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引导
2014-07-04丁强
丁强
摘要: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影响着我国千千万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高职教育管理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致力于培养“素质高、技术好、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教育管理 德育 活动 就业
教育管理要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要以学生成人成才为中心,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解决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活动是教育管理工作载体。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认真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规律,加强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下面是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几点浅见:
一、高校教育管理寓德育之中
高校德育的出发点是构筑精神文明支柱,发掘学生创造潜能,其根本任务是端正学生的品行,完善学生的人格,落脚点是“人”,归根到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方法、注重效果,加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理念,即以大学生为中心进行人性化管理,德育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管理模式。
德育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高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尚的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风气形成,同时注重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德育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潜在能力和尊严等方面的总和,反映了一个人在心性、才情、人品等方面的综合指数,是一个人区别他人的固有特质,决定着个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大学生健全人格素质要从一点一滴培养,首先是能够有效融入社会、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及自身身心发展的适应过程;其次是具有健康、阳光的心理素质,发展积极的个性,养成身心愉悦、性格稳定、风趣诙谐的健全心理人格。培养积极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德育教育的柔性管理,需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通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大学生心理管理、注重大学生情感管理和人文素质提升等柔性管理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通过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创造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系部文化、班级文化极大地发挥德育教育的潜力,培育出更多的有思想、顾全局、守纪律的新世纪人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提升职业教育层次。
二、高校教育管理寓活动之中
高校教育既要靠耐心细致的德育教育,又要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有效的融会贯通,必须开展文体活动这个活的载体。认真研究学生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探索方法,注意引导学生的自我成长;充分调动学生自觉性,使学生健康成长。活动是最好的教育管理工作方法:
一是开展好班级丰富多彩文体活动,贯穿学生的知、情、意、行。组织“歌唱团结、勇于创新”歌咏比赛,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向心力,并以《团结就是力量》作为班级和大型活动时的主唱歌曲,来激励、熏陶、影响每一个人;组织“3+2”男女篮球赛,跳绳比赛,足球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使得同学们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感情得到了加深和巩固,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班级是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集体,丰富多彩、催人奋进的大家庭。
二是调度好团总支学生会的中间教育力量。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只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通过各项活动加以渗透,例如针对大学生讲座、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了“长清乐园”社会实践活动;《让党旗更鲜艳 让学院更辉煌》诗歌朗诵大赛;“讲文明、懂礼貌”培训活动;开展团学干部思想培训会等形式,使教育教育管理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轻松活泼、有趣的,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自觉自愿地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三是发挥好校园社会团体这张后备力量。如果没有健康的团体组织活动,这个集体就缺少活力,通过活动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话剧社、知识竞赛、拓展训练等一系列的活动,既能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校规校纪遵守及环境保护意识,又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活力,大家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
三、高校教育管理寓就业、创业之中
当前就业压力太大,尤其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不争的现实话题。新时期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尽快适应职场环境,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必须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做好求职难的心里准备,这要求我们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就业、创业的引导,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好务。
一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一个人的无形资本,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就业必修课程。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现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既要在从事本职工作时诚实守信、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同时要了解国家就业、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帮助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顺利实现自我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是开展实训技能比武,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积极营造“学技能、重技能、比技能”的环境,鼓励学生学好专业,注重技能训练,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做到多学、多练、多掌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實现专业向职业的转变,从知识结构向职业能力结构转型,从知识灌输向行为引导的管理模式;同时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督促学生多进入图书馆学习,拓宽知识视野与沉淀基础、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又具有突出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人才。
三是加强创新理念的紧迫感。古语有云,“学起源与思,思起源与疑”,这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质疑。自己独立思考后对别人观点提出各种质疑,是不断创新的内在性、精神动力的本质要求。加强学生的创新理念教育要求课堂学习与实训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循环往复中,孕育独立思考的创新理念,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四是倡导在心态上把职业当成事业对待。要明白职业理想和理想职业是不对等的,明确“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尤其要教育学生主动感受、学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意识、心理、行为有着较强的凝聚和规范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企业将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内在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适应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灵活方法、新的模式,要求我们善于研究新情况、阐述新问题、捕捉有利的信息,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个人潜能的开发,培养锻炼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学习,成为国家、社会德能兼备的高技能人才,构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