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07-07谢楠孙素芹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生活质量提高

谢楠 孙素芹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 选择1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 结果 实验组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自护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生活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7-145-04

Conduct education on diabetic patients' health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life quality

XIE Nan1 SUN Suqin2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Fourth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22,China; 2.Medical Insurance Section,the Hospital of Lixi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Lixin 236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ducting education on diabetic patients' health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life quality. Methods One hundred diabetic patients living in the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n=50) and the control group(n=50). Then ,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rmal nursing car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xtra education on diabetic patients' health. Results Through extra education on diabetic patients' heal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better command of the knowledge on diabet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uld care themselve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Education on diabetic patients' health could give the patients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 and decrease the diabetic complication and and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Key words] Diabetes;Education on diabetic patients's health;Life quality;Improve

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9200万,控制达标率不到40%[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发患者数逐渐呈上升趋势[2]。调查显示,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诊治。尤其2型糖尿病起病时较隐蔽,许多患者是在发生并发症就诊时才被发现患有糖尿病[3]。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因缺乏糖尿病基本知识和综合防治要领等,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则伴发多个器官的急慢性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生活质量下降。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识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月住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1(51.4±8.9)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4例,大学及以上16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1~76(51.4±8.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1例,大学及以上1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已诊断糖尿患者自入院次日至出院前日,我们每日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强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实施如下)。

1.2.1 评估及健康教育方法

1.2.1.1 患者入院次日 首先通过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客观全面的资料收集,了解评估其健康教育需求,与患者共同商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围绕糖尿病“五架马车”进行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指导。

1.2.1.2 方法 采用糖尿病课堂现场讲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病友座谈会等形式实施健康教育。

1.2.2 心理健康指导

1.2.2.1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 据调查,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自己病情不了解,也毫不在乎,认为自己身体无不适感觉,血糖不会高或血糖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整天抽烟、喝酒、吃零食,不运动,不了解饮食治疗的意义,致血糖居高不降;另一种是过分紧张,一旦查出患有糖尿病,则盲目地节食,水果也不吃,甚至有的需用胰岛素也不敢用,误认为会成瘾。终日担心受怕,给生活带来诸多烦恼。

1.2.2.2 针对性心理护理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我们即分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咨询与健康指导。对第一种不了解病情的患者:耐心向其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告知其长期高血糖易导致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尤其要让其了解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的重要性,与其共同制定适合个体的防治计划,并予实施。对第二种过分紧张的患者,通过有效沟通交流,使其懂得合理饮食、科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适当的药物治疗及定期的血糖监测等,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和延缓并发症发生;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地生活、学习、工作和长寿,并与其共同制定适合个体的防治计划,予以实施。

1.2.3 饮食治疗指导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控制好坏直接影响糖尿病治疗的效果。首要原则是控制每日总热量。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热量不足和热量过多的问题都很突出[5],二者均不利于其疾病的控制。长期以来,饮食治疗一直是糖尿病教育和治疗的难点,患者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很多。

1.2.3.1 膳食结构指导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饮食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15%[6]。日常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谷类、芋类、含淀粉多的蔬菜及水果类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鱼、瘦肉、蛋、大豆和豆制品类、乳类及乳制品以蛋白质为主;油脂及多脂性食物类以脂肪为主。通过健康教育,纠正糖尿病患者错误的饮食观念:即对主食控制过严,而对脂肪和蛋白质未予严格控制。教会他们合理膳食,减少脂肪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仅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还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7]。对其长期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1.2.3.2 每日总热量估算 根据患者体重、工作性质、劳动强度,结合平时食量等,通过演示并发放宣传册,教会患者及家属计算全天所需的总热量。见表1。

表1 成人糖尿病的热能供给量[每日keal/kg标准体重]

体重 卧床休息 轻体力劳动 中等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肥胖、超重 63(15) 105(25) 126(30) 146(35)

正常 84(20) 126(30) 146(35) 168(40)

消瘦、体重不足 105(25) 146(35) 168(40) 188(45)

1.2.3.2.1 食品换算法 如果仅告诉患者每天需要摄入多少卡热量和多少克营养素,患者会感到很抽象而无所适从。为了给患者饮食指导得更具体、更实用,我们耐心教会患者及家属食品单位的换算:一个食品交换单位(简称单位)=80kcal≈25g食品(即半两)。或采用小碗(250mL)、汤匙(10mL)等作为大致的衡量标准。如一个单位的熟面条约半小碗、稀饭约一浅碗、植物油一汤匙、马铃薯中等大一个、牛奶1/2瓶等,这样便于记忆,利于患者持久实施[8]。如饭后仍有饥饿感,可食入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每天可摄入300~500g,也可先吃蔬菜后吃主食。南瓜的热量较低,一个单位南瓜250g相当于米饭25g的热量,故可作为患者的副食品。新鲜水果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糖尿病患者也可享受吃水果的乐趣,但必须限量,如中等大的苹果、香蕉每天吃一个即可,一般在餐后或两餐之间吃较为合适。如病情尚未得到控制,血糖超过8.4mmol/L时,最好暂缓吃水果[9]。

1.2.3.2.2 三餐热量分配 可按早餐占1/5、午、晚餐各占2/5或三餐各占1/3的比例分配全天总热量。

1.2.4 药物应用指导及健康行为教育

1.2.4.1 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初步了解各类降血糖药作用、剂量、用法、适应证及其副作用,指导患者正确服用。

1.2.4.2 药物应用指导 教会患者自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正确记录血糖监测的结果,以利医护人员确定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1.2.4.2.1 监测频率 注射胰岛素或服用磺脲类药物每天应监测血糖1~4次;1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每天3~4次;调整药物或剧烈运动前增加血糖监测次数。

1.2.4.2.2 监测时间 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h、睡前及凌晨2~3时[10]。

1.2.4.3 教会应对措施 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教会其注射技术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1.2.4.4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如生活、起居有规律,忌烟酒;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各种感染等。

1.2.4.5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指导 我们发现由于患者的文化背景、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等方面的差异,有的患者对服用降糖药物有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如:服药后血糖降至正常就可以停药;服药后血糖正常就可以不用监测血糖;服降糖药治疗,就不用控制饮食。本组有1例年轻患者因不控制饮食致血糖居高不降,护士通过与患者多次沟通及有效地交流,及时了解了患者的各种想法,及时给予了正确的指导,最终血糖得以平稳控制。

1.2.5 运动指导 运动治疗与其他疗法配合进行,贵在坚持,注重个体化,掌握适度。国内外研究表明,合理的运动可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及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改善血脂代谢,促进血液循环[11]等,减少胰岛素和降糖药的剂量及其副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及冠心病)的防治,还能使人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增强自信心、自我感觉良好,提高生活质量。

1.2.5.1 运动方式和强度 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锻炼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等,其中以步行应用最广,饭后1h可步行30~40min。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但运动量应合适,即运动后应精力充沛、睡眠改善、不易疲劳等,否则必须重新调整运动强度及时间。

1.2.5.2 小腿及足部运动指导 告诉患者每天坚持30~60min的走路或腿部运动,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休息疼和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也可行下列运动:提脚跟——脚尖运动;弯膝——下蹲运动;甩腿运动。

1.2.6 足部护理指导 糖尿病患者中有15%~ 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及社会问题正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足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大多数患者出现显著症状、甚至已有肢端坏疽再来就诊,这不但增加了治疗困难,还使截肢的风险增加[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累及感觉神经,使足部保护性感觉丧失形成典型的无知觉足。因此教育患者每天用温水(不超过40℃)清洗足部,洗足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足部浸泡5~10min,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勿用力揉搓;此时趾甲较软易修剪,方法平剪为宜,勿太短太接近趾端,以免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勿赤足行走,不穿有破洞、打补丁的袜子。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买鞋要选择宽松、适合自己,使足趾有一定活动空间。与普通的平底鞋比较穿网球鞋可使足底中部压力减少31%~51%[12]。提高了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意识,本组无糖尿病足发生。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入院次日及出院前日,采用问卷形式对患者糖尿病知识及自护行为进行调查,糖尿病知识包括:一般知识、饮食、运动、用药及自我检测,总分100分;自护行为内容:总体饮食、具体饮食、运动、血糖测试、足部护理和吸烟,总分36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指标用()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x2检验。

2 结果

本实验组糖尿病患者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患者的自护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分)

组别 n 入院次日 出院前日 t P

实验组 50 72.20±17.70 84.90±12.02 -5.95 0.00

对照组 50 72.40±15.95 79.12±14.00 -5.36 0.00

t -0.38 -2.10

P 0.97 0.04

表3 两组患者自护行为评分情况(,分)

组别 n 入院次日 出院前日

实验组 50 10.35±2.51 84.9±2.86

对照组 50 10.03±2.31 16.72±1.94

t 0.44 -4.3

P >0.05 <0.01

3 讨论

我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益的健康教育,同时送给糖尿病患者易学易记的降糖五字歌:“保健五匹马(饮食、运动、心理、药物、自我监测与管理),饮食是老大,运动和药物,联合效更佳。饮食不嫌粗,蔬菜不厌杂,总量要控制,顺序颠倒它(先吃蔬菜,后喝汤,然后再吃鱼、肉、鸡蛋和主食)。零食少入口,烟酒莫粘牙,餐后多运动,适合体力佳(年纪大、并发症较重的患者,在运动、减肥治疗方面要适度)[13-14]。糖尿不可怕,怕你不懂它,医生是指导,缰绳自己抓。主动受教育,定时做检查,乐观加理性,血糖乖乖下。”深受欢迎,使其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行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的依从性有所提高,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培养了自我护理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使其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享有像健康人一样快乐长寿[15-16]。

[参考文献]

[1] 方洁.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8,22(2):25-26.

[2] 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等.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7-68.

[3] 何成.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85.

[4] 于靖梅,张兔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7,2(21):507.

[5] 李明子,喻颖杰,张明霞.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13.

[6]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主编.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3-74.

[7]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75-177.

[8] 俞茂华.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疗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9.

[9] 俞茂华.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疗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32.

[10] 张一波.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90.

[11] 申桂菊.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教育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73-574.

[12] 李明子,徐靖.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护理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9-881.

[13] 任建英.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认知程度的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180-181.

[14] 姚兰,贾竹敏,吉晖晖.浅谈糖尿病临床健康教育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6(1):148-149.

[15] 李秀枝.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5(16):162-163.

[16] 肖艳,王红,罗世坤,等.社区糖尿病前期(IGR)人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2,5(18):62-63.

(收稿日期:2014-01-17)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生活质量提高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