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2014-07-09徐世东
徐世东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才能做到生活化教学呢?现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和主体作用,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诚信是金》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动画版的寓言故事“狼来了”。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窃窃私语,关键时刻拍手称快。接着笔者让学生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学生激情满怀,讨论得很热烈。在不知不觉中,笔者已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进入了新课的学习阶段。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创造民主、平等、文明和谐、自由开放、轻松愉快的生活化课堂环境
1.师生关系生活化。新课改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淡化权威形象,以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师生交流合作的互动平台。教师要与学生民主交流,平等对话,向学生敞开心扉,不仅要和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交流,更要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沟通,尤其要向学生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就是自己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大胆交流、热烈讨论、合作探究。因此,师生关系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内容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人教版)《灿烂的文明之花》时,笔者首先组织学生表演了一个名为《插队》的小品,还原了学生排队打饭的生活场景。表演的学生将插队者、插队者后面的同学以及排队者的神情、动作、语言表现得惟妙惟肖,对“不文明”这一主题揭示得入木三分。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3.教学方式生活化。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开放型课程,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自觉自愿地把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需要。思想品德课可以采用讨论、辩论、演讲、开展活动、社会调查等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人教版)《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一课时,笔者就采用了辩论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组,每个小组推选组长一人,辩手若干人,对“艰苦奋斗是不是过时了”这一主题展开辩论。每个辩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明辨了是非,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开展生活化的活动,通过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走访老红军、老革命,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对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作为农村学生,每周离家上学、从学校回家,都应该向父母打招呼;周末要帮父母干至少两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周和父母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活动。并要求学生及家长做好记录,经核实后装进学生的成长档案袋。这样,学生就会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