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开拓与创新
2014-07-11彭大成
摘 要:在湖湘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入开拓与创新?通过以田中阳的新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为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必须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必须以科学分析的精神扬弃湖湘文化,提出具有现实启迪意义的新创见;必须具有“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关键词:湖湘文化;样本;开拓;创新
作者简介:彭大成,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
为什么“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政治风云中,湖南这个地处内陆的落后省份,却成了每次政治变革的前导。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湖南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革新志士、革命英雄和革命领袖,以及各种政治人物、军事人物与著名学者。造成这一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历史之谜是什么?而当代最伟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正是产生在这一‘人杰地灵的人才群体之中,这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这与近代湖湘文化有何内在的思想联系?近代湖湘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何深刻的影响?”{1}自从笔者在拙著《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湖南出版社1991年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再版)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个问题,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阐释以来,关于湖湘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已成为响遍三湘四水的热门话题。各种阐释与弘扬湖湘文化的著述可谓多矣:从王兴国先生主编的《湖湘文化纵横谈》(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郑焱先生的《湖湘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到文选德先生的《湖湘文化古今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从王弛先生等人主编的《湖湘文化大观》(岳麓书社,2003),到万里先生等人主编的《湖湘文化大词典》(岳麓书社,2005);从周秋光先生主编的《湖湘文化宏观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到朱汉民先生主编的《湖湘文化研究系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还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的《湖湘文化论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等等,各种冠以湖湘文化研究的著述不胜枚举。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选德先生,他不仅以花甲之年辛勤撰述《湖湘文化古今谈》一书,为推进开拓湖湘文化研究作出了重大学术理论贡献,而且以其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的身份,登高一呼,首先发出编辑出版湖湘文库大型工程的倡议。在中共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领导下,集社会各界与成百上千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历时数年,终于完成了湖南文化出版史上的空前壮举,出版了湖南有史以来直到1949年以前历代名人的著述与有关湖湘文化研究的专著700多册,可算得上文坛盛事,蔚为壮观!这一宏大工程,不仅极大地宣传、普及、弘扬了湖湘文化,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湖湘文化提供了一座丰富无比的思想文化宝库。
正因为湖湘文化是一座蕴藏着丰富思想瑰宝的富矿,因而也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长期挖掘与反复耕耘,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要想进一步深入开拓与创新,取得新的重大成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近年涌现的众多有关湖湘文化研究的著述中,田中阳先生的新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可算得上是一部开拓创新之作。在此,我尝试以田先生的这部新著为样本,谈谈湖湘文化研究怎样进一步开拓创新问题。
一、必须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正如前面已言,当前学界研究湖湘文化的成果可谓多矣。即以鄙人而言,投身湖湘文化研究30多年,已撰述出版湖湘文化研究专著三部:《湖湘文化与毛泽东》、《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中西冲突交融中的湖湘文化——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抉择》(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加上数十篇论文(其中精选了一部分编成《船山思想与湖湘文化研究论集》已于2012年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著述近三百万字。从史的方面说,纵贯了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从内容方面看,涉及了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别人已经反复耕耘并已形成系统学术成果的领域,要想创造出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的确不太容易。除非能够推倒陈说,另创新见。正如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所说,嚼别人嚼过的馒头没味。田中阳君的可贵精神,就是敢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开垦别人从未开垦过的学术处女地。早在2000年初,田先生就以这种创新精神撰述出版了《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这部精品力作,开辟了在文学领域研究湖湘文化的新园地。而田先生的这部新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则是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又一次开辟了湖湘文化研究的新园地,提出了一系列前人尚未言说过的新见解,新结论,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穷本探源地将湖湘文化的精髓总结概括为“政治本位”、“经世情结”、“原道精神”,并从这三个方面深刻而生动地剖析了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互动关系。正是这种湖湘文化的精神精髓,影响与决定了当时湖南报人的价值取向、办报宗旨、思想情怀、探索精神、顽强斗志与实干作风,从而使鼓吹革命成为当时报刊的主旋律。充分揭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也是湖南社会、湖湘文化的一个转折点,湖湘文化在这一时期获得“涅槃”新生,实现了现代转型。而报刊则成为这一时代文化转型的一种主要文化媒介、一种文化熔炉、一座人生舞台、一种新的“载道之器”,从而多方面地具体展示了“五四”时期湖湘文化对湖南报刊的深刻影响及湖南报刊传承与创新湖湘文化的“媒介”与“熔炉”作用,真实地再现了“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精神与湖南报刊的互动关系,凸显了湖湘文化的无穷魅力与巨大生命力。该书不仅重彩浓墨地集中介绍了毛泽东在“五四”时期创办《湘江评论》及其所发表的一系列冲决网罗、大气磅礴的革命文章所起的开路先锋作用,也大量介绍了过去湮没在历史中而鲜为人知的湖南其他报人,如刘人熙、贝允昕、李抱一、张秋尘、张平子、彭璜、谢觉哉、熊瑾玎、何雨农、廖焕星等一大批报人的办报活动与历史贡献;还介绍了《新湖南》、《体育周报》、《女界钟》、《端风》、《湘潮》、《天问》、《湖南通俗报》、《湖南日报》等数十种报刊,甚至对省会长沙之外各地、市、州的地方小报也作了介绍,充分反映了“五四”时期湖南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春潮澎湃的历史景象。这些经作者搜集、归纳、整理的报刊资料,无疑为后来者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与入门途径,因而令人喜读,引人入胜。这无疑也是此书的另一新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二、以科学分析的精神扬弃湖湘文化,提出具有现实启迪意义的新创见
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无疑也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即“扬弃”的态度。正如毛泽东指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有它的短处。”{2}列宁也曾说过,一个人的优点总是同一个人的缺点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优点可能变成他的缺点”。{3}湖湘文化也是如此,它纵然有再多的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它的缺点与局限。关于湖湘文化的特点与优点,学界众多专家学者已经对此作了高度评价与广泛宣传,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吃苦耐劳的霸蛮精神”,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了。关于湖湘文化的优点,学界看法比较一致,争议不大。关于湖湘文化的缺点,看法就比较复杂了,各种观点分歧颇大。如学界有不少人认为,湖南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内陆省份,人民刚劲质朴、吃苦耐劳,但与广州、江浙等沿海省份相比,湖南人则显得闭塞保守、具有强烈盲目排外倾向。这在一般的广大下层民众中确实表现十分明显。如果把这些表现总结提升为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与缺点,则值得商榷了。从社会精英层面看,正是湖南人魏源最先写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皇皇大著《海国图志》,首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也是湖南人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中国最先发起和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还是湖南人郭嵩焘首次出使英法,最早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倡议,其后的谭嗣同、唐才常、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一大批志士仁人更是把学习西方政制推进到实践领域,先后掀起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更不用说其后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气魄所掀起的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了。这些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与创新精神。所以说,讲湖湘文化的缺点是保守闭塞并不准确。应当说开放与保守在湖南不同层次的人群中都有强烈表现。而我们要找出一种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必须从某种文化最有理论高度、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代表人物身上去找,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而田先生的新著则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个较好范例。田先生敏锐地看到,湖湘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缺少的就是“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这不仅是湖湘文化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缺陷。正因为此,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书进一步分析,正是受这一点缺点的影响,即便在思想解放、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倡导的科学与民主不是一种并重的关系,科学没有被作为民主的支撑来看待,没有被作为与民主并行之另一轮来看待。”进而指出:“没有‘五四的科学精神行开天辟地之功,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是没有可能性的,中国‘人的现代化也是没有可能性的。‘革命是开路,‘科学是建设的。而‘五四时期的湖南社会很少有人能在这样的一个层面理解科学的价值……只要不把科学上升到一种精神、主义、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位置,科学就不可能与民主处于‘并重的位置,处于如‘车之两轮的位置。”{4}这段精彩论述,确实发前人所未发,是田先生的一个新创见。在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今天,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能打仗,打胜仗”所针对的严峻国际局势面前,这一创见确实是益人神智、发人深思,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作为湖湘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弘扬者,包括鄙人在内,大多对湖湘文化有一种浓厚的挚爱甚至偏爱,更愿意大谈湖湘文化的优点与其伟大的正能量,而不太愿意谈它的缺点与负作用,即使谈到也是轻描淡写,很少深入展开。特别是对湖湘文化所培育出来的伟大领袖人物毛泽东,无论是出于湖南乡情或是长期形成的历史政治因素,我们更多的是仰视与崇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发展,“个人崇拜”与“两个凡是”精神枷锁的冲破,尤其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公布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历史功过作了新的科学评价与历史定位,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学术理论界在高度肯定毛泽东伟大历史功勋的同时,也敢于并开始研究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重大失误及其原因。随着这种学术研究的深入,海内外不少学者把研究的视角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一生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且从其青少年时代一直扩展至其晚年,已经取得了一批又一批重大成果。田先生这部新著也是以毛泽东作为“一个研究的范本”,集中研究分析了湖湘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及其对毛泽东一生丰功伟绩与晚年失误的深刻影响,得出了这样深刻的结论:“它(湖湘文化)既传承着诸如‘政治本位、‘经世致用、‘原道精神这样的基因,又经时代的熔炉锻炼而获得新质,它有成就伟业的强大生命力,又有造成悲剧的性格因子。毛泽东就是一个范本……湖湘文化对于毛泽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它使毛泽东的人格最早形成,使毛泽东的志向抱负最早萌生,它冶炼了毛泽东的思想、意志、性格和超人的毅力,它赋予了毛泽东一种成就伟业、不负此生的胸怀。但‘政治本位导致了他对阶级斗争的某些误读,‘经世致用导致他的政治实用主义及对知识分子的轻视,则都是‘失足之恨。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互动关系的研究,或许我们能对地方报刊与一种区域文化互动关系的某些规律有一些了解,对一种区域文化传承的规律有一些认识,对毛泽东这一伟人成败得失的文化成因能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作出一点解读。这是一个醒目的立在历史驿道上承先启后的坐标,在历史的滚滚烟尘中,它至今巍然耸立。”{5}这一结论,作为田先生的一家之言,尚有值得进一步从学术上探讨的广阔空间。但是,田先生这种承先启后,涤旧创新的求索精神与理论胆识,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创新,思想观念与社会习俗的更新,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创新,都是颇有启示意义的。
三、必须有“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学术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都需要有一种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6}在湖湘文化研究领域也同样需要这种“诚实和谦虚的态度”。在这种学术研究中,无论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还是提出新的学术创见,甚至创立新的学术体系,“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7},即在前人已经达到的认识水平上继续前进。它不可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一片空白上进行新创造。这就不仅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与参考资料,也需要广泛地借鉴、引用、吸收学术界已有的思想成果,包括古今中外和同代健在的学者(不管他学术职称高低,比自己年长还是年轻)的思想成果。在参考、借鉴特别是吸纳别人学术成果的时候,就需要有这种“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在吸收或发挥别人某一观点或论述的时候,要诚实地说明其来源,注明其出处,否则就是掠人之美,甚至是剽窃抄袭!近年来,学术界追名求利、急于求成的浮躁之风日益蔓延,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现象已累见不鲜,学术打假已刻不容缓!针对这种学术界的不正之风,我在拙著《中西冲突交融中的湖湘文化》一书《后记》中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作为最早从事湖湘文化研究的一名小兵,我不敢自诩‘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创造了什么‘新体系,但却颇有毛主席在《咏梅》词中所吟唱的那种精神感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各种珍宝不胜枚举。至于其中哪个新观点,新创见究竟是何人最先提出,出自何著?我想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各种著述出版、发表时间先后的对比中,得出自己公正的结论。我只希望学术界的一些朋友,在其著述中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时最好注明出处,以体现学术科研的诚实与严肃,以避免剽窃之嫌!”{8}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学术界的大多数朋友还是诚实严肃的,田中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诚实谦逊的学者,在他的所有学术著述中凡是吸收、引述别人学术成果的地方,都非常严肃、规范地注明了出处。在他的第一部研究湖湘文化的专著《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中引用拙著《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的引文有三处,都注明了出处。在这部新书后所列的七十多部参考文献中,我的专著也有两部。这令我非常感动,因为在此之前我曾多次遭受被侵盗的困扰。撇开那些观点相同或内容相似的文章不说,我指的是那些整段抄袭而不注明出处,有的甚至是通篇抄袭而只是改个题目。这当中各个年龄层的朋友都有,不仅有刚刚起步的青年,也有已经成名的教授(在此暂不一一点名,希望他们能自我反省)。引用别人的成果必须注明出处,这是学术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但在学术造假日益泛滥的今天,指出并痛斥这种不正之风,却的确很有现实意义。当年左宗棠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近人著书,多简择易成而名美者为之,实学绝少。仆近阅新书,殆不啻万卷,赏心者不过数种已耳。学问之敝,人才之衰,此可概见。”{9}这还是一百多年前的板刻印刷时代,在高科技、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有些人出一部书,从网上搜索拼凑到印刷成书,只需要几星期甚至几天时间。这种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滥竽充数之作,却被冠以各种赫然醒目的新书名而充塞图书市场。这不仅造成了大量出版资源与国家资财的浪费,也浪费了广大读者宝贵的阅读时间,特别是蒙蔽与误导广大青少年读者,致使谬种流传,遗害匪浅!
对抗与改造这种造假之风的最好法宝,就是“诚实”二字。这也是湖湘文化最宝贵的思想资源之一。湖湘文化的近代代表人物曾国藩就曾大力提倡:“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10}在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讲堂录》中,也记有曾国藩这样的言论:“涤生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11}蔡锷在其所编《曾胡治兵语录》中对曾氏主张的“诚实”二字体会殊深,他沉痛地指出:“吾国人心,断送于伪之一字。吾国人心之伪,足以断送国家及其种族而有余。”{12}所以,他极力主张:“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13}在今天,就特别需要一批有良知的诚实学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与刻苦钻研拿出一批有自己真知灼见的精品力作,来驱逐那些欺世盗名的滥竽充数之作,一扫那“遮天蔽日”的有害雾霾,还学术界一片纯净的蓝天,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能呼吸到有益的清新空气。
还应指出的是,田先生的诚实,不仅表现在他引述别人研究成果的学术规范上,更表现在他能够耐清苦,耐寂寞,老老实实做学问,孜孜不倦求真理的刻苦攀登与创作精神上。正如他在十多年前的2000年所真诚袒露:“身居岳麓20余载,满山的忠魂是我神交的先贤……面对浩气长存的他们,我深感我有发扬光大湖湘文化的一份神圣职责。”“事情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做起来了。凡课题涉及到的书籍资料就一本本一篇篇去读它,凡应该讨教的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就一个个去拜访他。尤其是进行创造性思考,更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14}这是只有亲力亲为者才能发出的真实感言。田先生曾长期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不仅肩负着行政领导工作,还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学之余还曾主办过“书山论坛”等很多学术活动,他的学术创作大概主要是靠晚上的时间去进行了,这需要牺牲多少宝贵的睡眠啊!他说的“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决非虚言。从他写出第一部湖湘文化研究的专著《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到出版这部新著,整整13年过去了,田先生确实是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来从事他的学术研究与创作。也只有这种一以贯之、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才能创造这样高质量、有创见的学术精品。作为同样研究湖湘文化达30多年的同道,令我自内心发出:“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湖湘文化作为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富矿,尽管经过大批学者的多年挖掘,已经取得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但这仍只是冰山之一角。只要我们去继续认真开采,向新的广度与深度进军,无疑会有一大批新的发现、新的创造不断涌现出来。近年来就已经涌现出了一批这样的新成果,除了我在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些名家大作与田先生的这两部专著,还有岳麓书院丁平一女士的《湖湘文化传统与湖南维新运动》,周秋光先生的《湖南慈善史》、《湖南社会史》等等,都是史学领域的创新之作,限于本人的涉猎范围,在此很难一一列举。我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解放的历史征程中,光辉灿烂的湖湘文化已经发挥了威力无比的巨大历史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湖湘文化仍将继续发挥出新的巨大无穷的精神力量!
注 释:
{1}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第3页。
{2}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40页。
{3}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52页。
{4}{5}田中阳:《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互动关系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65页,第364页。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7页。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6页。
{8}彭大成:《中西冲突交融中的湖湘文化——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抉择》(下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28页。
{9}罗正钧:《左宗棠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第23页。
{10}{12}{13}蔡锷:《蔡锷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2页,第65页,第68页。
{11}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581页。
{14}田中阳:《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第390-393页。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fact that the Study of Huxiang Culture has been greatly fruitful,how to deepen it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remains a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r. Tian Zhongyangs newly published book“The Historical Coordinate Axis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wev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e must develop a new field of the study of the Huxiang culture,discard what is not useful and healthy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some new ideas which are realistic and full of enlightenment. In order to do all these well,people must take an honest and prudent attitude towards its study.
Key words:Huxiang Culture;an example;development;innovation
(责任编校:文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