增长正相关;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年度人均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长期交易余额与重庆市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年度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实际长期交易余额的增加,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年度人均实际短期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长期交易余额的增加,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

在1999—2010年期间,重庆市信贷市场机构效率、中长期贷款机构效率与重庆市经济增长正相关;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与重庆市经济增长负相关。即重庆市信贷市场的机构效率和中长期贷款机构效率的提高,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但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的提高,对重庆市经济增长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的增长,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反之,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促进了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交易余额的增长。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互为因果关系的。(2)重庆市信贷市场年度实际中长期交易余额和年度人均实际中长期交易余额的增长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它们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3)重庆市信贷市场短期贷款机构效率没有促进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它不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即,重庆市信贷市场发展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重庆市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为此,建议重庆市政府及其金融管理机构。(1)鼓励和支持本市信贷市场的发展,注重信贷市场的实际增长,摆脱通货膨胀因素对信贷市场的影响,尤其是要保持中长期贷款深入实体经济的做法,维持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2)加强对信贷市场机构短期贷款的管理,提高机构短期贷款的效率,防止短期贷款流入非生产和非消费领域。(3)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不断产生对信贷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时,注意拓宽经济增长作用信贷市场的路径,带动信贷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跃洲,郭梅军.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4,(3):15-26.

[2] 孙明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3):19-30.

[3] 郑兰祥,涂苗苗.安徽省银行信贷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46-48.

[4] 苏国强.中国股票市场、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全国商情,2006,(7):19-21.

[5] 杨洋.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09,(11):46-47.

[6] 王冬生.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1981—2007[J].统计与决策,2010,(3):141-144.

[7] 田成涛.中国股市、信贷市场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3):1-4.

[8] Levine,R.,Zervos,S.,Stock markets,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37-558.

[9] 周业安.金融市场的制度与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8-119.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庆市经济增长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地方性法规文本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