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2014-07-07张瑞华
张瑞华
借喻和借代是两种极容易混淆的修辞格。在语言形式上,这两种修辞都不出现本体,没有起连接作用的媒介词语,在应该出现本体的地方,都直接由喻体或代体充当,这两种修辞格的使用效果都是使表述的内容生动、鲜明、形象。二者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那么,应该怎样区分这两种修辞格呢?
首先,两种修辞格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喻这种修辞构成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借代这种修辞构成的基础是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祖国的花朵真可爱”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是借喻,用“花朵”比喻“祖国的少年、儿童”,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二者都具备“新鲜、美丽”的特点,它们是依靠相似点联系起来的。再如,“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一句运用的修辞同样是借喻,用“厚障壁”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内心的“隔阂”,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二者都具备“阻断、使无法沟通”的特点,他们同样是依靠相似点联系起来的。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鲁迅《药》)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是借代,借“驼背”代替“五少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这句运用的修辞也是借代,借“黄发垂髫”代替“老人孩子”。这两个句子里的借代,都是用部分代整体,借体和本体之间有“部分和整体”的相关性,但是没有相似性。
第二,所有的借喻都可以转述成明喻,即“……像……”这种形式,而借代不能。
比如,“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了大疙瘩。”(老舍《龙须沟》)这里“大疙瘩”运用了借喻的修辞,可以转述成明喻是“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难受,这种感觉像在心里堵上了大疙瘩。”再如,“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一句可以转述成明喻“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产生了隔阂,无法沟通了,这种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鲁迅《药》)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格是借代,我们不能说“五少爷”和“驼背”相似,再如,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我们也不能说“黄发垂髫”像“老人孩子”。
第三,借喻的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和借代的本体和借体的关系性质不同。
在借喻这种修辞格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是临时性的、松散的,借代这种修辞中本体和借体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紧密的。
比如“晶莹的珍珠从他的眼里滑落下来。”“珍珠”和“眼泪”原本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在这个比喻句中二者临时产生了相似的关系。而前面提到的“驼背”是指“五少爷”身体特征——后背弯曲,即驼背,驼背和五少爷是无法分开的。“黄发”原本指“老年人的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原本指“古时未冠的童子头发下垂”,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的头发,都和本体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尽管借喻和借代有着很多相似点,但是我们如果能够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区分,便可准确判断、区分这两种修辞的。
(作者单位:迁安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