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4-07-04严凤平
严凤平
摘要:微信是自媒体的新生力量,人性化的设置使得微信的注册用户数高达6亿,而大学生成为使用微信软件的主要群体。正是因为大学生目前使用微信的现状决定了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尝试论述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微信 自媒体 心理健康教育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图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目前,微信用户注册数高达6亿,且还在不断增长。我们已不知不觉进入微信时代。其中,使用微信的大学生用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以至大学生见面通常会问:“你今天微信了吗?”。因此,在微信文化的背景下,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 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微信是自媒体的新生力量,自问世以来,迅速挤占市场。它的功能异常强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可以发布多样化的信息,包括短信、文字、图片和视频;第二,它可以实现信息的互动性和时效性,包括多人群聊功能和实时对讲功能;第三,它可以实现LBS功能,也即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号码”、“附近的人”和二维码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拓宽了社交圈子;第四,它还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运营平台,与微博、QQ邮箱、漂流瓶、语音记事本和QQ同步助手进行绑定,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性;第五,它的资费便宜,只需少量的流量费用就可以使用。
微信的人性化设置大抵如上所述,它比较契合东方人的性格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交往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之一,人类可以从健康的社交关系中获得信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归属感和亲密感,从而让人类感觉到更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微信使得人们能跨越时空进行沟通,提供了目前看来最大可能的便捷性。东方人性格比较含蓄,很多情感难以当面表达,而微信创造了一定的时空距离感,其表达方式多样化,可以通过录音、文字和照片沟通,因此,更受东方人的欢迎。
微信的使用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由于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他们紧跟时代潮流,占据了微信的大部分市场。大学生中,有的借助微信树立公共的自我形象;有的利用微信释放情感表达,寻求精神共鸣;有的使用微信拓宽社交圈子;有的使用微信拓宽学习的渠道。正是因为大学生目前使用微信的现状,决定了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二、 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微信在方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大学生过分沉迷于微信,导致自我空间的封闭,不仅荒废了学业,还导致了不良个性的形成;第二,微信的过度使用将导致人际交往的冷漠与疏离;第三,微信的过度使用还会侵犯个人的隐私生活,使部分大学生遭受困扰。
微信是一把双刃剑。研发微信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类,而不是控制人类。将微信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长期以来,广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动脑筋,運用各种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诸多不足之处:第一,在教育形式上,多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灌输式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会引起某些学生的反感,难以取得预计效果;第二,在传播媒体的选择上,多采用橱窗、校内网、广播等形式宣传,信息传播渠道单一,受时空限制明显,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微信,作为自媒体的代表,合理地加以利用,可以扬长避短。它可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时效性。从这个意义来说,微信无疑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其应用的必要性。
三、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从博客到微博,从微博到微信,自媒体的发展异常迅速。由于大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他们很快便成为微信的主要使用人群。也正因为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决定了将微信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微信的普及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活力,它的应用价值也在不断地开发。
1、 透过微信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广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高校辅导员可以添加大学生为微信好友,加入班级微信群,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关注大学生发布的信息、在朋友圈里共享的内容,以了解大学生的实时心理动态。事实证明,透过微信是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心理倾向的。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可将微信用户分为四个类型:炫耀型,此类学生利用微信频晒自己的幸福,每天发十几甚至几十条信息,他们有较为严重的自恋倾向;拓展型,此类学生利用微信发布新鲜热辣的点评,分享别人的观点,拓展交际圈,他们渴望精神方面的食量;解压型,此类学生或许没有更多的途径与人分享自己的内心,微信恰好弥补了这种不足,他们利用微信宣泄自己的不满,分享愉快的事情;窥视型,此类学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甘当看客,他们利用微信窥探他人的隐私,查微博、看微信可能另他们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2、启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以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1对1交流的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的信息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高校辅导员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平台,利用该平台向关注用户及时推送高质量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通过短时间的阅读增加关注者的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为增强推送效果,在推送的内容方面应该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更多的认同感,在推送的时机方面,应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时效性。通过对以往的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所处的大学阶段相关,大一刚入学后学生处在新生适应性阶段,容易引发适应性相关的心理问题,大学毕业前夕学生普遍有完成论文、找到理想工作的压力,也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我们在考虑今后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时,除日常心理健康资讯推送外,要更加突出重点时段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高校辅导员还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平台1对1的方式,及时与学生互动,增强教育的渗透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由于学生可以匿名参与互动,他们可以大胆地讲出自己的心理困惑,满足了学生自我表达的需求,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真实有效。部分高校推出微信“心理咨询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