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的提问原则

2014-07-09赖兆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民族区域原则知识点

赖兆平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新版高中政治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知识体系、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始终充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促使他们循着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促进他们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应如何使课堂提问科学、有效呢?笔者认为应贯彻以下原则。

一、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次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别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样适用于课堂提问。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或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学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果问题过难,学生经过苦思冥想后仍然不能回答,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提问必须贯彻难度适中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但有时教学中又必须向学生提出个别较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成数个难度递增的问题,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就好比帮学生搭个梯子摘桃子。

如在讲授高一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时,为了联系第一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顺利衔接,需要向学生提问:“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此时教师可以将上述问题分解成这样三个问题:“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大家还记得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吗?”“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最终得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为了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三个基本原则”还有“一个基本制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

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提高教学效率,但课堂中过于频繁地提一些没有启发性的简单的问题,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有的老师一节课中竟有数十次提问,但都是一些浅易的提问,如“是不是”“懂不懂”“对不对”等等。而学生则是拖长声音、心不在焉地回答“是——”“懂——”“对——”。科学、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即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如高一政治生活“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中,有一个知识点是“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教授该知识点时,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写下“我国积极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然后问学生:“这句话对吗?”许多学生回答“对”。笔者再问学生:“看仔细一点,对吗?”有的学生看得比较仔细,发现黑板上的句子少了“社会”两字。于是笔者再追问学生:“少了‘社会两字,句子的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仍然不确定答案,笔者告诉学生黑板上的这句话是错误的。于是再问学生:“为什么不能说成‘积极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让学生明白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一种有神论。而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无神论体系。两者不可能相适应,如果说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其实质就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这显然违背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指:引导宗教界人士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和人民,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两个问题是不同的。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提问应有趣味性

如果教师善于提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就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中“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知识点时,首先以陶朱公做生意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学生:“大家都听说过美人计和西施吧,但你们知道这是谁策划的吗?范蠡(后改名陶朱公)。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智谋,而且也很会经商。陶朱公在做生意时,就是在夏天买皮、旱时买船,然后等到冬天把皮卖出去、涨水时把船卖出去,从而获取了大量利润。同学们请说说,陶朱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为什么能获取大量利润?”学生回答:“因为夏天热,没人买皮,旱时没人用船,所以价格便宜,到了冬天人们都穿皮衣过冬,到了涨水时人们都要用船,所以价格贵。”此时再跟学生讲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就显得顺其自然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引出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而且也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历史知识。

四、课堂提问应注意发展性

通常情况下,教师提问时会选择自己认为能够正确应答的学生,对于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较少提问,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则要求学生坐下,继续挑选学生回答问题,直到得到教师满意的答案。笔者认为,提问的目的不在于得出正确答案,而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于通过问和答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解疑的品质和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恰当的评价,尤其是平时成绩差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带着失败的感觉坐下,否则会使他们形成“我不行”的心理定式,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教师应该多加铺垫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得出正确答案,应该多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体现出来的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和创新思维。

课堂提问要做到科学、有效并不容易,除了教师要钻研教材之外,更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同时还应充分掌握学生的智力状况、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知识基础和心理差异等情况。只要教师能勤于学习和观察,就能逐步掌握提问的原则,最终达到新课改条件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林崇德.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刘建国.思想政治课过程探究式教学浅谈[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

[5]赵宇博.有效性——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J].数学通讯,2000(17).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原则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完善
历史的抉择: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