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运用文本找到契合点

2014-07-05梁彩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借物文体课文

梁彩霞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方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我国元代程端礼曾有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话形象地表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否认读与写的实用性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都是有着非凡意义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运用文本,以教材为抓手,在加强阅读教学的同时发掘教材的写作资源,找到文本读与写的契合点。

一、心入文,情入境——“读写结合”的序曲

我们常说“有感而发”,有感受有体验才有心声。“读写结合”首先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情境,走近作者,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喜怒哀乐,使学生也感同身受,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有感可发、有感欲发的目的。

二、随文练笔——“读写结合”的主旋律

随着学生们走近作者,走进文章,在阅读中学到写作知识,练笔便可随之推送。练笔的常见方法有以下二种:

1、片段训练

片段训练以其灵活性大和随机性强得以广泛运用。下面列举两种常见的片段训练方式:

之一,拓展情节法

很多课文在情节内容上常常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字去填补这些空白。例如,我在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文章时,我抓住“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用火来打造工具,还用火来驱赶凶猛的野兽。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段话,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将人们欢庆时的动作、语言具体化,将欢庆场面镜头化。通过练笔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不少故事性强的课文结尾处常常余音袅袅,意犹未尽,此时续写下文也是很好的练笔方式。这样的练笔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发展了课文的故事情节。由于小学生多数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为所学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续写,他们往往都有较高的热情,写起来也言之有物,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花瓣飘香》,该文为我们展示了小女孩一颗金子般闪闪发亮的心灵,她既爱着花草,同时也深爱着妈妈。当课堂快结束时,学生被小女孩真挚淳朴的情感打动,我适时引导学生:第二天,如果我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送给这位小女孩,会说什么呢?假如小姑娘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放在阳台上,妈妈会是怎样的反应?又会怎么问她呢?……学生们触情而发,纷纷写出了不错的后续情节。

之二,片段仿写法

片段仿写是小学生低中年级学习写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它锤炼了文字的能力,强化了段落的概念,搭起了从阅读到作文的桥梁。学生通过对优秀片段的仿写,能够快速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及段落布局能力。由于学生的练笔是建立在熟读理解基础上的,所以练笔时对范例中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是有感受有认识的,因此仿写是水到渠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发掘课文在构段方式和文字表达方面较具典型性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局部仿写,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2、文本迁移

文本迁移是建立在片段训练的基础上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的功夫,更要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之一,强化文体规律,,迁移文体写法。

例如第七课《船长》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的放矢地渗透归纳写人篇的写作规律,如记叙文四要素,写人必写事,人物形象是在具体事件中通过对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等诸方面的细致刻画去凸显的。本文着重于对哈尔威语言的刻画来表现他高大的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进行朗读、揣摩、品赏,再朗读,再揣摩,再品赏,在反复地品读咀嚼中,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恪尽职守,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已然高耸于学生心目中。另外,夹叙夹议也是本课写作的一大特色,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渗透。学完了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后,学生既认识了一位英雄,也学到了写人文章的一些套路,我们就在小作文中安排了《我所--------的人》这样一个半命题作文,对学生进行写人篇的训练。

又如,学习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我们归纳总结了名著推介文的一般写作规律:书名及来历;内容概述;名句名段解读;读后感想。之后我们那一周的小作文就安排了名著推介文,有不少女生还不约而同地写了《一本女孩子必读的书》,想来这就是阅读的推动,也是文本的力量吧。

再比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除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此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还发动学生收集同类型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在阅读文本,诵读相应古诗文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一篇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的小作文供学生训练。

之二,变换文体,一文多体。

为了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作训练,我还利用文本,在阅读文本基础上改变文本体裁进行写作训练,譬如在教学了《麋鹿》一文后,学生对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经历有了了解,我们就在那周安排了这样一篇小作文:以第一人称用童话的形式改写文本,写一篇通话。再比如《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我们选择第六自然段,要求学生把这段改写成诗歌。尽管学生的文笔是稚嫩的,甚至对部分学生而言这样的训练实属勉为其难,但是面对毕业班的同学,我们的宗旨是要让即将升入初中的他们有文体的意识,让他们逐步感知各类文体的特点与规律,这将有利助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读写训练是一种合理的、有效的组合,这种组合促进了阅读,推进了写作。语文课堂上如果能打好这套组合拳,坚持读不离写,写依托读,读写同步,齐抓共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借物文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借物思考解难题
借物抒情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