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上旬)2014年总目录
2014-01-29
《名作欣赏》(上旬)2014年总目录
“80后:文学新青年”专号(期·页)
反思围绕“80后”文学的种种成见/金理 黄平(09·05)
关于《胡不归》/笛安(09·11)
胡不归/笛安(09·12)
死去还是活着,这是一个问题——论笛安及《胡不归》/刘涛(09·21)
灵魂体操/戴潍娜(09·25)
仙草姑娘/戴潍娜(09·26)
青春的幻梦与轻盈的难度——戴潍娜论/丛治辰(09·28)
就语一下怪力乱神吧/飞氘(09·32)
蝴蝶效应(上篇)/飞氘(09·33)
“奇点时代”的“故事新编”——飞氘小说论/徐刚(09·36)
做梦与写作/甫跃辉(09·40)
骤风/甫跃辉(09·41)
时代的精神状况——甫跃辉阅读札记/项静(09·46)
从枯瘦的身体里开出丰润的灵魂之花/江飞(09·52)
沉重的肉身/江飞(09·53)
何以安身、安神、安魂?/周明全(09·60)
时间里的人/刘汀(09·66)
秋收记/刘汀(09·67)
听见你的声音——读刘汀的《秋收记》/杨晓帆(09·75)
后青春时代的“80后”/吕魁(09·79)
火车要往哪里去(节选)/吕魁(09·80)
“80后”的入城故事——读吕魁《火车要往哪里去》/李德南(09·85)
写作是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孟小书(09·90)
抓不住的梦/孟小书(09·91)
后青春期的微梦——以《抓不住的梦》为中心的阅读/李雪(09·99)
女性的突围与救赎/孙频(09·104)
祛魅(节选)/孙频(09·105)
小城女性救赎史——读孙频小说《祛魅》/刘芳坤(09·112)
可不可以,不读诗/续小强(09·117)
为之不厌——2007墓志铭(外四首)/续小强(09·118)
提供一种诗化生活方案——读续小强诗集《反向》/艾翔(09·121)
我所理解的世情小说/张怡微(09·125)
不受欢迎的客人/张怡微(09·127)
看见花开——张怡微论/李一(09·132)
在世界的边缘/郑小驴(09·137)
蚁王(节选)/郑小驴(09·138)
看,混沌中那不安的灵魂——读郑小驴短篇小说《蚁王》/虞金星(09·141)
【主笔头条】(期·页)
当代中国的日本文学阅读现象分析/王向远(01·05)
思想、故事、浪漫及其他/张炜(02·05)
守成启蒙主义的文化理念与文学言说——林鹏论/李建军(03·05)
回到“大文学”本身/李怡(04·05)
铁凝的《哦,香雪》与《孕妇和牛》/王彬彬(05·05)
孕妇和牛/铁凝(05·13)
《罗密欧与朱丽叶》:诗性的人物与“狂暴”的爱情/傅光明(06·05)
细读经典·心读经典/朱栋霖(07·05)
论十七年文学经典重读
——正视当代文学史叙述内部的张力/董之林(08·05)
“今古”何以可能“齐观”?——兼答陈平原《“今古”何以“齐观”》/张志忠(10·05)
关注“说话”与“说法”的文学——从刘震云小说看一种文学新潮/樊星(11·05)
重读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及其他小说/王宁(12·05)
【经典重读】(期·页)
《世说新语》索解(一)/龚斌(01·11)
《世说新语》索解(二)/龚斌(02·18)
《世说新语》索解(三)/龚斌(03·16)
《世说新语》索解(四)/龚斌(04·09)
《世说新语》索解(五)/龚斌(06·12)
《世说新语》索解(六)/龚斌(07·10)
《世说新语》索解(七)/龚斌(08·09)
《世说新语》索解(八)/龚斌(10·10)
《世说新语》索解(九)/龚斌(11·10)
《世说新语》索解(十)/龚斌(12·12)
故乡的怀想与虚空的追迹——读周作人《卖糖》/徐从辉(01·14)
卖糖/周作人(01·17)
唐诗经典名篇的多元解读:以崔颢《黄鹤楼》为例/胡可先(02·09)
临界点上的诗意呈现——郁达夫散文《钓台的春昼》解读/程鸿彬(03·20)
“清”:选堂诗词艺术魅力之审美解读/赵松元 林钰 陈洁雯(03·23)
唐诗笔记(上)/陈占敏(04·13)
倚嶂挥涕涨湘潮——读毛泽东青年时代诗作《挽易昌陶》/赵逵夫(04·20)
千古常新的明月颂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浅析/莫砺锋(05·16)
唐诗笔记(下)/陈占敏(05·20)一首词 一座城 一时代/孙克强(05·26)
小丫嬛与大艺术——贾宝玉身边的小丫嬛/梁归智(06·16)
寂寞异乡人——王维《山居即事》赏析/龙军(06·25)
宋江:“忠义变奏”——《水浒传》的双主角和双主题(上)/梁归智(08·12)
燕青:“浪子风流”——《水浒传》的双主角和双主题(下)/梁归智(10·14)
析词与唐宋词鉴赏/金志仁(10·18)
“天易见,见伊难”——从朱淑真的《断肠谜》说起/钱虹(11·14)
择生与择死:从屈原的自杀情结到司马迁的屈原情结/赵明正(11·16)
《登泰山记》意境新论/李衍明(12·16)
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孙仁歌(12·21)
陶渊明新说(上) 主持人:范子烨
六士新说陶渊明/范子烨(07·13)
多元共融 归于自然——陶渊明与儒道玄之关系/高建新(07·14)
陶渊明何以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重审陶渊明与应璩的诗学关系/林葆玲|卞东波译(07·16)
陶渊明与普希金/文导微(07·18)
陶渊明新说(下) 主持人:范子烨
多声部的交响:陶渊明《九日闲居并序》的互文性建构/范子烨(08·16)
亲情与友情:陶诗情感世界发微/白彬彬(08·20)
冈村繁的陶渊明新说/杨子彦(08·23)
【佳作赏析】(期·页)
气势如虹奏颂歌——读彭崇谷《三江源赋》/聂茂(01·45)
三江源赋/彭崇谷(01·48)
性格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读胡学文小说《风止步》/喻向午(02·35)
风止步(节选)/胡学文(02·38)
相濡以沫的真情——读铁凝的短篇小说《火锅子》/杨剑龙(04·47)
火锅子/铁凝(04·48)
曾心微型小说赏析(上)/龙彼德(04·52)
一部昆德拉式的中国小说——我看《日夜书》/李遇春(04·55)
现场抵抗遮蔽——读陈平原《五月四日那一天》/孙明亮(05·50)
五月四日那一天(节选)/陈平原(05·52)
开满鲜花的五月——读李皖《五月的鲜花》/晓华(05·57)
曾心微型小说赏析(下)/龙彼德(05·60)
匮乏时代的素朴之美——对周立波《禾场上》及十七年文学的思考/贺仲明(08·41)
禾场上/周立波(08·43)
美与爱的赞颂——解读白桦的叙事诗《孔雀》/杜昆(08·46)
心灵与自然的雄浑交响——读吉狄马加长诗《我,雪豹……》/吴思敬(08·58)
侯马《伪证》再解读/赵婷(08·62)
以诗立传 借古鉴今——读阮先《姜女蹈火行》/张曦微(10·44)
开创“大散文”创作的新境界——读李存葆先生的《永难凋谢的罂粟花》/冰虹(11·38)
对人生体味后的回嚼——评梦莉散文《在月光下砌座小塔》/龙彼德(12·44)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梦莉(12·45)
新浪潮城市小说
打工青年的“精神风景”——读徐则臣《成人礼》/段崇轩(01·19)
成人礼/徐则臣(01·21)
有容量的都市叙述——读南翔《老桂家的鱼》/贺绍俊(01·26)
老桂家的鱼/南翔(01·28)
让“精神”冲破牢笼——读蒋一谈短篇小说《林荫大道》/段崇轩(03·30)
林荫大道/蒋一谈(03·32)
“城市中心”的柔软褶皱——读贺奕“五道口”系列小说/贺绍俊(03·40)
一个故事的两面/贺奕(03·42)
以文学的方式看世界——读张楚《野象小姐》/贺绍俊(05·30)
野象小姐/张楚(05·32)
对“婚外情”的理性洞察——读余同友《泰坦尼克号》/段崇轩(05·42)
泰坦尼克号/余同友(05·44)
理想、献身与代沟——读毕飞宇《虚拟》/段崇轩(07·21)
虚拟/毕飞宇(07·23)
对当下知识分子的诘问——读蔡东《通天桥》/贺绍俊(07·29)
通天桥/蔡东(07·31)
家庭小说的辐射力——读女真的《儿子上树》/贺绍俊(11·20)
儿子上树/女真(11·22)
人在官场——读杨少衡《酒精测试》/段崇轩(11·30)
酒精测试/杨少衡(11·32)
“史记风”散文
关于“母亲”的批判与反思/傅书华(02·21)
我有这样一个母亲(节选)/李南央(02·24)
站在哪里看往昔——读阿城散文《听敌台》/聂尔(02·30)
听敌台/阿城(02·32)
坚硬的思想和国家主义的人生
——读高尔泰散文《唐素琴》/聂尔(04·24)
唐素琴/高尔泰(04·26)
一代学人的精神风范/傅书华(04·32)
王瑶怎样当北大教授(节选)/钱理群(04·34)
天真汉的命运之歌——读陈徒手《一九五九年冬天的赵树理》/聂尔(06·27)
一九五九年冬天的赵树理/陈徒手(06·29)
联大精神:高校教育的涉渡之舟——读汪曾祺散文《新校舍》/张玲玲(06·35)
新校舍/汪曾祺(06·37)
漂泊者的表情——读北岛《听风楼记》/聂尔(08·25)
听风楼记——怀念冯亦代伯伯/北岛(08·27)
乡绅文化的崩溃与重建——读智效民《土改中的蔡家崖“斗牛大会”》/张玲玲(08·32)
土改中的蔡家崖“斗牛大会”/智效民(08·34)
“历史有什么用?”——读章诒和《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聂尔(10·23)
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程砚秋往事(节选)/章诒和(10·25)
动荡时世中的乐天主义者——读张中行《刘佛谛》/何亦聪(10·31)
刘佛谛/张中行(10·33)
知识人的国家功用——由詹谷丰《书生的骨头》说开去/聂尔(12·27)
书生的骨头(节选)/詹谷丰(12·29)
时代的洪流 个人的悲剧——读毛剑杰《真实版的“红色娘子军”》/赵斌(12·36)
真实版的“红色娘子军”/毛剑杰(12·38)
中国科幻文学巡览
独步时代的孤寂——读许地山《铁鱼底鳃》/徐彦利(01·37)
铁鱼底鳃/许地山(01·39)一曲悲歌动天地——读何夕《爱别离》/李英(02·43)
爱别离(节选)/何夕(02·45)与时代同步的基因科学幻想——读王晋康“新人类”系列科幻小说/刘博(03·49)
类人(节选)/王晋康(03·51)作为宇宙的个体与作为个体的宇宙——论《三体》三部曲中的张力艺术/黄灿(04·39)
三体(节选)/刘慈欣(04·41)
一代人的英雄梦——读张冉短篇小说《以太》/张懿红(06·40)
以太(节选)/张冉(06·42)
“土星人”的悲剧——读倪匡《蓝血人》/党伟龙(07·37)
蓝血人(节选)/倪匡(07·40)
迷宫、镜像与环舞——韩松科幻小说赏析/王瑶(08·49)
红色海洋(节选)/韩松(08·51)
科技时代新反思 中国科幻新生面——读郑宇科幻长篇《追踪四亿年前的凶手》/郑波光(12·47)
追踪四亿年前的凶手(节选)/郑宇(12·50)
萧红研究小辑
一篇尚未引起重视的小说精品——读萧红《山下》/郭淑梅(10·35)
童年、故乡的爱痛怀思——读萧红《呼兰河传》/金钢(10·38)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张珊珊(10·41)
【域外文苑】(期·页)
爱丽丝·门罗:在她自己的文字里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瑞典〕斯特凡·艾斯贝格(01·49)
莫言与门罗的“故事”/柴鲜(01·53)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前否定——读屠格涅夫散文诗《对话》/曾思艺(02·49)
对话/屠格涅夫(02·51)
隐含的向往——读理查德·塞尔泽短篇小说《掷铁饼者》/安宁(02·53)
掷铁饼者/〔美〕理查德·塞尔泽 安宁 译(02·56)
《旧约·路得记》中的“家园意识”解读/姜贵梅(04·58)
相遇在历史谜踪——也谈《我的名字叫红》/董之林(05·65)
从法律视角探讨《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判决/张溥(05·72)
我读伊斯梅尔·卡达莱/余一鸣(06·47)
从精神存在到爱的实践——卡夫卡的“精神自我”辨析/张梦瑶(06·49)
救世与爱愿——《丑小鸭》的教诲/郭一(07·44)
现世情怀与彼岸梵音——论泰华小诗/吴昊 孙基林(08·72)
自然的精灵阿列霞/郭凯慧(08·76)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救赎”“偶然”和“性”/傅光明(10·46)
物质大厦上的价值困境——读索尔·贝娄短篇小说《银碟》/武跃速(11·40)
《布兰诗歌》简论/杨德友(11·43)
简论奥斯丁小说的开端之作《诺桑觉寺》/朱琳(11·47)
吃驴草的人——马尔克斯处女作《枯枝败叶》阅读札记/王万顺(12·55)
两希文化的交融——《布兰诗歌选》译后记/杨德友(12·57)布兰诗歌选(节选)/杨德友 译(12·59)
世界短篇小说名篇双解
生活的小处,藏有大观——读门罗《逃离》/范芊婀(04·62)
逃离或回归——细读门罗短篇小说《逃离》/彭超(04·64)
逃离(节选)/〔加拿大〕爱丽丝·门罗 李文俊 译(04·66)
“家”的同心圆——读爱丽丝·门罗《匆匆》/王利娟(06·52)
没了“村庄”,还有“宝藏”——读门罗《匆匆》/王琳(06·54)
匆匆(节选)/爱丽丝·门罗|李文俊 译(06·57)
一个人的邂逅与门罗的“越界”
——读爱丽丝·门罗《播弄》/龚自强(08·64)
从小说《播弄》看爱丽丝·门罗讲述故事的技巧/沈秀英(08·66)播弄(节选)/爱丽丝·门罗|李文俊 译(08·68)
20世纪俄罗斯文学拾遗
《空中线路》:一种隐喻性表达/汪介之(07·47)
空中线路/帕斯捷尔纳克|汪介之 译(07·49)
生命本身就是自由——瓦西里·格罗斯曼与其
中篇小说《一切都在流动》/董晓(10·64)
一切都在流动(节选)/瓦西里·格罗斯曼|董晓 译(10·66)
过度沉迷于艺术的悲剧——读帕斯捷尔纳克《一个大字一组的故事》/汪介之(12·61)一个大字一组的故事/帕斯捷尔纳克 | 段丽君 译(12·63)
村上春树研究小辑
起舞于物质喧哗的消费社会——解读村上春树的《舞!舞!舞!》/史永霞(10·56)
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猫意象——以《奇鸟行状录》与《海边的卡
夫卡》为中心论述/谭逸辰(10·58)
【潜思探微】(期·页)
新编历史小说的昙花一现(上)/段崇轩(02·58)
新编历史小说的昙花一现(下)/段崇轩(03·57)
林译小说风行原因初探/王金双 范晓霞(03·63)
台湾“六年级作家”笔下的新乡土/古远清(04·69)
余华小说序跋为文之道/王达敏(04·75)
古代散文解读的观念和方法问题(上)/孙彦君(04·79)
古代散文解读的观念和方法问题(下)/孙彦君(05·75)
作家的精神状况与知识分子的角色扮演——以莫言与韩寒为例/赵勇(06·63)
文学与经济/依兰·斯塔文斯 小海|周春霞 译(06·72)
地理、旅行与家园——论伊丽莎白·毕晓普的旅行诗学/胡英(06·75)
以作者身份与文本对话/孙绍振(07·56)
重新认识一个著名比较——关于恩格斯对巴尔扎克和左拉的评判/李运抟(08·79)
20世纪80年代文学思潮与文化激进主义/周晓风 周滢劼(10·71)
论清代常州词派形成时期的姜夔词评/王奎光(10·75)
精神无“根”的茫然——论韩少功“后知青”小说的精神叙事/王辉 郭名华(11·52)
博士论坛
重读被经典化的文学/程光炜(02·62)
经典重读与八九十年代的转型问题/杨晓帆(02·62)
材料与方法——重读“经典”的关键所在/李雪(02·66)
为什么重读被经典化了的作家作品——以莫言《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为例/张书群(02·70)
葛水平的创作与女性散文的生命力/乔以钢(03·67)
言语之外——解读《河水带走两岸》的文化诉求与精神指向/景欣悦(03·68)
唯愿山河在流动中永恒——《河水带走两岸》中的信与弃/杨博雅(03·72)
河水带不走的敬畏/徐寅(03·74)
另一种重回故里的方式——读葛水平散文集《河水带走两岸》/王一波(03·77)
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本有态度的纪行——评葛水平《河水带走两岸》/金鑫(03·80)
作家、知识分子与新媒体/赵勇(05·80)
自媒体时代的知识分子如何言说/魏建亮(05·80)
微博时代知识分子的言说困境/徐晓军(05·83)
从“公民”到“公敌”:新启蒙的幻象和幻灭/李莎(05·86)
阿多诺对大众媒介的批判性参与/常培杰(05·89)
世界文学背景下的现代外国文学经典重读/王宁(07·64)
“次级殖民者”的文化多元性——《黑暗的心》与早期文学的世界主义/廖望(07·68)
村上春树《眠》中的自我与世界之隐喻/史歌(07·74)
跨文化、跨媒介视域中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肖明文(07·78)
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杨剑龙等(10·78)
都市文学视野下的“乡下人进城”叙事/杨剑龙等(10·81)
学术“繁荣”之忧思/贺仲明(12·69)
学术制度与学术发展/杜昆(12·72)
学术的信仰/祁春风(12·76)
学者精神品格与学术生态/田丰(12·79)
【文坛纵横】(期·页)
作家在线
关于经典的加减法/韩少功(01·57)
行走与驰骋——张炜访谈/张炜 吴言(02·75)诗歌态度(四章)/侯马(02·88)
杂说名作与经典/关仁山(03·83)
思想能力支撑下的小说创作——胡发云访谈录/胡发云 王春林(08·104)
同这个世界不曾和解——徐小斌访谈(上)/徐小斌 吴言(10·90)
80后:一个人的经典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孩子(上)/甫跃辉(01·59)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孩子(下)/甫跃辉(02·82)
为什么读卡尔维诺/飞氘(03·85)
树上的男爵(节选)/卡尔维诺(03·90)
比现实主义更现实主义——声色轰鸣读莫言/戴潍娜(04·99)
虚无与情难——读《西游记》《西游补》/张怡微(05·92)
托尔斯泰:精神的苦役/刘汀(06·95)
奥康纳的恶意世界/霍艳(07·83)
短小说的技艺——从《河的第三条岸》谈起/蔡东(08·98)
河的第三条岸/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乔向东 译(08·101)谁带回了杜伦迪娜/郑小驴(10·96)
昆德拉:大师的洞见与盲见/李德南(11·76)
某物之来临:我与《西川诗选》/肖水(12·84)
区域文学
中国乡土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丁帆(01·67)
挣脱方志——当代文学乡土个性主义例析/傅元峰(01·68)
“黄梅故乡”的自然色彩——以《菱荡》为例/施龙(01·77)
新世纪乡土文学中的地域:同质性、异质性及其反思/秦香丽(01·82)
论李劼人小说自然主义色彩的巴蜀风情/刘阳扬(01·88)
生机与危机并存的城市文学书写——新世纪十年天津文学创作扫描/闫立飞(04·86)
在文学性的维度上寻求超越——近五年天津文学创作散论/卢桢(04·90)
日常经验的书写与生命存在的反思——论新世纪天津的诗歌创作/张辉(04·95)
极目楚天舒——湖北文化软实力一瞥/樊星(06·79)
关于“里份”的武汉想象——方方、池莉新世纪小说合论/马英(06·85)
当代文坛的绚丽楚风——略论新时期以来的湖北小说/陈晓燕(06·88)
进步的回退:韩少功《日夜书》的美学追求/赵树勤(08·86)
城市化进程中草根生存的直面与忧思——读田耳的《夏天糖》/龙永干(08·88)
湖湘文化的“情本体”与彭燕郊的“归来者歌”/刘长华(08·93)
八桂多才俊:广西文学的现状与未来/李仰智等(11·64)
略论《撒谎的村庄》中蓝宝贵形象的塑造/宾恩海(11·70)
论陆地小说中的广西形象/覃宏勇(11·73)
孙频小说评论小辑
城市的边缘人与游荡者——读孙频的三部中篇/徐勇(11·81)
尘世的恐慌和安慰——孙频小说阅读札记/项静(11·84)
精神分析学的形象化演绎——再读孙频/秦香丽(11·88)
【语文讲堂】(期·页)
误读·误解·误判——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述评/余国源 余熹微(02·94)
对神话文本的现象学还原——以《愚公移山》为例/杨澄宇(03·94)
三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李元洪(04·102)
《红楼梦》中的海棠诗/张慧(05·99)
青涩而鲜活的鉴赏论说——山东大学本科生对张爱玲
《爱》与穆旦《春》的评点/温儒敏(06·98)
月亮诗话——唐诗宋词中的千古一月(上)/王迪琴(06·103)
月亮诗话——唐诗宋词中的千古一月(下)/王迪琴(07·86)
你配不配教语文/冉云飞(07·92)
《美国语文》的价值理性/狄马(07·95)
相信何样的未来/张克中(08·109)
语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以《国文百八课》为例(上)/苏祖祥(08·111)
语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以《国文百八课》为例(下)/苏祖祥(10·98)
粗述略陈 缀文失度——《孔雀东南飞》指瑕/彭强国(10·103)
鲁迅作品教学:从繁难走向简朴/李安全(11·92)
美国语文和中国语文:“核心价值”和“多元价值”问题/孙绍振(12·88)
美国语文观察
何为语文?语文何为?——以两种中学语文教材为例/苏祖祥(01·95)
由《美国语文》的编辑特点说开去/古蓝(01·99)
《美国语文》目录/马浩岚 李华平(01·101)
历史:为语文建立坐标——《美国语文》编排体例举隅/苏祖祥(02·100)
《美国语文》中的探险与财富/苏祖祥(03·101)
《美国语文》中的政治问题/周迪谦(03·104)
《美国语文》中的语言文学/李华平(03·107)
《美国语文》中的宗教、神话与道德/杨林柯(04·105)
渡尽劫波与向死而在——《美国语文》中的冲突与和解/苏祖祥(04·107)
《美国语文》:从敬畏自然到土地伦理——公民教育框架下的自然与生命/蔡朝阳(04·110)
生命、生活及尊重——读《美国语文》想到的/周迪谦(05·102)
语文可以如此丰富而美好——说说《美国语文》的课后练习设计/杨林柯(05·107)诠释与文本同等重要——中美中学语文比较/苏祖祥(06·107)
台湾国文教材观察
植根于历史和本土之中的文学之花——台湾《国文》掠影/苏祖祥(11·95)
语文教材的生活视野——以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教材为例/李华平(11·98)
本土化:固守文化本源,融入主流文明/苏祖祥(12·95)
语文教科书的历史感及其体现——以台湾翰林版国文教材为例/李华平(12·98)
【艺术广角】(期·页)
静默的回响——龙全新作赏析/尹虎(01·105)
姚奠中学者书法之大境界/王岳川(02·107)
书林至宝 雄强浑厚——春秋战国《石鼓文》/文师华(02·112)
傅山《百泉帖》浅述/殷宪(03·110)
象外自有象悟/吴强(03·114)
虚实相生 无中生有/吴强(03·115)
解读余昌宇/邹明(04·113)
回望与前瞻——简评余昌宇/周韶华(04·114)
马年春晚妙在形式创新/薛晋文(05·114)
北京曲剧《四世同堂》研究/朴希亘(05·116)
素静朴真蕴高贵——评古棕的油画艺术/张国珍(05·121)
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完美对接——《白日焰火》的价值取向分析/王兵兵(06·119)
大道:中国艺术精神/郭兴华(06·123)
人民币图像数字叙事及女性形象探析(上)/常彬 张鹏(07·104)
《空王宝卷》与晋中的空王佛/毛守仁(07·108)
“制造”的欢愉——论付泓的油画创作/黄三胜(07·117)
人民币图像数字叙事及女性形象探析(下)/常彬 张鹏(08·118)
《杀死比尔》对中国功夫片的借用/阳丽君(08·123)
罗公染的书画美学追求/王岳川(08·125)
想象妇女:延安时期广告宣传画(上)/常彬(10·108)
邳县艺人王桂英的“神剪”/王曦(10·113)
超越与重生/刘巨德(10·117)
想象妇女:延安时期广告宣传画(下)/常彬(11·101)
时代的缅怀与自身的反省——观电影《黄金时代》有感/马明高(11·106)
读王羲之 话文人字/王宜青(11·112)
回归自然 回归本性——师界弘山水画评/杨悦浦(11·114)
视觉意识流:绵延、梦境与退却——赵盼超的水墨艺术/尹丹(12·105)
介说丹青
画家的在朝在野/介子平(02·109)
书画大家僧侣多/介子平(04·115)
代笔之假/介子平(07·98)
大匠之门说白石
从农民到文人:走进大文化圈的齐白石/聂鑫森(04·118)
乡间老民齐白石/聂鑫森(05·111)
名讳与避厄/聂鑫森(06·116)
齐白石之师/聂鑫森(07·101)
齐白石的心路履痕/聂鑫森(10·105)
奖掖后学见高标/聂鑫森(11·110)
齐白石的草根情怀/聂鑫森(12·102)
【百家茶座】(期·页)
文化渊薮/鲁顺民 张石山(01·112)
话说平江不肖生/孔庆东(01·132)
姚奠中先生的学术与人生/刘毓庆(02·115)
火药味——战争语言漫笔(一)/吴迪(02·126)
驻校作家:大学人文教育的靓丽风景/蒋德均(03·130)
誓死保卫——战争语言漫笔(二)/启之(04·130)
“旧”形式,“新”婚姻——谈刘半农的现代婚姻家庭关系/刘红林(05·136)
红小兵越战越坚强——战争语言漫笔(三)/启之(06·130)现代词学奠基人之一的龙沐勋/蔡登山(06·133)
杨开慧:美丽无上的爱/余艳(08·131)
文学教育的道与技/蒋德均 罗红(08·135)
我读故我美/林丹娅(10·124)
智慧老人的知性言说——杨绛《洗澡》《控诉大会》
《干校六记》等解读/刘思谦(10·126)
刘心武:从英雄话语到话语英雄/祝勇(11·115)
《台湾当代文学辞典》自问自答/古远清(12·112)
什么是小说/黄景忠(12·116)
学人读书自述
从“文革”中走来——我的学思之路(下)/王学典(01·107)
从北大荒到北京(上)/张鸣(03·117)
从北大荒到北京(下)/张鸣(04·121)
我的命运,我做主!(上)/刘志琴(05·123)
我的命运,我做主!(中)/刘志琴(06·125)
我的命运,我做主!(下)/刘志琴(07·119)
回忆与思考(上)/王彬彬(08·127)
回忆与思考(下)/王彬彬(10·118)
我的文学阅读历程/李怡(11·124)
再回首, 我心依旧——我的读书求学之路/樊星(12·107)
话说红颜
夏姬:莫道红颜多祸水/陈为人(01·127)
息妫:美貌岂成红颜罪/陈为人(03·126)
西施:红颜命薄魂归处/陈为人(05·127)
貂蝉:红颜不幸成礼品/陈为人(07·127)
王昭君:大漠青冢红颜怨/陈为人(11·127)
【读书论道】(期·页)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一)(01·134)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二)(02·131)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三)(03·134)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四)(04·134)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五)(05·140)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六)(06·140)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七)(07·134)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八)(08·138)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九)(10·135)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十)(11·133)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十一)(12·119)
“冷”的真言与“热”的灵魂——评《纯文学的历史批判》/翟二猛(01·135)
真实的边城故事——《滇南散记》欣赏/丁文(01·138)
在大历史中呈现思想反思——写在《茅盾先生晚年》前面的话/商昌宝(02·134)
妙处还与君说——读李雅君《诗意朗读》/高厚(02·139)邱新荣的诗歌世界/赵炳鑫(03·135)
《庭院内外》里的伊犁——读程静散文集《庭院内外》/张乐朋(04·135)
果园(外一篇)/程静(04·137)发达工业社会阴翳下的乌托邦想象——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解读/孙伟(04·141)
人性深处的惨痛和悲鸣——重读严歌苓的《人寰》及其他小说/钱虹(05·141)
《唐代关中本土文学群体研究》评介/卢燕新(06·141)
《清诗考证》中的学生们/吴慧慧(07·135)
女性主义的日常——读荒林《天生女性主义》/陈学勇(08·140)
《雪窦显和尚颂古百则》的禅诗特色/贾素慧(10·136)
病蚌怀珠 流光万彩——评王鼎钧《左心房漩涡》/牛静 王有亮(10·139)
蛇舞——《玉上烟诗选》阅读札记/傅菲(12·122)
“80后:文学新青年”专号(2014年第9期)回应(一)
新动向中的新气象——喜读《名作欣赏》“80后:文学新青年”专号/白烨(12·127)
不必以“代”论文学/郜元宝(12·128)
我希望这是一个写出好作品的时代/何平(12·129)
再来谈谈“80 后”文学/贺绍俊(12·130)
阅读与随想——读《名作欣赏》“80后:文学新青年”专号/洪治纲(12·133)
文学正在重新出发/谢有顺(12·134)
文青与“80后”作家/杨扬(12·135)
“新世纪文学观察”丛书
行进中的新世纪文学——“新世纪文学观察”丛书出版说明/续小强(03·139)
从实招来:“地图”之前因后果/王春林(03·140)
缘何是“本土话语”以及怎样“审视”——写在拙著
《当代批评的本土话语审视》出版之际/牛学智(03·142)
《石云诗草》评论小辑
题《石云诗草》/梁归智(07·138)
诗有禅意是高标/韩石山(07·138)
寻觅诗意之栖居——任建国《石云诗草》评介/降大任(07·140)
云山枕石爱蓬庐——石云先生诗书浅议/杨吉平(07·142)
张石山著作评论小辑
“百年误读”的一种现代质疑和阐释——读张石山《被误读的〈论语〉》/王春林(11·134)
猛士唱大风——《礼失求诸野》读后/崔巍(11·140)
【编 读】(期·页)
首届“全国大学生名作欣赏征文大赛”获奖作者来信选摘(01·142)首届“全国大学生名作欣赏征文大赛”获奖作者来信选摘(02·143)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名作欣赏征文大赛暨全国青年教师论文大赛的通知(08·143)
本刊“语文讲堂”栏目2015年征稿启事(10·17)
本刊“博士论坛”栏目2015年征稿启事(10·87)
《名作欣赏》“先秦典籍新读”栏目征稿(11·42)
《名作欣赏》“她视界”栏目征稿(11·51)
【编辑手记】(期·页)
我们的梦/本刊编辑部(01·144)
文学经典的历史维度/孙明亮(02·144)
求新,也是求心/张玲玲(03·144)
回到“感动”/赵斌(04·144)
作者的才情/孙明亮(05·144)
文学在地域的视角中延伸/张玲玲(06·144)
不同的声音/赵斌(07·144)
回到20世纪/孙明亮(08·142)
请君评说:“80后”新青年/本刊编辑部(09·144)
历史、城市与女性文学/赵斌(10·144)
几个关键词/孙明亮(11·144)
知识分子的面孔/张玲玲(12·137)
【中 插】(期)
龙 全 画作(01)
姚奠中 书法(02)
吴 强 画作(03)
余昌宇 画作(04)
古 棕 画作(05)
郭兴华 画作(06)
付 泓 画作(07)
罗公染 书画(08)
韩 朝 画作(10)
师界弘 画作(11)
赵盼超 画作(12)
【别 册】(期)
一年无事为花忙 胡 石(01)
澄怀观道 范 扬 刘文哲(02)
睿哲变通 陈巨锁(03)
风雅十八段 江铸久 芮乃伟(04)
纸上江山 怀 一(05)
云淡风轻 李文亮(06)
静与花亲 姚震西(07)
漫画骑士 蔡志忠(08)
安淡从心 张世刚(09)
天心圆月自从容 崔建聪(10)
秋词日课 边平山(11)
生命·绽放·飞翔 邵昌弟(12)
《名作欣赏》上旬2014年总目录(1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