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如何提高领导能力

2014-07-09杨静美

声屏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舆论公众领导

□杨静美

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管理能力以及与民众沟通的艺术水平,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新媒体对执政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媒体以它独有的信息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挑战传统的话语体系,改变了党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方式。新媒体对执政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决策方式面临着挑战。新媒体为民意诉求提供了重要的表达和交流平台,并由此聚合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对政府决策进行干预。政府决策面临着由单纯的精英式决策向与公民协商共同进行决策的模式转化。

二、社会监督能力加强。新媒体使社会监督更加直接、便捷、广泛和深入,极大提高了社会对于公共权力监督的能力。一方面,新媒体极大地丰富和加快了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速度,人们能够迅速地在第一时间获得各种来自一线的新闻信息,可以更多、更快地了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所作所为,而新媒体便捷的互动交流性,极大地提高了公民要求公平、公正以及保障自身权利不受侵犯的民主意识,增强了对公共权力监督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性与自觉性。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公众舆论自我议程设置功能,使政府不作为行为、权力滥用行为以及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聚集,并放大为强大的社会舆论给政府施加压力,促使政府进行追究和处理。

三、政务公开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享有知情权是公众参与决策和对公共权力监督的前提条件,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社会监督能力的提高,政务公开、透明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迫切的要求。但公众认同的政务公开并不是政府官本位地对相关政府文件、政府部门组织分工及职能等的简单公布,而是要求政府必须本着履行服务型政府职责的态度,主动与公众进行沟通与对话,将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过程和各项决策(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的投入情况、公共服务的实施情况,公共服务的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和效益指标等)进行公开,对关乎公众利益、涉及公平正义的政府活动,以方便公众获取和解读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供公众评议和监督。

四、对意识形态管理形成挑战。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中国社会已出现新的舆论形成、发展机制。在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等方面,传统媒体正逐步让位于新媒体。网民对社会的真实印象、对公共权力的真实评价,往往更倾向于新媒体的表述。当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诉求不断积聚,在一定时间内突然迸发,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能会超过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如何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将考验领导干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水平

目前,部分领导干部对新媒体存在诸多不适应:一是网络知识缺乏。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不会使用电脑的基层领导干部比例比较高,尤其是40岁以上的领导干部,不会使用网络论坛和微博、微信比例更高。在此状况下,一旦出现本单位或本部门的负面消息,就缺少有效的应对预案和措施,最后演变成网络事件。

二是部分领导对新媒体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认为引导舆论还主要靠传统媒体,对新媒体是“重视有余、正视不足”。当涉及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出现在网络上时,不敢正面接触网络媒体,千方百计阻止网络报道,最后反而把事件闹大。面对新媒体,缺少尊重和配合意识,敷衍应付,不提供真实情况,不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反映事实真相。缺少与新媒体沟通的心态和水平。

2013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新媒体是我国最为主要的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类型。与传统的新闻媒介相比,新媒体传递信息的即时性、全面性和延展性,为政策宣传、社会动员以及社会危险预警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条件。新媒体打开了公众话语权的大门,为普通民众反映诉求、参政议政搭建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平台,进一步畅通了与公共权力的沟通渠道,有效消融了误解、化解了怨气,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为社会信息传播、危险预警的重要阵地。也成为加强舆论监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

领导干部要充分的认识到新媒体的价值和积极作用,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网络民主的发展,新媒体的影响力必将越来越大。

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新媒体的管理水平

新媒体信息传播和话题聚焦有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处理和把握控制得不好,很容易对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领导干部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途径,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质。首先要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如今媒介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有传统媒体还有新媒体,信息的获得方式异常丰富。各种媒介各具特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何异同,如何熟悉它,使用它;面对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如何过滤它,捕捉它;对各不相同的信息,如何辨别它,评估它。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提高新媒体的媒介素养绝不是只会使用那么简单,还要会鉴别,要善用新媒体,不断探索信息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

其次是既要认识到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还要认识到新媒体的负面作用。新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社会的预警者、政府的监督者和公众参政议政的平台,对于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媒体间竞争的需要,一些新媒体特别是非主流新媒体会出现捕风捉影捏造假新闻的现象。此外,就新媒体而言,它的开放性使每一个网民实际上都成为了新闻发布者或新闻制造者,这里面也包含了大量虚假新闻和不严肃消息,并有可能以病毒式传播,短时间内即可形成“舆论风潮”,对组织和领导干部构成危害。作为领导者,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加以明辨。

二、要学会善待新媒体。学会善待媒体,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能够与媒体相互理解、相互合作、谋求共赢。领导干部与媒体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新媒体。要认识到新媒体是政务公开的一种重要方式,运用新媒体推进政务公开是最迅速、最广泛、最透明,也是最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的途径。要重视新媒体,将新媒体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建立起党委政府、媒体、百姓的沟通渠道;要关心新媒体,对本地新媒体要经常性沟通指导,对外地新媒体更要尊重,为媒体采访报道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要依靠新媒体,发挥好新闻媒体正面宣传的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发挥好新闻媒体热点引导的作用,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牢牢把握话语权。

其次是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新媒体。要认识到新媒体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领导干部应主动适应全媒体背景下的监督环境,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政治素养,养成在媒体关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习惯。新媒体还是民意沟通的桥梁纽带,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政府能够准确全面体察民情,疏导情绪,沟通思想,促成共识,从而做到政府、媒体和民众的良性互动。

领导干部要适应并及时主动地向媒体通报工作情况,提供权威真实的信息源。还要认识到新媒体报道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对有失偏颇的报道,应以宽容的心态、善意的态度搞好沟通;对于批评性报道,应把它作为改进工作、完善举措、提高自我的新起点、新机遇,敢于在公众面前主动承认错误,开展自我批评,并及时地将改进工作后的新变化、新成绩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出去,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提高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首先,要借新媒体之力做好正面宣传。新媒体表达的信息和舆论形成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反映的是原生态的民众的声音,因而新媒体舆情是社会上各种矛盾最直接的反映。领导干部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舆情,并由此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把应对媒体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消除面对媒体时的恐惧心理,不断提高同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同时领导干部要顺应新闻规律,运用传播技巧,通过新闻发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调动媒体的兴奋点,使媒体自觉地围绕政府部门所发布的议题来进行报道。

其次,要利用新媒体抢占舆论先机。领导干部作为舆论宣传的领导,要时刻把握导向,让主流意识得到顺畅的传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的张扬。领导干部必须亲身加入到新媒体社会中来,以普通人的身份参与新媒体活动,成为新媒体虚拟社会中的网络人。领导干部还应当充分抓住引导舆论的有利时机,因时、因地、因媒制宜的巧妙使用新媒体传播真实的信息、真实的声音来引导舆论,抓好正面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迅速、影响巨大的积极作用。

再次,要借新媒体之力做好形象塑造。公众对自身经验范围外的事物的印象主要来源于媒体,因此领导干部要塑造个人及所处组织机构的良好形象必须借助大众媒介。危机事件的爆发最能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媒体捕捉的新闻素材和报道线索。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以加速度迅速蔓延,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对突发危机事件进行梳理和引导,会使突发事件进一步恶化,造成新一轮危机。在危机事件中平息事端、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变“危机”为“转机”。领导干部应该学会借新媒体之力来塑造形象,例如新闻发布、开微博、发微信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舆论公众领导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