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4-07-05黄昭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程素质教育

黄昭龙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未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教学模式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而采取的教学方法和养成的教学习惯等一系列教学行为。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一个绝佳途径。

1.建国至今我国小学教学模式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我国的小学教育从建国之后才算正式走上了正轨,而这些年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1949年到1957年。在这个时间段,中国的小学教学模式和其他产业一样,都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在这个时间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几乎可以说是照搬苏联。这段时间对我国日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阶段: 从1957年至文革时期。这段时间受大环境的影响,中国各项事业都百废待兴。而这时的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也基本处于停止阶段,因为这时全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轻视教育的受轻视教育的风潮,因此也就导致这段时间的小学数学教育几乎停滞。第三阶段: 自文革结束至上世纪末。文革结束后我国的各项事业都亟待恢复,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这时候全国上下都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重视程度和关注度都有很大提升。

第四阶段:上世纪末至今。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的教育界已经开始意识到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一场变革顺势而生。这时候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小学数学模式以新面孔出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得以改变。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教学

模式逐渐回归到以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教育的本质上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的自主性。

2.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的是思维的转变,目的在于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改变,变革的重点就集中在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指的是不以成绩为价值衡量学生,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标的大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应当适当的转变。这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应当转变以往的老师讲而学生被动接受的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学习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倡导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居于控制者的地位,让学生没有压迫感的自动去学习、接纳知识。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学习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3.1将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磨平了他们的个性,培养出来的只是一板一眼照搬书本的运输机器,抹杀了大部分人的信心和创造天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由“填鸭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听众变为学习中的主动参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质疑、解决。小学阶段的特殊在于,这时候是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重、敢于突破、勇于想象的特点,如果在这个时期加以恰当引导,就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3.2教学模式将由“单一”向“多元”的教学模式转变

传统的教学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以及大多数学生情感、自信心,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单一模式不仅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也束缚了教师的个人特点。地域不同往往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单一的模式未必处处可行,换个地方很容易就会“水土不服”。因此,新课改就将“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随着我们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情景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大众数学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等等西方数学教学模式的引进,极大的推动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4.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学习压力大,感觉十分痛苦。如果能开创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岂不是一举两得。在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爱玩是天性,而传统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听话”的”乖孩子”,这种模式本身就违背人类的天性。对于学校和社会来说,与其千方百计地去限制孩子玩游戏,不如用健康益智、适合未成年人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游戏去引导他们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游戏性情景,将游戏融于学习中,寓教于乐,使学生达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结语:

新课程的理念就在于“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边枯燥为乐趣,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具有创造力、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漳浦佛昙中心学校 福建】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程素质教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