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2014-07-05陈燕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梯形数学知识创设

陈燕

本文从创设兴趣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与运用情境等四个方面,来阐述情境教学对活跃数学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中的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情境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的死板,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不仅如此,情境的出现让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创设出最贴近知识的情境,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一、设计有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情绪低落时一切的学习活动都是效果很差的。其所取得结果是远远不能与兴趣高昂情境下的学习所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入环节又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导入的效果对于能否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必须从导入环节就设计一个有趣味的数学情境。这样,就可能整个课堂的顺利推进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例如:在教学“认识10到20数字”时,我们的课本中是厨师小山羊的图片来表示10到20的数字,编者的意图是通过10以内的数来认识11到20的数。但是,这样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为了设计有趣的情境,就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把小山羊变成了小学生最喜爱的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来进行演示。然后师生共同来数一数多少。结果出现了学生从前所学的十个数字已经不够用的情况,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下学生的兴趣就来临,于是教师就利用动画形象来演示11以后的数,从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其中就是有趣的情境在中间起到的作用。

二、设计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趣味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数学故事与数学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来支配的,所以故事、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的,小学生十分的爱听讲故事,因为故事中生动的情节能引发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创设出与数学知识相连接的故事情境,把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创设故事情境不是编造事实,而是结合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生理特征,结合要教学的内容,把知识设计在故事中呈现出来,促进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结束能力。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就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境,来培养学生判断方向的能力。“杰克小时候经常和爸爸到大山中打猎。有一天爸爸不在家,杰克一个人带着猎枪来到大山中。等到天黑回家时却发现自己迷路了,此时的杰克不知道东南西北,迷失了方向。他害怕极了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山间的太阳就要落下山顶,于是他高兴地惊呼起来:这下我能找到回家的路了!大家思考一下,聪明的杰克是怎么知道回家的方向的?”教师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顺利的解决了这节课中难点问题,学生感到这样的学习轻松,并且容易理解。

三、设计动手操作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纯粹的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要发现就要动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的深刻,才能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推导的过程,就创设了这样的动手才做情境: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老师设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摆拼。“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又引发学生再次探讨“为什么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四、设计实践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要让学生能够获得将来适应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就如何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就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用手中的纸张折成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过了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了交流,台上学生讲解其理由,台下学生给予补充,或提出一些疑问。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独立的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这样,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既主动地获取知识,又创造出独特新颖的方法。

总之,教师创设数学情境的很多。只要我们切实秉承新课改的理念精神,不断的开拓创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就能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

【作者单位:淮安市茭陵乡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梯形数学知识创设
玩转梯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梯形达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梯形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