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及措施
2014-07-04陈婕妤
陈婕妤
摘要: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高等学校,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对文化素质教育更有著特殊的要求。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从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改革,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家已确信不疑。然而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却仍不容乐观,现实与理论有较大的差距。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高等教育院校,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对文化素质教育更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重视高等师范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质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对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2013年7月,前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高校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专有人才,中国要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要获得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关键。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必然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这也是高校自身生存的需求。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各行各业对就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就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从 2000年开始,大学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而是由毕业生自主择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几百万,再加上之前还没能就业的“老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校的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无疑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3、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小学是一个人进入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对其将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学目前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教师,他们将是小学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师范类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文化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
二、当今高等师范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呈下降趋势
虽然当前师范类专业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得师范类院校在生源的选择上可以相对提高标准。但学生的文化素质仍处于下滑的趋势。原因在于,(1)持续多年的扩大招生,使得大学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不再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2)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广大学生沦为考试的工具,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3)当前,教师的待遇逐步提高,收入稳定。许多学生报考师范院校仅仅是被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稳定性所吸引,而对教师工作本身缺乏热爱和了解,从而导致学生的职业道德下滑。再加上各校对生源的激烈争夺,使得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素质下降得非常厉害。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和自然科学。
作者对所工作的某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文化素质状况做了问卷调查。调查选取了一个英语班作为文科生的代表,选取了一个数信班作为理科生的代表。结果显示: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涉略主要是以通俗文学为主,很少看经典著作;理科班只有2﹪的同学看完了四大名著,文科班也只有5%的同学看完了四大名著。由于热爱教师这一行而报考的学生公占50﹪;近于百分之百的学生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非常重要”持“赞成”的态度。
2、大专院校中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是制约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中专院校升格为大专院校,大专院校长升格为本科学校已成一种趋势。而学校的老师水平却不能及时“升格”,导致部分教师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探索也缺乏主动性,仅仅是应学校的要求被除动而为。
3、模式单一
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往往会模仿其他院校已有的模式,而没有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实施。特别是师范类的院校,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没有结合学校的师范性特点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来实施。
三、加强高等师范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是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到专业教学中的必要前提。在学校“升格”已成为普遍趋势的情况下,如何帮助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也一同升格,成为各高校的一重大课题。除教师自身的努力外,学校应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多方面的条件。如增加教师访学、培训、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对在专业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进行多种尝试和探索;对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应总结他们的经验,在老师中大力推广。
另外,还要加强教师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使教师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2、在校园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
校园是大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中的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校园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
(1)讲座
目前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在讲座的形式和数量方面都明显增多了。但讲座的专题和内容大多由教师自定,较为随意。学校应加大对讲座的规划和管理。对本学年要举办哪些专题的讲座要提前规划好。做到文理兼顾,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讲授可选取本样对本专业有擅长的优秀教师,也可聘请知名学者,力保讲座的质量。
(2)“读书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在校园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能够在校园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但应注意,开展“读书活动”不能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而应让全校师生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活动中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健康、高雅的阅读口味。
(3)教师基本功大赛
教师口语、书写、说课、上课都是师范类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针对师范专业的特点,学校还可定期的举办“教师基本功大塞”以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为将来具有良好的教师技能功底和高尚的教师道德打下基础。
(4)其余如“五四:青年艺术节,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对学生提高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在纳入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后才能得到保证和稳定。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距离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还缺乏较为系统的形式,仍处于探索之中,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
高等师范院校文化素质课程体系的制定,应根据师范院校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应该引起注意:
(1)合理设置选修课对提高文化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学里的选修课一般都由教师自报为主,经学校审批合格后即可在学校开设,总体来说缺乏整体和长远的规划性,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认真研究学生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因需设课”,而不是“因人设课”。
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往往会带有功利性和随意性。或为修学
分,而选择容易“过关”的科目;或为考证而选择“有用”的科目;或只凭一时兴趣,而难以坚持。为此,学校对学生的选课应建立引导机制 ,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咨询。
(2)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创新。
同一门科目,作为专业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的不同,不是在于内容的深浅,和考核的难易标准,而是在于他们是根据不同的功能、目标而进行不同的内容建构,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相对专业课程来说课时较少,这就要求在教学上能够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环境,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网络课程成为教室課堂的延续和衔接。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而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基础阶段教师的场所,培养出具出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更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献君.文化素质教育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
[2]游家胜.浅析关于深度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233网校论文中心.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