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分子的面孔

2014-07-07张玲玲

名作欣赏 2014年34期
关键词:媚俗文坛批评家

知识分子的面孔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现在的文学杂志看得让人窒息,随手翻开一本,栏目还算琳琅,但进入阅读,从思想到语言,便是千人一面,众口同声,拧巴得让人不忍卒读,真有浪费时间之叹。作为一名编辑,每每闻此,我总会忐忑地迅速反观我们的杂志,是否进入了“让人窒息”一列。努力搜罗出一长串的名家名作,也便坦然了许多。且不说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读者,还总不至于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吧?

话虽如此,但编刊的经验一再提醒我们,能在如今热闹的文坛挖掘出思想性兼具可读性的作家作品也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目前文坛的“媚俗化”,缺乏自己独立精神,言之无物、无思想,甚至不说真话、实话,也确实让我们苦恼。明代书法家王铎说:“文要胆。文无胆,动即局促,不能开人不敢开之口……笔无锋锷,无阵势,无纵横,其文窄而不大,单而不耸。”我们看重的,正是这种锋芒毕露之文、恣肆纵横之文,以及于文字里蕴藉着思想的体温,可以照亮别人、给人启迪之文。

本期最大的看点正在两点:一者是对具体作品富有个性的赏读,如主笔头条,王宁紧贴自身翻译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经历,阐释了这一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对当今的意义,这本是符合我们鉴赏、品读、译介作品的一贯风格。二者,是以思想取胜,在对问题的阐述中彰显个性、体现作者“富丽的人性”之文。如“经典重读”栏目中的李衍明与孙仁歌文,以及“语文讲堂”中的孙绍振文。这些文章最大的特点即是针对文坛某个问题或话题出发,拒绝嫁接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从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主张,有理有据,彰显了做学问的严谨与精神的独立,因此可谓珠玉。如孙绍振一文,是对我们刊发的一组关于“美国语文观察”的回应,他对这组文章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在两者各具理由的博弈中,就“中学语文”的课本与教学问题,以及对下一代的人文教育问题,对读者应该有所启发,这在目前一派和谐互惠的文坛景观中,显得尤为可贵,因此,也为我们所重视。

此外,本期针对今年9期的“80后·文学新青年”专号,特邀几位批评家做了一组回应。这些批评家在当今文坛,均极具影响力,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无意于制造噱头,只希望不同代际的作家,就“80后”的创作,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好。在此,也对这些前辈老师说声感谢,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支持我们,这让我们很感动。正是您们和广大读者对我们的关注,才让我们更有动力。

米兰·昆德拉在一篇采访文章中批评“媚俗”,我想,作为知识分子,尤其应该努力在一个众相难辨的时代,露出面孔,在危机中觅得生机,才能避免生命在外界斑驳的“干扰素”之中,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欢

媚俗文坛批评家
新锐批评家
今日批评家
杨乃文 不媚俗的声音
媚俗是丑恶的渊薮
媚俗是丑恶的渊薮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