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
2014-07-08汪汉新王芳苏开友朱翠涛
汪汉新,王芳,苏开友,朱翠涛
中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武汉 430074
◎信号处理◎
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
汪汉新,王芳,苏开友,朱翠涛
中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武汉 430074
针对IEEE 802.16e标准QC-LDPC码的码长和码率有限,及其采用的准双对角线结构包含大量度为2的变量节点导致较高错误平层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的快速编码算法,可以灵活地扩展码长和码率的范围,改善纠错性能,降低编码复杂度,适合于变速率的自适应传输系统。
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对角线结构;度分布;编码复杂度
1 引言
QC-LDPC码结构简单,易于高效编码,适合硬件实现,因此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IEEE 802.16e QC-LDPC码[1-5]。然而标准QC-LDPC码中的码率和码长数量有限,在IEEE 802.16e中只有1/2,2/3,3/4和5/6总共4种码率,码长也只有19种,最小为576,最大为2 304,步长为96,严重制约了LDPC码的实际应用范围,不能满足自适应传输系统中码长和码率灵活变化的要求。另外,标准QC-LDPC码通常采用准双对角线的下三角结构,编码效率和误码性能不太高。虽然通过最大化ACE和最小误码率准则等算法对QC-LDPC码的循环移位次数和度分布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纠错性能,但是算法的复杂度较高,且无法连续对一系列不同码长进行优化[6-8]。另外,为实现快速编码,学者们也相继提出了几种准双对角线的改进结构,如三对角线结构、新下三角结构和后向迭代结构。然而三对角线结构要求严格,不能灵活变化,新下三角结构和后向迭代结构包含大量度为2的变量节点,会导致较高的错误平台,并且这些改进结构的QC-LDPC码大多码长和码率受限,达不到灵活变化的要求[9-13]。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的构造方法,通过滑动矩形窗实现码长和码率的灵活变化,采用去对角线法实现优化度分布,并通过调整准三对角线结构的第三条对角线的位置来消除部分度为2的变量节点,达到降低错误平层的目的。
2 滑动矩形窗结构
2.1 H b1矩阵的滑动矩形窗构造法
LDPC码由一组循环移位矩阵构成,其校验矩阵H的置换子矩阵的下标Sij构成的矩阵Hs的结构如式(1):
其中,Sij(1≤i≤m,1≤j≤n)∈(-1,0,N)表示矩阵中第i行第j列置换矩阵的循环移位次数,-1表示零矩阵,0表示单位矩阵,正整数N表示单位矩阵的循环右移位矩阵;若扩展因子z表示置换矩阵的维数,则Hs扩展后的H矩阵大小为mz×nz。
在QC-LDPC码的H矩阵的构造中,最重要的是避免4环的存在,若循环移位次数Sij满足式(2),且z满足一定值时,则构造的矩阵无4环。
基于准双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的基本校验矩阵Hb可表示为式(3)~式(5)。
其中,Hb1和Hb2分别为Hb矩阵中的信息比特部分和校验比特部分;Hb1是无4环的稀疏矩阵,大小为mb×kb;Hb2是一个固定的双对角线结构的近似下三角矩阵,大小为mb×mb,矩阵中的0和-1分别表示单位矩阵和零矩阵,b(1)=b(m)=bm(bm为小于z的素数),b(r)=0。
根据式(2),由Hs矩阵可根据式(6)构造无4环的Hb1,对应的z值应满足式(7)。其中,1≤i≤m;hf为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的值;ct为第一行公差;rt为第一列公差;m和k分别为Hb1矩阵的行值和列值。
由于码率R=k/(k+m),因此只需改变m和k的值即可实现码率和码长的改变。例如当m=k=6时,则码率R=1/2,最小码长可达6×62=372,步长为12;若要得到R=1/3码率,则在m不变的情况下,只需将k值变为3,在Hb1矩阵中相当于删除其中3列,相应的最小码长为9×16=144,步长变为9;或者将m和k的值变为4和2,则相当于删除其中2行和4列,最小码长变为6×7= 42,步长为6。可以看出,无需重新构造,只需删除一定数量的行和列即可实现码率和码长的灵活变换灵活。同时通过修改hf、ct和rt的值,能构造出不同z值和Hb1矩阵,其最终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这三个值的选取可在误码率和迭代次数之间权衡。例如,当hf=1、ct=0、rt=1时,构造得到6×6的矩阵如图1中实线矩形窗覆盖的矩阵。而当hf=3、ct=1、rt=2时,得到如图1中虚线矩形窗矩阵。矩阵的变化在图1中相当于实线矩形窗向右和向下各移一位到虚线矩形窗的位置,类似于矩形窗在Hs矩阵中滑动,因此称为滑动矩形窗构造法。
图1 矩阵H s与滑动矩形窗
滑动矩形窗构造Hb1矩阵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式(6)设计一个大小为m×k的矩形窗矩阵。
(2)根据扩展因子z,确定矩形窗在Hs中平移的位置。
(3)将滑动矩形窗覆盖的元素作为Hb1矩阵,与m×m的固定结构矩阵Hb2合并得到矩阵Hb。
采用滑动矩形窗构造法,在构造Hb1矩阵时,要求的z值更小,可以实现码长和码率灵活变化的QC-LDPC码,非常适合于变速率的自适应传输系统。
2.2 H b1矩阵的对角线优化方法
在滑动矩形窗构造方法中,若直接采用覆盖的矩阵作为Hb1,则构造出的QC-LDPC码中的行和列的度数相同,相当于规则LDPC码,误码率性能较差。因此本文通过去对角线优化法,将矩阵修改成具有不同度数的矩阵,能进一步提高LDPC码的纠错性能。具体方法是,将滑动矩形窗构造方法得到的Hb1矩阵中若干对角线元素用-1代替,即将这些位置的置换矩阵用零矩阵代替,实现度数分布的优化。例如将图1实线矩形框中的元素进行修改,得到如式(8)的H˜b1矩阵,经过和Hb2矩阵合并得到如式(9)的Hb矩阵。
通过滑动矩形窗构造Hb1矩阵及其对角线优化法,在实现码长和码率的灵活变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QC-LDPC码的误码率性能。
3 准三对角线结构
3.1 H b2矩阵的准三对角线构造法
QC-LDPC码大多采用准双对角线的近似下三角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和误码率性能,需要对准双对角线结构的Hb2矩阵进行优化。现有文献中对Hb2的优化主要有三对角线结构、新下三角结构和反向迭代结构。在三对角线结构中,有三条对角线元素不为-1,其中一条元素为0,另外两条为自然数,这两条对角线元素的值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因此码长和码率受到限制;在新下三角结构中,除第一列有三个元素不为-1外,其余列中有两个元素不为-1;在反向迭代结构中,两条对角线位置元素为0,其余位置为-1;并且在新下三角结构和反向迭代结构中,度数为2的变量节点占了绝大部分,会导致较高的错误平层。针对这些结构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准三对角线结构的H˜b2矩阵的构造方法,如式(10)。其中,r(i)∈0,r(1)和r(l)分别表示第三条对角线的起始和终止位置,H˜b2矩阵的元素只有0和-1,且只有三条对角线上的元素为0;要满足无4环的条件,r(1)的行值应不小于3。
从式(10)可以看出,与三对角线结构相比,准三对角线结构具有灵活调整第三条对角线位置的优点,并且随着H˜b2矩阵维数的增加,第三条对角线可供选择的位置也随之增加;与新下三角结构和后向迭代结构相比,准三对角线结构能够消除一部分度为2的变量节点。由于第三条对角线位置选择的不同,其度分布也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合适地选择第三条对角线位置来优化QC-LDPC码的度分布,从而提高误码率性能。
根据滑动矩形窗构造法,取m=9、k=9构造Hb1,并采用准三对角线构造法构造Hb2,合并后得到Hb矩阵如图2。其中,斜线表示的第三条对角线有6种可供选择,当第三条对角线取其中的某一种,则该对角线上的元素-1由元素0代替。
图2 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的H b矩阵
3.2 基于准三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的快速编码算法
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的快速编码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将信息比特s和校验比特p分段,每段长度为z,码字序列c如式(11)。
其中,kb=k/z;mb=m/z。
步骤2根据校验矩阵方程H·cT=0得:
其中,cr为˜b2矩阵中r(1)的行值;Zb1(i,j)为矩阵˜b1第i行第j列的置换矩阵。
步骤3由步骤2得到的 p=[p1p2… pmb],再加上信息比特s,最终得到编码码字c。
在准双对角线结构中,p1的计算式为:
显然,式(12)中的计算量要小于式(14),由此可知,准三对角线结构编码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低于准双对角线结构,更适合于硬件实现。表1给出了准三对角线和准双对角线结构编码算法的p1运算量比较,其中LDPC码的码率为1/2、码长为n、扩展因子为z。
表1 两种结构编码算法的p1运算量比较
4 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QC-LDPC码的仿真
采用快速迭代编码算法,BPSK调制,LLR BP译码[14-15],迭代次数20次,在AWGN信道下对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进行仿真,同时和IEEE802.16e标准QC-LDPC码进行比较。
表2给出了m=6,k取不同的值时使用滑动矩形窗构造QC-LDPC码的参数。从中可以看到码率范围从1/7到5/8,且码长按照不同的步长从42到816变化,码长和码率的变化非常灵活,因此可以满足自适应传输系统的需求。
表2 滑动矩形窗构造QC-LDPC码的参数
图3是在相同码率的情况下,不同度数的基本校验矩阵在对角线优化方法前后的性能对比。可以看出在度数不大于6时,优化后的性能改善不大,但当度数大于6时,对角线优化方法的性能优势明显,QC-LDPC码的误码率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图3 对角线优化前后的误码率性能比较
表3给出了滑动矩形与文献[13]和802.16e标准QC-LDPC码的各项指标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802.16e标准的LDPC码的码率只有4种,码长以96为步长从576到2 304共19种,文献[13]的码率从1/4到3/4,最小码长为336,步长为4到9。而滑动矩形窗QC-LDPC码,其码率没有限制,且最小码长为42,步长为4,结构化的设计和改进的算法,可实现码率、码长的灵活变化,提高可用QC-LDPC码的范围,更适合于变速率的自适应传输系统。
表3 滑动矩形窗与802.16e标准QC-LDPC码的参数对比
根据图2中的Hb矩阵,选择不同的第三条对角线,对构造的QC-LDPC码进行误码性能分析。其中仿真帧数为300,码长为1 152,码率为1/2,扩展因子z=64,仿真结果如图4。可以看出,第三条对角线选择II或III的误码性能最好,VI的误码性能最差,这是由于第三条对角线的不同,得到的LDPC码的度分布也不同。随着码长的增加,准三对角线结构的第三条对角线的选择更多,度分布的变化更灵活,接近好的度分布的机会也越大,因此准三对角线结构具有更加的灵活性。
图4 不同的第三条对角线的QC-LDPC码误码性能
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QC-LDPC码和IEEE802.16e标准LDPC码在不同码长情况下的误码性能比较结果如图5。其中,码长取576、960和1 152三种,仿真帧数分别为1 000、500和300,码率为1/2。可以看出,在码长为576时,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的误码性能较差,但在码长为960和1 152时,其性能接近于802.16e标准LDPC码,甚至在高信噪比时,其性能还要好于标准LDPC码。
5 结束语
图5 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QC-LDPC码和802.16e LDPC码的误码性能比较
本文提出的基于滑动矩形窗和准三对角线结构的QC-LDPC码的构造方法以及快速迭代编码算法,设计简单且易于硬件实现,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误码性能在低信噪比时接近802.16e标准QC-LDPC码,在高信噪比时甚至要好于802.16e标准QC-LDPC码,并且可实现码率、码长的灵活变化,提高可用QC-LDPC码的范围,更适合于变速率的自适应传输系统。
[1]Fossorier M P C.Quasi-cycli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from circulant permutation matrices[J].IEEE Trans on Info Theory,2004,50(8):1788-1793.
[2]Tanner R M.A recursive approach to low com p lexity codes[J].IEEE Trans on Info Theory,1981,27(5):533-548.
[3]Zhang Fan,Mao Xuehong,Zhou Wuyang.Girth-10 LDPC codes based on 3-D cyclic lattices[J].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08,57(2):1049-1060.
[4]Kim S,Chung H.On the girth of Tanner(3,5)quasicyclic LDPC codes[J].IEEE Trans on Info Theory,2006, 52(4):1739-1744.
[5]Wang Yige,D raper S C,Yedidia J S.Hierarchical and high girth QC LDPC codes[J].IEEE Trans on Info Theory,2013,59(7):4553-4583.
[6]Kang J,Fan P,Cao Z.Flexible construction of irregular partitioned LDPC codes with low error floors[J].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05,9(6):534-536.
[7]M yung S,Yang K.Lifting methods for quasi-cyclic LDPC codes[J].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06,10(6):489-491.
[8]Sharon E,Lisyn S.Constructing LDPC codes by error m inim ization progressive edge grow th[J].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2008,56(3):359-368.
[9]彭立,朱光喜.QC-LDPC码的置换矩阵循环移位次数设计[J].电子学报,2010,38(4):786-790.
[10]郭锐,胡方宁,刘济林.一种低差错平底线性复杂度的QC-LDPC码构造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1,16(6):87-93.
[11]韩辉,刘磊,詹磊.一种码率码长灵活变化的QC-LDPC码[J].无线通信技术,2009,18(4):1-4.
[12]Xu Y,Wei G.O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si-systematic block-circulant LDPC codes[J].IEEE Commun Letters,2007,11(11):886-888.
[13]Wai M,Francis C,Chi K.A class of QC-LDPC codes with low encoding complexity and good error performance[J].IEEE Commun Letters,2010,14(2):169-171.
[14]张民强,李存华.基于可信度信息的改进加权比特翻转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31):112-114.
[15]佟宁宁,赵旦峰,吴宇平.一种改进的LDPC码的EBF构造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3):32-35.
WANG Hanxin,WANG Fang,SU Kaiyou,ZHU Cuitao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
QC-LDPC codes with slide rectangular window and quasi tri-diagonal structure are proposed, the more flexible code lengths and code rates of QC-LDPC codes are expanded by using slide rectangular window in the base check matrix, the degree distribution is optimized by the optimal diagonal method. The error floors of QC-LDPC codes are lower by using quasi tri-diagonal structure which appropriately selects the location of the third diagonal in the base check matrix to partly eliminate variable nodes of degree-2.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QC-LDPC codes can not only flexibly expandthe code lengths and code rates but also reduce the encoding complexity and improve the BER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quasi dual-diagonal structure in IEEE 802. 16e QC-LDPC codes, they are available and suitable for the adap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Quasi-Cyclic Low-Density Parity-Check(QC-LDPC)codes; diagonal structure; degree distribution; encoding complexity
WANG Hanxin,WANG Fang,SU Kaiyou,et al.QC-LDPC codes with slide rectangular window and quasi tri-diagonal structure.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14,50(17):186-190.
A
TP301
10.3778/j.issn.1002-8331.1310-04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07207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No.CZZ13001);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3CFB448)。
汪汉新(196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与编码、无线通信技术。E-mail:w anghx8888@163.com
2013-11-01
2014-02-20
1002-8331(2014)17-0186-05
CNKI网络优先出版:2014-03-03,http://www.cnki.net/kcms/doi/10.3778/j.issn.1002-8331.1310-0449.ht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